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海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 杜尔伯特 166200)
双语教学原则在蒙古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黑龙江省蒙古族中小学为例
包 海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 杜尔伯特 166200)
双语教学模式是国际通用的教学模式。为搞好双语教学,各国研制了一系列双语教学原则。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一直坚持“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和“蒙古语授课,加授汉语文”的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并自成体系。但是在黑龙江省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蒙古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原则问题需要商榷。
双语教学原则;蒙古语文教学;应用
黑龙江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有“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和“蒙古语授课,加授汉语文” 两种教学模式。前者是指除了蒙古语文外的所有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我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后者则是指除了汉语文外的所有课程全部用蒙古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只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中学部分蒙古族学生中进行。另外,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敖林西伯、胡吉吐莫、腰新、他拉哈、巴彦查干等四个乡镇小学开设甲类蒙古语文,使用内蒙古通用的蒙古语文教材,内容较深,属于“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模式。“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的蒙古语文教材使用的是东北三省协编的蒙古语文教材,内容较浅。本文主要谈“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教学模式的蒙古语文教学。
1.1 人口数量少而分散,制约了蒙古语文教学的发展
黑龙江省蒙古族人口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一样,呈“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全省蒙古族人口有15万,分散在全省13个市(地)65个县(市)区。虽然在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等地方“小聚居”,但多的也只占当地人口的18.2%,少的只占当地人口的0.004%。这种人口数量少且分散的特点,也使蒙古族学龄儿童数量少而分散。这使蒙古族教育在当地形不成规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蒙古族教育的发展。
1.2 语言环境的严重恶化,影响着蒙古语文教学的开展
由于计算机、电视等的普及和应用,使蒙古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环境不断恶化,新的大量的蒙古语“语盲”不断出现,直接影响了蒙古语文教学效果。
1.3 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严重冲击着蒙古语文教学的开展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加之蒙古语无用论的席卷,使蒙古语文教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4 考试政策严重影响着蒙古语文教学的开展
就英语和蒙古语文比较而言,英语是中、高考必考科目,且分值比重大,这就决定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而蒙古语文在中、高考中,是属于考也行、不考也行的科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蒙文蒙语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和问题就产生厌学情绪。甚者,觉得花费很大的精力学不好,不划算,就弃学。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有意无意的默许无形之中给子女弃学蒙文蒙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的默许,学生的弃学,严重影响了蒙古语文教学的开展。
1.5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着蒙古语文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编制、政策等原因,全省几乎所有蒙古族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蒙古语文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教师跨年级教学,课时量大,工作超负荷,影响着教学质量;三是在岗的蒙古语文教师中,多数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师毕业生,普遍存在起始学历底,年龄偏大的问题。
1.6 教材单一,教辅材料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由于教材单一,教学辅助材料的匮乏,加上蒙古语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等原因,导致学生感悟、积累、迁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缓慢。
2.1 双语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制约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黑龙江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等原则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1 “由语到文,文语结合”原则
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蒙古语文教学也必须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培养,必须走文语结合之路。实践证明,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必须靠听、说、读、写来完成。换言之,只要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进行熟练、正确地交流思想感情。如果只靠看书学习,而忽略语言的学习和语感的培养,很难做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最终学的是“哑巴”蒙古语。
蒙古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系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语言能力的五个方面。语言技能为首位,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及其综合运用。最终让学生达到愿学、会学、学好的目的。学习能力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前提,是终身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2.1.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营造学习蒙古语文氛围。学校和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从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蒙古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蒙古语文实践的平台,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蒙古语文、用蒙古语文的意识。同时,要积极参与开发和实施与蒙古语文课程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结合起来,促进蒙古语文课程走向全面开放,以提高学生蒙古语文素养。
2.1.3 坚持听力领先,整体感知原则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学习语言,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文字的和声音的。失去母语的蒙古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才能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蒙古语信息,并逐步形成用蒙古语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蒙古语文知识和各种技能。
2.2 课程内容设计及应用
2.2.1 识字教学
