肖益茂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治安研究】
俄罗斯蓝鲸死亡游戏潜入我国给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防控带来的挑战与对策
肖益茂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目前,一款发源于俄罗斯被称作死亡游戏的“蓝鲸游戏”已潜入我国,诱惑青少年参与游戏,蛊惑青少年自杀,制造家庭悲剧,社会恐慌,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给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防控带来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加大巡查力度,核查落地重点人员;构建预防体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打击遏止方法,构建封堵、教育、打防于一体的网络安全防控工作体系,进一步净化治安环境,严密社会面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蓝鲸游戏;挑战;网络安全防控;对策
一款发源于俄罗斯被称作死亡游戏的“蓝鲸游戏”,在俄罗斯当地造成130名青少年自杀之后,已引起俄罗斯国人恐慌。目前这款游戏已经潜入中国(有网友举报称这种游戏已经流入中国,与“蓝鲸”挑战的任务之一是每天4:20起床,我国内地也出现了类似于“4:20叫醒我”代号社交群)。①这款游戏鼓励玩家在50天内完成各种残忍伤害自己的任务,以自杀为最终目的,一些青少年很容易受其蛊惑结束自己的生命,且示范效应强、隐蔽性深、潜伏期长,对社会和家庭可产生极大的伤害和不良影响。这是一种新的运用网络路径,且具有严重暴力性的危害社会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群体的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也给我国社会稳定和网络安全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其规律特征,制定主动应对之策,全面提高防控能力,为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保障。
国外“蓝鲸”游戏的指令内容和任务包括: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在腿上刻几个口子,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在VK时间线(社交软件)上写道“我是一头鲸鱼”;在手上刻出一头鲸鱼;看恐怖电影,听恐怖音乐;爬起重机;在Skype(社交软件)上和鲸鱼谈话;自己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她;凌晨四点二十起床去铁路上行走,楼顶静坐;不和任何人说话;宣誓自己是一头鲸鱼;用刀在自己手臂上割一幅“蓝鲸”图案画等。[1]该游戏进入中国后,游戏内容任务发生变异,如:长时间照镜子,直到对镜子里的那张面孔产生陌生感;服用不明药物;砸车;抢钱;高处静坐往下看;极限运动等。但终极任务均为自杀。
“蓝鲸”死亡游戏潜伏在互联网社交网站里,以“群组”的方式吸引青少年加入,专人管理。管理员会首先要求每个入群的人提交详细个人和家庭信息(有的甚至要求提供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并在游戏者电脑中植入木马,以监视游戏者的行为。“蓝鲸”以“游戏”的外衣为掩饰进行“自杀训练”,帮助成员“自杀”。游戏的通关获胜以游戏者自杀为必要条件。而如果成员想中途退出,对方就会以掌握的个人信息为由,扬言人肉追杀其家人、公开裸照等方式胁迫成员继续完成任务。这款青少年的“自杀”游戏,给家庭带来悲剧,造成社会恐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吸引处在反叛心理年龄段的青少年。从俄罗斯玩“蓝鲸”游戏自杀的130名青少年来看,主要年龄段集中在10岁到16岁。处在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好奇冲动,反叛心理严重,什么都想去尝试。二是吸引心智不成熟的人参与游戏。青少年知识面窄、眼界稚嫩,对事物认识似懂非懂,很容易因判断力不足受到蛊惑。一旦参与此游戏想退出的时候,也容易受胁迫继续参与。特别是留守儿童或者遭遇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的青少年较容易受到蛊惑,参与游戏,且不容易被发现。三是吸引心理不健康的人参与游戏。“蓝鲸”为图腾,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图形清晰美丽,具有很强吸引力。心理健康的人因好奇玩玩这款游戏,玩到一定程度也会主动退出或向亲人、朋友求救退出;但有自杀倾向或者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就容易受其蒙骗,走向死亡。
