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 李金哲
如果说教材、挂图、学具等是物化形式的静态性教学资源,那么,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对话而生成的资源,就应该是动态性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生动、鲜活而又充满灵性,极为珍贵。
这么珍贵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了,这其中也有一些技巧。那么怎样巧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呢?
课堂上的质疑,是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在解读课文。教师若能选择其中最有探讨价值的做文章,并适时追问,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最值得开掘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冰灯》这篇课文时,文中重点段学生说到:“小作者看到父亲那么费力的做冰灯,心疼自己的父亲了。”我紧接着追问:“你有过这种感觉吗”?这一问只见学生们稍微沉思了片刻,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有一次放学,爸爸骑摩托车接我,我穿的衣服很少,爸爸毫不犹豫的脱下外衣让我穿上,到家后,爸爸冻得说话都不清楚了,第二天就感冒了。那次,我就很心疼爸爸。
生2:有一次,美术老师让我们买36色的水彩笔,我非让爸爸中午买回来,爸爸说身上没有那么多钱,我不听,结果爸爸用中午的饭钱给我买的水彩笔。饿着肚子的爸爸下午还要给人家干活。(该生家庭贫困)那次,我知道爸爸用饭钱给我买的水彩笔后,我就非常后悔。
听到学生这些感人的话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准备抓住这点让学生写一写,训练点改成: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父亲,谢谢您对我的爱!”
“父亲,长大了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爹,我记住了您对我的爱!”
“爸爸,儿子长大一定孝敬您!”
……
这篇课文通过这个读写结合点,从父亲爱我,到学生读懂了这份爱,并上升为我感受并理解了这份爱。在学生的质疑中把握好时机追问,抓住教学机遇,开掘动态教学资源。这是情感的撞击,心灵的对话,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出的是对已有情感的珍重和释放。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时会提出一些与文本内容或价值取向不尽一致的问题。认真倾听并和学生一道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搭建想象的平台。在讲《妈妈的葡萄》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大多数孩子的结论是小狐狸听到妈妈的喊声逃走了,而狐狸妈妈为了小狐狸被猎人和猎狗捉住了,当成猎物杀死了。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狐狸妈妈不会死。”大家都很诧异,我问:“为什么呢?”他说:“狐狸妈妈是遇到了危险,这时候狐狸爸爸赶到了,及时救走了跑不动的狐狸妈妈”。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的结局。我说:“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这是个美好的结局。这时,另一个学生又说:“我也有一个想法,猎人轻而易举的抓住了跑不动的狐狸妈妈,也就并没有向其它猎物一样打死她,狐狸妈妈被装进了袋子里,到了晚上,聪明的狐狸妈妈逃了出来。我非常惊讶,兴奋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结局。是呀,孩子们的想象是善意的,可能与文本的意思不尽一致,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充满个性化的,学生从自己的感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可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多一些宽容,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讲《小小的书橱》这篇课文时,课文快讲完了,我问:“你想对小书橱说些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小书橱呀,你让我买的书有地方放了。”学生们听后都笑起来。我说:“孩子们书橱的作用是用来放书的,但我们买书回来是干什么的呢?”这下学生明白了小书橱的真正作用。面对学生不明确的认识教师不要置之不理,或直接否定,要重视和善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讲《捞铁牛》一课时,我问:“作者为什么不把捞每一只铁牛的过程都写清楚呢?”学生充分讨论完,我告诉他们详略结合的写法后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小情境,“说一说大扫除时怎样把四块玻璃擦干净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我把这个训练点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训练。我们常说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谁重谁轻要看学生的需要了。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把它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力的一个场所,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会出其不意的闯入课堂中来。一次上作文课,刚上课两分钟左右,一个学生不知什么原因,把一口袋的玻璃球撒在了地上,我当时非常生气,把他的玻璃球都没收了,那个学生见我拿走了全部的玻璃球,一下子心疼得哭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我又看看犯错误学生异样的表情,当即做了决定,调整了原来的教学内容和思路。我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作文课就写刚才发生的事,你们都亲身经历了,题目就是《没收》写出你刚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你所说的。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动起笔来,就连平时写作文发愁的学生,也能把这件事写清楚。意外的偶发事件,也可以开发成为作文好材料。
因此,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工夫:首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其次,及时给予辨证的评价和鼓励,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满足表现需求;再次,要善于思考、分析、判断这些资源的价值,如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就需果断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重组课堂生成信息,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