其一,字母教学:蒙古语的字是由元音字、辅音字和半音字构成的。所有蒙古文字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音节表称为字母表。只要掌握了字母表就能拼读、拼写蒙古文。只要让学生熟记字母表,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够认准、读准蒙古文。其二,音标教学:蒙古语音标等同于汉语拼音,对它的掌握,有助于正确认读蒙古文字,准确发出蒙古文的音律。因此,让学生掌握蒙古语音标发音要领、拼写规则,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在蒙古语音标教学中,要避免教学内容过多、时间过长。同时,把握好拼写的正确性,注重复习巩固,把巩固蒙古语音标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2.2.2 词语教学
蒙古文的词是由一个或几个音节构成,一个音节由一个或几个字构成。在词语教学中,为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识字数量标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词语的强烈愿望;其次,培养能用蒙古文字母表顺序查字典,学会独立识词的习惯;第三,努力做到当堂认记与平时复习巩固相结合。要多举措提高学生所学词语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以巩固和掌握所学词语。
2.2.3 写字教学
在蒙古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从握笔和坐姿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练字先练姿”。低年级写字是从写五线格开始的,要让学生掌握蒙古文字的笔顺、笔画、结构,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初步感受蒙古文字的形体美。高年级写字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行款整齐,书写有力。写字训练,不但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让学生掌握好铅笔字、钢笔字、竹笔字、毛笔字的书写要领,做到字体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2.4 口语教学
蒙古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给失去母语的学生学习蒙古语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会用书面语认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用口语认读,为“说”打好基础。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比如,教会书面语中的短元音在口语中的发音或弱化或消失、口语中的长元音在书面语中的表现形式、元音前化等。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书面语和口语的衔接问题,也就能够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2.2.5 阅读教学
蒙古语文阅读教学要侧重“读”字,要多读。 “读”要在认读的基础上加强朗读、默读和诵读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而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人潜心的读;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泛读。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单、实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6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其自信。因此,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所发现,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低年级着重遣词造句;中年级写话;高年级写短文,要循序渐进。学会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互改、自改。
作文能力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2.7 语法教学
蒙古语有阴阳和谐律、连接元音规则等复杂的语法现象,这种现象来源于语言,是对语言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对于失去母语的学生来说,蒙古语语法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了蒙古语语法,识字就快、写字就正确,遣词造句就灵活、作文和口语交际就准确流畅。语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最基础的语法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讲透、讲精,学生要活学、活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坚决杜绝用蒙古语语法教学替代整个蒙古语文教学的错误做法。
2.3 双语教学原则在课程设计策略、评价中的应用
蒙古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课本,课本又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要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摒弃什么都要教的陈旧的教学思想。
蒙古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进而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正如于永正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评价要看发展,看进步,看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对教师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参与学习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关注点转向学生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体验、过程参与、学习效率及合作等诸方面的表现,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加强“考”与“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考试的作用。在不同学段,考试有其不同的功能。月考,具有检测功能;期末或年考,具有总结功能;升学考试,具有选拔功能。因此,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一定要把教学与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考试促进教学,用教学赢得考试。我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让更多失去母语的少年儿童学好用好蒙文蒙语,就必须深入研究《东北三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对中、高考试卷进行深入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学与用的一致。
双语教学原则,不仅仅是理论探讨,而更主要的是实践探讨,提出原则容易,但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却不容易。我们认为,我省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之所以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除客观因素外,更有在课堂教学上没有或不按双语教学原则施教的主观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文语结合等双语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蒙古语文教学质量,让更多的蒙古族少年儿童学好用好蒙文蒙语,达到在我省繁荣发展蒙古语文的目的。
[1]乌云达来.黑龙江省蒙古族教育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2]波·少布,乌云达来.黑龙江蒙古文教育史[M].哈尔滨:朝鲜民族出版社,2004
[3]宝玉.如何提高加授蒙古族语学生的蒙古语文学习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4):10-11.
[4]天峰.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特邀编辑乌云达来]
小知识·如何查找整理阅读外文文献·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
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它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2017-07-20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2015年度重点课题“黑龙江省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授课加授蒙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JJB1215019)成果
包海,1968-,男,蒙古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中学高级教师,蒙古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