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霞
(上海教育出版社文科第一编辑室,上海200031)
贺知章《回乡偶书》“衰”字读音详考
董艳霞
(上海教育出版社文科第一编辑室,上海200031)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究竟应该读“shuāi”还是应该读“cu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在回顾有关该诗“衰”字读音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衰”字的多音、音义和全诗用韵等角度,考证了该字的读音,认为在该诗中,“衰”字的正确读音应为“cuī”,读作“shuāi”是错误的。
贺知章;回乡偶书;衰;读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659-约744)的《回乡偶书(其一)》(以下称《回乡偶书》)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被人们广泛传诵,尤其为很多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比较好的途径,这本来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然而,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诗句中“衰”的注音混乱,有的注音读shuāi,有的注音读cuī。甚至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都会出现该字注音不同的现象,给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亟待澄清的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广大读者和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认知和诵读,必须尽早合理解决。本文试图从“衰”是多音字、字的音义联系、全诗用韵等角度,论证诗中“衰”字的正确读音。
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是,“衰”读cuī还是shuāi,不是一个字的读音的古读今读的选择问题,而是一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选择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第25课“古诗两首”选用《回乡偶书》,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注音是shuāi。[1]11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选用此诗,同样把“衰”字注音为shuāi。[2]111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给《回乡偶书》的“衰”字注音是cuī。[3]177
语文教材“衰”字读音混乱这一现象引起读者普遍关注,质疑声不断,媒体也颇为重视,并针对此问题请专家给予解释。
2013年9月17日的《南京晨报》以“‘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shuāi还是cuī”为题,引用专家意见回答学生家长的质疑时是这样说的:在古今语音变化中,我们语文学科有一个原则是“从今不从古”,这首诗用shuāi这个音基本意思是衰老、衰落、衰残、衰败等。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也是一种衰残的现象,学生更加容易理解。[4]
2016年4月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教师提出的《回乡偶书》中“衰”字读shuāi还是读cuī的问题,给出了以下答案:《回乡偶书》中“衰”字的读音存在争议。据研究者称,“衰”在中古读“cuī”。在语文教学中,有人倡导一律按照今音来读,也就是按照现在普通话的读音shuāi来读。建议读者在教古诗文时,一律按照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来读。并指出,如果有学生为了押韵,读成“cuī”,也不算错。[5]
以上两者的解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衰”字的读音归入古读和今读的范畴,都建议按照普通话标准读shuāi。实际上,这个“衰”的读音不是古读今读的问题,而是多音字的读音选择问题。最明显的例证就是“衰”字和“远上寒山石径斜”“青山郭外斜”的“斜”字的比较。“斜”字古读xiá,在《辞源(修订本)》(二)[6]1369、《古代汉语词典》[7]1731等权威辞书中,“斜”字条里都有关于xiá的读音解释或提示,但现代的字典、词典,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等辞书中,已经不再出现xiá这个音,只剩下“xié”这一个读音了。而“衰”字,古代汉语里有suō、shuāi、cuī等多个读音,现代汉语工具书里同样也有shuāi和cuī这两个读音,是典型的多音字。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214页有shuāi字条,第223页有cuī字条。[8]1214,223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2809页有shuāi字条,第2810页有cuī字条。[9]2809,2810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第1227页有shuāi字条,第226页有cuī字条。[10]1227,226
《新华词典》(第4版)第937页有shuāi字条,第159页有cuī字条。[11]937,159