一是剥夺睡眠。“4∶20叫醒我”是游戏的另一个名字,也是游戏任务之一,是整个游戏的基础。每个年龄段都有其最佳睡眠时间,青少年时期通常应该保持8-10小时的睡眠。睡眠过少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在4∶20起床会导致精神恍惚,大脑反映变慢,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抑郁,甚至是精神异常,进而影响大脑对重大事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2017年5月,四川公安解救5名参与“蓝鲸”游戏的少年,其中一名参与45关游戏的少年被发现时语无伦次,目光呆滞。据知,其因多次服用药物(药性不明),精神出现异常,只能送当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2]二是催眠暗示。通常外界信息无法接触到人类潜意识。但如果催眠信息超过一定量后,便有可能突破意识对信息的过滤,直接给潜意识指令。在“蓝鲸”游戏中,参与者被要求接受组织者指令,观看或听组织者提供的图片、影片、音乐,组织者通过这种方式向参与者发送催眠暗示,[3]将极端想法强行灌输到参与者意识中,而且“不和任何人说话”等游戏任务将游戏参与者与外界隔离,也加强了催眠暗示,使参与者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是渐进式脱敏。渐进式脱敏可以作为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克服对某种事物的恐惧,但是在这个游戏中,被脱敏的对象是死亡。观看恐怖片、听恐怖音乐、砸车、抢钱、极限运动等都是在为最终的死亡做铺垫,自杀者在通过反复多次接触痛苦与刺激事件来提高躯体痛苦的耐受性和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并最终克服自我保护本能。50天50个任务,从在身上割开浅口,到用剃刀在手上雕鲸鱼,再到切开嘴唇、割腕,最后自杀,任务逐渐变得残忍,参与者心理逐渐瓦解,最终走向死亡。
洗脑,也称为“精神控制”,就是团体或者个人用一些非道德的操纵手段来说服某人按照操纵者的愿望改变自己,从而使个体彻底改变对自我以及对外界事物原有的认知结构,灌输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个体重建有利于某个组织的全新认知基模。[4]“蓝鲸”游戏就是通过对参与者进行洗脑,使参与者逐渐失去自我,走向死亡。一是信息控制。游戏中,4∶20起床,连续50天持续更新任务进度都是为了控制参与者的时间;要求全天观看恐怖片,不和任何人说话是为了控制信息来源;不间断看恐怖电影,听恐怖音乐是为了输入负能量信息。二是行为干预。游戏中,参与者都曾不止一次地被命令通过自残的手段在自己身体各处雕刻“蓝鲸”图腾,同时,这个图腾作为组织的标记出现在游戏行进的各个场景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游戏参与者“你是这个集体角色下的人”,通过“去个体化”的方法,对参与者强调了集体角色,促使参与者按照组织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三是监视胁迫。游戏要求参与者提供自己及家人的各种隐秘的身份信息,甚至裸照,通过信息监视游戏参与者,利用裸照威胁参与者不得退出等方式来恶化参与者的身心状态,降低理性判断能力,浑浑噩噩完成终极任务。
一是网上发现难。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亿,手机网民数量突破6亿,[5]互联网的去边界和组织化,降低了各种极端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门槛,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物,一旦进入某个封闭的网络空间,每个人都成为“游戏”参与的一环,异化为“游戏”中的角色,便很容易丧失应有的现实认知和心理戒备。“蓝鲸”潜伏在互联网中,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排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提升,该类社交群不断更改名字,规避打击,网络警察难以发现“蓝鲸”组织者并获取充足的证据。二是核查手续多。我国地域辽广,广大网民所在地域广,异地网民的聊天内容、游戏活动及在本地的异地身份核查,需要通过上级及外地网安部门协助支持,且落地核查需要审批程序环节多,加上各地网络技术建设不平衡,大面积开展落地核查极其困难。另外,基层网安部门权限有限也制约了查处力度。2017年7月,安徽泾县公安局查到一“蓝鲸”游戏群,涉及6名学生,却不能及时解散群组。[6]三是变异犯罪多。“蓝鲸”游戏也会衍生出其他的犯罪行为,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以“蓝鲸”游戏的名义,骗取裸照、索要钱财。此类变异犯罪不仅对公安机关打击“蓝鲸”造成干扰,同时也引发了公众恐慌,造成社会秩序紊乱。
很多青少年因为“好奇”,参与到“蓝鲸”游戏中去。参与者就像被一双无形的手拉着去完成由组织者交给的50项任务。看到任务以后内心可能会挣扎,如果有任务完成不了,组织者会“帮助”,如果想退出任务,则会遭受到组织者的威胁。于是,那些本来就抑郁孤僻的青少年,在参与“蓝鲸”的活动中愈发无力,循着任务层层递进,隐含自杀的心理暗示也愈加强烈。世界满是黑暗,唯一的解脱就是自杀。这种每天洗脑方式的游戏侵入青少年的心灵,使青少年难以摆脱心灵“抑郁”这条无形的枷锁。如:俄罗斯15岁女孩尤利娅玩“蓝鲸”游戏一步一步按提示走向了终结——自杀。她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留下“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7]尤利娅的蹊跷死亡引发了网络恐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灾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给各国网络防控敲响了警钟。
