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龙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研究
李 龙
以大体育课程观为视角,通过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的分析,指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内容不丰富、体育活动管理不规范、体育锻炼空间受限制等问题制约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引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重要措施。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衔接机制
在当前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既是贯彻和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1]的体现,也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有力举措。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中指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既要保证课堂时间,还要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仅如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3]也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体育教学与课外、校内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严峻现实迫切要求高校体育要树立“大体育课程观”,把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予以发展,形成课内外紧密联系的课程结构,以此来扩大学生体育锻炼空间,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升体育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展开研究。
伊根(Egan,K.)认为:在当代,课程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越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4]。这为分析和解决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提供了思想框架与行动方案。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能有效保证,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不紧密,突出表现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脱节、开展形式多样以及锻炼空间不足等方面,这不仅挫伤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还不利于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1.1 体育课程内容不丰富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衔接不紧密,突出表现3个方面: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缺乏完整性。以学期为教学单元所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关联性不强、互补性不够,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大部分高校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必修课和选项课,常见的“5项素质+三大球式的普修课内容”,只有为数较少的高校在大三、大四以课外俱乐部形式组织开设体育活动课,并且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主要以学生体育单项协会开展为主,辐射学生面有限[5]。3)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一般情况下,大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内容是男生太极拳、初级长拳等,女生是初级剑、健美操等,这为必修课,但是这些课程内容所涉及运动项目少。而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由于缺乏组织管理和有效拓展,并且受场地限制,造成开展项目不多,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需要。
1.2 体育活动管理不规范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在管理上缺乏规范性,体现在课内外管理不能有效组织和协调,造成学生运动秩序混乱,锻炼环境不佳,活动开展水平不高,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体育组织、校团委组织管理的体育社团活动尽管形式多样,但内容与课堂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脱节,活动现场缺少教师组织管理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性和组织管理效果普遍不佳[6]。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组织校外社会人员开展单项体育活动,以足球、篮球、滑板、溜冰、单车、街舞等项目居多,此类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虽然多样化,但在组织形式上却缺乏科学有效管理,容易诱发各类突发事故,例如:球类比赛中出现肆意谩骂、打架斗殴等现象。另外,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松散,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出现学生在校园人行道路或机动车道上溜冰、踢足球等现象,风险巨大。须建立有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如果分工不明确、组织不得力、配合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能。
1.3 体育锻炼空间受限制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域衔接不够紧密,课堂时段主管教学部门会协调解决教学场地资源,确保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广泛,男生喜欢体育比赛的对抗和刺激性,常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排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女生喜欢通过运动改善体型,提高个人外貌魅力,常开展的运动项目有乒乓球、跑步、羽毛球、啦啦操等。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硬件上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器材予以支持,还需要在软件上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后勤保障。而现实中,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因部分场地资源面向社会公众有偿开放,学生想复习体育课堂内容或者参与体育锻炼只能选择有偿使用或者条件较差的体育场地,或改变锻炼活动内容、形式,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被无形的压缩或者减少,挫伤了他们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此外,部分高校因为只有田径场、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常规体育锻炼设施,体育活动的空间狭窄,加之有些设施、场地年久失修,难以保障基本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所需,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同等重要。长期以来,部分高校体育管理者受传统观念束缚,总是把课外体育活动狭隘的定位成课堂之外学生随意性的体育活动,没有上升到与体育课堂同等地位予以重视。按照《新编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大纲》要求,解决好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衔接问题,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2.1 大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近年来,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重形式、弱实践”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大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创新了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模式,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其原因在于学生体验不到体育真正带给自己的快乐,体育课程是必修课,带有强制性,学生必须接受。部分高校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弱化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体育实践能力,学生上体育课主要是为了拿考勤分,表现出应付的学习态度,更难说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技能[8]。虽然大部分高校重视体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力支持与倡导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但是更多停留在形式层面,体育实践内容相对缺乏。例如,体育课堂内学习掌握的运动技能,课余时间缺乏有实践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学生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不足,自发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不强,这与国家倡导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目标相距甚远。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未得到有效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开展形式过于死板,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例如:大学一、二年级每周只有2学时体育课,每学期开课12周左右,共计24~28学时,如此少的时间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有一定难度。加之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减少教学内容、缩短学生课堂练习时间,降低考核标准,由此导致学生锻炼效果不佳,缺乏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在大学生体质未明显好转的背景下,高校要全面倡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价值观,并且通过不断丰富体育课内外活动内容,创新体育活动开展形式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满足他们健身减肥、增强体质、塑造形体、愉悦身心等目的。
2.3 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组织管理效率低下