由此可见,“衰”字作为多音字,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应该没有异议。在《回乡偶书》这首诗里究竟要读哪个音,需要辨析的不是这个字的古今读音异同及读音从古还是从今的问题,而是确定一个多音字在一首诗中的正确读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分析字音与其所对应的字义,并结合全诗的用韵情况等来选择、确定。
上述“衰”两个读音分别对应的字义是:读shuāi时与“盛”相对,引申为“衰老、衰败、凋谢”等;读cuī时义为“递减、减少”。从音义上看,两种读音在《回乡偶书》一诗里都说得通。《说文解字》《集韵》《辞源》等辞书对“衰”都有具体、详尽的解释。如: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6月版)第173页“说文八上衣部”:
衰,草雨衣,秦谓之萆。从衣,象形。苏禾切。古文蓑。[12]173
《集韵》(中国书店1983年7月版):
衰,初危切,减也。[13]54
衰,双隹切,浸微也。[13]86
衰,仓回切,说文,服衣长六寸,博四寸,直心。[13]228
衰,苏禾切。说文,草雨衣,秦谓之萆。或从草。[13]442
《辞源(修订本)》(四)(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版):
衰1.shuāi所追切,平,脂韵,山。①“盛”之对。指事物由强盛渐趋微弱。2. cuī楚危切,平,支韵,初。②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等级递减。③古代的丧服,同“缞”。[14]2815
综合以上权威辞书的解释可以看出,“衰”的读音有suō、shuāi和cuī三种。其中义项为“草雨衣”的suō音,其意与《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内容相去太远,排除不论。余下的shuāi、cuī这两个读音,到底应该选用哪一个,还要再具体分析。
“衰”读shuāi时与“盛”相对,指事物由强盛渐趋微弱,由此可以引申出衰微、衰弱、衰老、衰亡、衰败、衰退、凋落、凋谢、枯萎、减退等义项[15]28,[16]1465。在以上众多义项中找到表述人老时鬓角斑白头发稀少这一现象的用法是没有问题的,唐诗里早于和晚于贺知章的诸多诗人都有过这样的用法。如卢照邻《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典父老》“红颜如昨日,衰鬓似秋天”,张九龄《巡属县道中作》“华簪极身泰,衰鬓惭木荣”,岑参《杨固店》“镜里愁衰鬓,舟中换旅衣”,等等。
“衰”的另一个读音,《集韵》中是初危切,《辞源(修订本)》里是楚危切,现代汉语读cuī,它的意思是递减,减少。古典文献里也不乏这样的用法:如《国语·齐语》中有“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证,则民不移……”《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时问过“日饮食得无衰乎?”可以看出,如果“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cuī这个音,当减少、稀少讲,也是说得通的。
走笔至此,笔者的结论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无论读shuāi还是读cuī,单从联系诗句字面意义这个维度考量,都是可以的。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文章,也正是围绕着这两个读音及其所代表的两种意义在进行阐释。既然两个读音都没有问题,两种字义都解释得通,那么,最终如何断定“衰”的读音就需要从全诗的用韵角度考证、辨析了。
《回乡偶书》是一首近体诗,一、二、四句押韵的字分别是“回”“衰”“来”。如果“衰”读成shuāi,与另外两个字不押韵。这在盛唐是不符合近体诗用韵规则的。
贺知章《回乡偶书》是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韵。按中古音韵系统分类,“回”是灰韵,“来”是咍韵。唐初文人许敬宗等认为《切韵》分类过细,不方便使用,于是奏请窄韵合并,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当作一个韵看待,灰韵和咍韵即是如此。《回乡偶书》的“衰”读音确定的关键,就是看“衰”的所在韵部。近些年不断有学者发表文章,都意识到这一点。涉及《回乡偶书》用韵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贺知章出生之地的方言读音视角考虑其用韵,如金文明的《“鬓毛衰”的“衰”不读cuī》[17]、陈勤宁的《试谈“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18]等。认为“衰”不读cuī,而应该读成shuāi。因为贺知章是唐代越州(今浙江萧山)人,其家乡在吴方言区,吴语中“回”“衰shuāi”“来”三字的韵母十分接近,读来相当和谐。
第二种意见认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应该读shuāi。王模《论〈回乡偶书〉的押韵及“鬓毛衰”的“衰”》经过论证得出结论:“鬓毛衰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变白、减少”,应该读shuāi,属于脂韵,和灰韵通押。[19]
第三种意见认为“衰”在“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中应该读cuī,当“减少、稀疏”讲。戴军平在《“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辨》里也持相同看法,主张读cuī,押灰韵。[20]
