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春,张杰根,张 硕,史 娜,杨 艳
(涿州市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河北 保定 072750)
微生态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郭青春,张杰根,张 硕,史 娜,杨 艳
(涿州市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河北 保定 072750)
口服微生态制剂有益于减轻老年肺炎患者症状,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ADD发生率,改善患者总体预后。文章分别从微生态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发生率等方面对微生态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微生态制剂;老年肺炎;治疗过程;影响
微生态制剂可通过酶作用、抗菌、粘附定植及生物屏障等作用调整和保持微生态平衡,改善宿主的健康状态,促进机体康复。本文就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老年肺炎患者原发感染灶未完全控制时,肠道内毒素易位加重内毒素血症,使感染更加难以控制。血中二氧化胺(DAO)作为反映肠损伤的指标特异性强,灵敏度也较高。王晓晟等研究发现,老年肺炎患者经过1周住院治疗后,DAO的含量和内毒素含量明显相关,提示肠道已成为血浆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双歧三联活菌能保护老年肺炎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血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对可能发生肠道损害的高危患者,可预防性补充益生菌[1]。
有证据表明,使用益生菌可降低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关于益生菌治疗VAP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也显示能减少VAP的发病率。Barraud D等荟萃分析表明益生菌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VAP的发病率和ICU住院时间。Petrof的荟萃分析包括23项研究,共有2153名参与者,研究结果显示,较低VAP发病率与人们接受益生菌有关。针对益生菌预防VAP的有效性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益生菌减少VAP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加上内毒素可抑制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位点(HLA-DR)抗原的表达,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能力降低,老年肺炎不易控制。益生菌可以增强老年肺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加快体内细菌和内毒素的清除,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缩短病程,改善预后。郑有法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症状发热、咳嗽、气喘、啰音和肺部X线阴影的发生率,并且显著缩短上述症状的持续时间。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口服微生态制剂更有利于体内内毒素的清除,改善毒血症状,降低症状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一些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粘附,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上调免疫系统减少VAP的发生率[2]。
抗生素的使用会破坏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及其分布,导致菌群失调,当肠道内的球/杆菌比例失调时,就会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老年肺炎患者常需应用广谱抗菌素,其胃肠黏膜萎缩,蠕动功能下降,加之其肠道菌群老化,肠道益生菌正常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减少,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状更易增殖。老年人为ADD高发人群,发病率高达40%,2/3以上ADD为老年人。Plummer等进行了一项双盲对照研究,将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除了接受抗生素治疗外,分别接受微生态制剂和安慰剂,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组粪便样本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毒素阳性率为2.9%,而安慰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曹艳菊等使用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制剂(培菲康)或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制剂(整肠生)预防AD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微生态制剂可降低ADD发生率[3]。
综上所述,口服微生态制剂有益于减轻老年肺炎患者症状,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ADD发生率,改善患者总体预后。由于ICU的细菌耐药率增加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比较迟缓,随着研究进展,非抗生素方法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益生菌由于它的一些优点,如易于给药,低成本和最小的毒性,其使用应受到重视。肺部感染控制后长期口服微生态制剂是否有益于预防肺部感染复发尚有待研究。鼻饲微生态制剂是否有益于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口腔及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肺部鲍曼不动杆菌,克雷白杆菌等的感染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各种有效的益生菌菌株,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最佳给药方案的临床差异圈定将更好地指导其各种病症的作用还需继续探讨。目前仍缺乏大型、精心设计、多中心、随机、严谨的临床试验,来评估益生菌产品的效用。
[1] 杜 辉,杨 杰,刘桂峰.9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6(15):274-278.
[2] 吴 宁,孔庆军,齐玉芹,等.高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4例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1):805-808.
[3] 臧静媛.微生态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8(20):682-685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63.1
A
ISSN.2095-8242.2017.24.47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