2017年5月9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报道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天启(化名)因为好奇,加入到一个名为“4∶20叫醒我”的QQ群,他先按照入群规定提交了自己的住址、身份证信息、家人联系方式,才获得了做任务的资格。群主每天会在群里发布新的任务,玩家们必须按照群主的指令完成进行洗脑,直到第50天完成全部任务。据天启说,这些任务刚开始听起来特别古怪而诡谲,如:每天凌晨4点20分必须起床,看一整天恐怖电影,听一整天黑色音乐,用刀在胳膊上刻出“蓝鲸”图形等,而到第50天,将要完成游戏的终极任务——自杀。自己因没有按组织者命令完成一系列任务,被警告将会威胁他的家人,因他没有理会,几天后他便被群主踢出该群。[8]而传播诱导他人自杀、教唆或怂恿他人自杀,利用人的消极心理对社会进行恶意伤害,造成家庭灾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这些社会上蓄意而为者,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未有专门针对“利用互联网游戏教唆诱惑参与者自杀”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置这类事件中可依法条较少。根据现行法律对这种行为调查取证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网络无国界,网安警察有边界,打击处理难度更大。
一是加强网上巡查。网络安全部门要加强网络巡查,及时发现类似于“4∶20叫醒我”的群。一方面及时掌握此类群的人员身份信息、网名、网址,排查出参与者和组织者,并做好技术上的证据收集固定,为落地核查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及时上报上级网安管理部门进行封闭和解散此类群组及变异群组。二是强化技术监控。针对“蓝鲸”死亡游戏开展研发预防性的软件,自动对接,主动管控,采取技术手段、技术系统对相关词语设置成敏感词,进行重点监控,强化实时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直接监督相关人群,发现苗头直接限制取缔,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或者处罚。三是做好落地核查。各地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诸如参与“蓝鲸”死亡游戏者的核查工作,要树立“全国公安是一家”、“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意识,凡接到“蓝鲸”这一类自杀游戏的需要核查指令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对存在有引导和教唆他人自杀的违法行为嫌疑人员要列入重点危险人员管理,收集固定证据予以打击;对参与者要告之相关部门一同加强教育、训诫。此外,公安机关若发现类似“蓝鲸”游戏特征的自杀者,要做好现场勘验验工作,对尸表特征、使用手机、网络等详实情况记录在案,并进行倒查追究有关网络组织者的法律责任。
一是逐步构建预防管控体系。可逐步在社会层面构建严密的预防犯罪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作,共同管控。首先,要建立家庭防控网。对于家长来说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和举止,不要刻意去强行阻止,尽快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疏导,多多陪伴孩子,用心去感受他们,把孩子的志趣向有利于他们成长和成才的方向引导,让孩子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其次,要建立学校防控网。针对青少年对于事物的判别能力还不太准确的特点,由学校来组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知识教育,为他们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基层公安机关要利用民警担任辖区名誉校长、法制校长等职加强与学校的互动,延伸触觉,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建立社会防控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入手,建立相应的帮教组织,加强失学或有问题儿童、青少年管理和研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形成系统的预防犯罪组织体系。二是建立信息源头封锁防线。公安机关应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好法律、行政、社会各种手段和各种有效管控机制,将诸如“蓝鲸”死亡游戏通过网络传播的渠道堵住、堵死,使其无法侵入“国门”、无法在我国“立足”,无法坐大成形危害社会。三是建立心理干预防线。通过教育专家和心理咨询专家,及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提升他们抵御不良游戏的自控能力或对已经因“蓝鲸”受到心理侵害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让学校、家庭成为青少年的乐园。如果连续发现自己的子女打游戏,未能按时睡觉,不要一味谴责他(她),可以让家长关爱体贴、用父母亲的爱去挽救他们,也可以请心理咨询师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宽容理解关爱才是“蓝鲸”死亡游戏的最大克星。