笔者认为,第一种“方言说”作为研究思路无可厚非,但具体到《回乡偶书》一诗,则与情理相悖。唐代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期,近体诗异军突起,才高八斗的诗人们热衷于“戴着镣铐跳舞”,岂能不熟悉声律韵律要求?贺知章状元出身,年轻时就以诗文知名,是大诗人,并且以绝句见长;历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向唐玄宗举荐过李白。以贺知章的文学造诣,不管他出生于哪个方言区,对初唐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诗韵都一定是了如指掌,写作时用什么韵也一定是考虑在先,不可能因为家乡方言出现问题。就像毛泽东一辈子只会说湖南家乡话,但他的律诗绝句每一首都合辙押韵。又如浙江人章太炎,国语说不好,上课还得让刘半农等弟子翻译,却是语言文字研究大师,考古论今时也不会受家乡方言的羁绊。《全唐诗》共收录贺知章诗22首诗(18题),外加一联残句,还没发现一处出韵的。当代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教授在《语文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学》一书中就指出过:我国方言复杂,各地方言保持的古音成分也不一致,按方言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和谐了,读其他人的诗就未必[21]。笔者认为“方言说”缺乏实证支持,逻辑上也说不通。
第二种观点主张读shuāi,《辞源》和《集韵》都说明是脂韵。王模文章认为它作为脂韵同用为支韵后,有诗例证明可以和灰韵通押。笔者发现,王模文章考证《回乡偶书》的用韵存在疏漏,其原因是两个前提没有弄明白:一是《回乡偶书》是绝句;二是贺知章是盛唐诗人。据孙捷和尉迟治平《盛唐诗韵系略说》统计,盛唐灰咍部与支微部的通押一共有4例,但都不是近体诗,因此不能支持王模的观点[22]。王力在其《汉语诗律学》一书“近体诗的用韵”一节里多次强调: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也决不能出韵。盛唐以前,除欣韵的情形之外,近体诗绝对不出韵。[23]46,49在这种情况下,以贺知章的地位、学问和才华,用灰韵(是中韵,不是窄韵、险韵)作诗,发生出韵现象,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盛唐时期开始,对于入韵的首句允许用邻韵,但《回乡偶书》首句“回”和尾句“来”都是灰韵,首句都没有用邻韵,又怎么可能在关键的第二句出韵?况且,读shuāi时所在的脂韵(可合并为支韵)和灰韵也不是邻韵。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读cuī,是灰韵。如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字典》在“衰”字条第三个义项“cuī,初危切,平,支韵,穿二,微部”中,特别以《回乡偶书》为例:按此诗“衰”与“回”“来”押韵,用灰(咍)韵,《集韵·灰韵》“衰”字仓回切,当读cuī;[24]1206戴军平的文章也持这种观点。但是此观点的问题在于义取支韵而音用灰韵,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虽然《集韵》的灰韵部确实出现过cuī的读音,但这个读音是“缞”义,并没有“减少”的意思;读cuī音又有“减少”义项的“衰”在《集韵》的支韵部。所以此观点从逻辑上讲是不完备的,缺少音义韵统一的合理性论证。如果能补上缺失的这个环节,那么此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衰”读cuī在《集韵》的灰韵里是“缞”义,而“缞”在《释名》里是“摧”义。由此可见,“衰”在灰韵部读cuī时,其意义等同于“摧”,“衰”“缞”“摧”三个字意思相同。
清代沈德潜《唐诗別裁集》(全二册下)卷十九选《回乡偶书》,原文是“乡音无改鬓毛摧”,同时注明:原本“鬓毛衰”,“衰”入四支,音司。十灰中“衰”音“缞”。恐是“摧”字之误,因改正。[25]645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以《回乡偶书》为例讲解拗救,选诗用“乡音无改鬓毛摧”,并加注:各本作“衰”,今依沈德潜《唐诗別裁集》作“摧”。[26]71
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二)中的《回乡偶书(其一)》选诗用字是“乡音无改鬓毛催”。注释是:“鬓毛催”是说催人年老。有“时光飞逝,日月掷人”的意思,并例举孟浩然《归终南山》:“白发催年老”。“催”一作“衰”。[27]310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选用贺知章诗用的是“乡音无改鬓毛催”,并加注:“催”同“摧”,颓。一作“衰”。[28]33
《唐诗鉴赏辞典》选诗原文是“乡音无改鬓毛衰”,在赏析正文中特别注明: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29]52
以上著作的编著者,清代沈德潜是公认的大学者,《唐诗別裁集》向来被奉为诗选圭臬。王力、林庚、冯沅君都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声誉卓著的学者。《唐诗鉴赏辞典》扉页上列出的撰写者名单是: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以上述学者的学术功力,众口一词地把“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确定为cuī,并以“衰”“缞”“摧”“催”等字互训,应该不是偶然的。
实际上,“衰”在灰韵里读cuī的义项是:“缞”,丧服也。除《集韵》外,此解释还见于《辞源(修订本)》(二)[6]2815、《康熙字典》申集下“衣”部六页(中华书局1958年1月版)等。
在《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78年10月版)中,“衰”字下共有四条内容,前三条的读音、义项这里不列出。其中第四条是这样说的:
衰仓回切,音崔,灰韵。一缞或字。《集韵》:缞。《说文》,丧服衣,长六寸博四寸。或作衰。(按:经传多作衰。)二摧也。《后汉·郭丹传注》:衰之言摧,言实摧痛于中也。(按:《释名·释丧制》摧也,言伤摧也。)[30]1988-1989
《释名》,古代字书,东汉刘熙撰,是与《尔雅》《说文》等齐名的重要训诂学专著。在其“释丧制”部分有“三日不生,生者成服,曰缞。缞,摧也,言伤摧也。”
《中华大字典》对“衰”的解释是“缞”“摧也”,《集韵》的灰韵里“衰”义为“缞”,“缞”在《释名》里是“摧”义。同时,《集韵》(中国书店1983年7月版229页)灰韵部里有“催,沮也,通作摧”的解释。
至此可以看出,“衰”“缞”“摧”同属灰韵,意思相同。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衰”读cuī,不仅与“回”“来”同押灰韵,用韵一致,而且与《回乡偶书》诗意吻合。
找到了“衰”“缞”“摧”“催”四字互训的依据,再来看“衰”读cuī当“摧”字讲,在《回乡偶书》具体诗句中意义是否妥帖。
关于“摧”的意义,按照《辞源(修订本)》(二)“摧”字第一条[6]1307(cuī,昨回切,平,灰韵,从)的解释,有“毁灭、崩坏、挫败、挫折”等义,所列出的词“摧颓”在三国魏应玚的“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诗句中就是“衰败、衰老”的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唐诗鉴赏辞典》的“疏落”之意。按照《释名》“伤摧也”,暗含林庚、冯沅君提出的有“伤感于时光流逝,日月掷人”的意思的讲法,同样也是适用的。
再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人前两句写的是他自己:我风华正茂时离开家乡,年迈苍老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岁月催逼,已是白发疏落。两句诗看似简单,却包含万千感慨:虽然他一生荣耀,八十多岁由唐玄宗欢送回乡,但人生有涯,子在川上的无奈,烈士暮年的愁绪,悠悠岁月的世事沧桑,等等,其中的伤感到此真的是欲说还休。“衰”当“摧”义讲,在诗中不仅文通字顺,而且与诗人思绪对接严谨,有一种内在的意蕴流动,是得体的。
如此,《回乡偶书》一、二、四句的押韵情况就成了“回”“衰cuī”“来”。前面已说过“回”是灰韵,“来”是咍韵,两者可合用为灰韵,“衰cuī”义为“缞”“摧”也是灰韵(见《集韵》,中国书店1983年7月版,228页)。全诗押灰韵。
综上所述,《回乡偶书》“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cuī,读shuāi是错误的。
[1]崔峦,蒯福棣,主编.语文(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马新国,郑国民,主编.语文(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陶本一,徐根荣,主编.语文(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刘颖.“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shuāi还是cuī[N].南京晨报,2013-09-17.
[5]杜永道.“衰”读“shuāi”还是“cuī”[J].小学语文教师,2016 (4):77.
[6]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二)[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现代汉语词典[M].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0]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11]新华词典[M].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丁度,等.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
[14]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四)[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5]汉语大词典[M].第九卷.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16]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7]金文明.“鬓毛衰”的“衰”不读cuī[J].咬文嚼字,2001(2): 24-26.
[18]陈勤宁.试谈“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J].渤海学刊, 1996(1):78-79.
[19]王模.论《回乡偶书》的押韵及“鬓毛衰”的“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0):37-40.
[20]戴军平.“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辨[J].博览群书. 2012(3):43-45.
[21]唐作藩,周先慎,苏培成,等.语文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2]孙捷,尉迟治平.盛唐诗韵系略说[J].语言研究,2001 (3):85-94.
[23]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4]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5]沈德潜.唐诗別裁集:全二册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6]王力.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27]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8]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新选唐诗三百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9]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0]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 1978.
责任编校 人云
H12
A
2095-0683(2017)01-0098-05
2016-12-06
董艳霞(1963-),女,河南鲁山人,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