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控。从国外看,澳大利亚 2003年颁布了“禁止输入和输出与自杀相关的信息”的法律,将“利用互联网帮助自杀的行为”列为犯罪,并可处以最高 11万澳元的罚金。日本和英国等多个国家刑法规定,教唆、帮助或受人嘱托、承诺而杀死他人的行为构成犯罪。[9]这些法律规定,对打击利用互联网教唆他人自杀,消除净化网络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建议从立法层面入手夯实防控“蓝鲸”死亡游戏威胁的法律支撑,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明确组建网络自杀群、网上煽动、教唆自杀行为的法律界定,从法律上震慑利用网络教唆煽动自杀行为。如:2015年,日本立法规定,网络服务商必须将有自杀倾向网民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等信息提供给警方,由警方干预,并及时删除有害信息网站。[10]二是建立举报制度。“蓝鲸”游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广大网民和网络管理工作者共同参与监督监管,发现可疑问题、苗头信息及时举报。如:韩国民间防止自杀社团,每月发现近100个自杀主题网站,并向互联网安全委员会举报,其中一些具有影响较严重的网站被警方以协助他人自杀的罪名起诉。韩保健福祉家庭部、广播通信委员会、行政安全部、警察厅等共同决定,加强自杀有害信息的监督,一旦发现与自杀相关的信息或网站便于工作立即删除或关闭。[11]又如:利用妈妈评审团等社会监督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主动举报涉及违法游戏的社群、信息和血腥视频,动员更多社会监督志愿者参与网络监督举报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青少年安全上网的良好氛围,净化互联网环境,清除不良社会思想和行为模式的传播源和传播路径,塑造有助于青少年良性发育的互联网空间,由此提升青少年对类似文化的免疫力。三是加大打击成果宣传,以效敬尤、杜绝歪风。公安机关要以2017年6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有效打击,抓住典型行为,对在网上传播诱导他人自杀、教唆或怂恿他人自杀的,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并形成案例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同时,要借鉴国际上宣传正能量的经验,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如“珍惜生命、关爱人生”、“积德行善、做慈善事业”等宣传,树立正气感,形成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人们带来诸如“蓝鲸”死亡游戏这样的糟粕。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任,在网络安全方面只有将“打、防、教、管、建、改”融为一体,联合防范、综合施策,杜绝隐患,遏止各类违法犯罪,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
注释:
① 2017年5月9日,中国青年网以《4∶20叫醒我?NO!我们不约!》为题,报道“蓝鲸”游戏潜入我国将给我国青少年带来的危害。
[1]科技讯.蓝鲸游戏50个任务是什么?蓝鲸游戏组织与粉鲸游戏有什么不同 (3)[EB/OL].(2017-05-26)[2017-07-28].http://www.kejixun.com/article/.
[2]中国日报网.四川网警发布“特急保护令”阻击致命“蓝鲸”[EB/OL].(2017-05-22)[2017-08-08].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
[3]北京时间.“蓝鲸”诱导自杀“自杀游戏”能控制人心理?[EB/OL].(2017-05-22)[2017-08-08].http://item.btime.com/07h4ejs6ln2nsr3v6sjqtns5hlb.
[4]凤凰网资讯.蓝鲸游戏是如何让青少年心甘情愿去自杀的?[EB/OL].(2017-05-15)[2017-08-09].http://news.ifeng.com/a/20170515/51094502_0.
[5]张雅洁.“互联网+”格局下的群众工作[J].公安教育,2017,(6).
[6]襄阳日报网.“蓝鲸”出没 还有多少青少年徘徊在深坑边缘?[EB/OL].(2017-05-09)[2017-08-09].http://www.hj.cn/p/761849.
[7]谢宛霏,孙惠贤.蓝鲸死亡游戏潜入中国代号4:20叫醒我社交群蛊惑青少年 [EB/OL].(2017-05-09)[2017-08-09].http://www.dzwww.com/xinwen.
[8]寇学军.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8.
[9]吴旻华.网约自杀的调查[J].广州公安研究,2016,(6):69.
[10]寇学军.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9.
[11]寇学军.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9-230.
D631.4
A
1672-6405(2017)04-0009-04
肖益茂(1962-),男,福建将乐人,福建省三明市警察协会秘书长,福建省公安理论研究人才库人员。
2017-09-14
李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