对课外体育活动发挥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单项俱乐部或学生自发成立的单项体育协会等另类高校体育组织,它们是在体育院(系)或校团委的直接管理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些体育组织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管理无序,缺少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原因在于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任务不明。学校各级团委老师只在活动组织、策划、隶属关系上统筹管理,对于整个体育活动如何开展参与较少,具体由各级学生会干部策划实施。而学校体育教学部门更多的是强调体育课堂内的组织与管理,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宏观管理相对不足,为体育社团和各项目协会提供的技术、服务较少,更缺乏深入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场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造成体育课内外组织管理出现“盲区”,“都要管”、“都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有序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出现“两张皮”现象,造成课内外脱节,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虽然部分高校在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推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相互配合、协同推进,还要有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机制。
3.1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顶层设计
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制定和完善以 “大学生终身体育”为引领的制度顶层设计,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推动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10],摒弃大学传统体育教育固有思维,创新理念,以学生运动兴趣、体质发展、身心健康等为核心内容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目标体系。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鼓励各高校结合地域特点,大力创新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地方特色体育项目,让学生体育锻炼有更多选择。通过整合和开发现有课程资源、场地资源、师资资源,健全组织架构,完善组织管理网络,为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落实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主客体责任。高校体育院(系)、体育社团、校团委、运动俱乐部等部门,要明晰责任、具体分工和协同推进,确保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有条不紊。体育院(系)要以体育教学为中心任务,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课堂形式,组织和管理好学生,让学生既掌握丰富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又具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协调形成“体育院(系)、体育社团、校团委、单项俱乐部”协同配合推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同时,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体育院(系)承担主体责任,既要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体育社团、校团委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还要负责具体分工,明确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做好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和配合有力。
3.2 落实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主要任务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涉及到学校体育院(系)、校团委及下属的各级学生会以及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三个相关部门,各部门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相互之间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高校体育院(系)要承担课堂教学的主体责任,负责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既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包括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还要宏观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并给予体育社会团体和单项运动协会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此外,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体育健康课程大纲》结合自身学校实际,规划、设计和编写体育校本教材,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将广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纳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明确课内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任务分配,尤其是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落实具体任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同时,还要具体分解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主要任务。制定任务清单,将具体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明确任务的目标及完成时间截点,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高校分管体育工作校领导,要将与体育课内外衔接相关的职能部门主要成员纳入“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形式,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认识、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具体分工,出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工作的推进措施,明确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责任,健全组织和管理机构。由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定期召开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协调会,并制定相关衔接工作细则和要求,协同推进。
3.3 健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保障机制
要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衔接,需要相关机制来保障。在学校层面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重要性的前提下,要建立监督机制。由校学生会牵头,在校团委网站开辟专栏,发布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关信息。成立由各个院系学生代表组成的 “学生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每年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工作实施合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等级以书面形式集中反馈到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要求学校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整改。
此外,各高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由于衔接工作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涉及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和体育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要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来予以保障。由校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组织设立“大学生体育锻炼”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使用细则,确保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衔接工作有序推进。既要形成常态,建立奖励机制,对每年对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工作中表显突出的单位或个人,每年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还要有专门经费用于维护体育场地设施,保障体育场地及使用器材的安全,为学生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2-10-2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2016-5-6].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8.12].
[4]杨浩鹏.创新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71-73.
[5]彭小伟.学校体育中层理论研究:从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贯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81-86.
[6]张 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04-107.
[7]杨小明,邵 斌,柏慧敏.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64-68.
[8]李 斌.基于“顶层设计”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3):81-82.
[9]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35(2):45-48.
[10]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J].体育学刊,2016,23(1):112-119.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LI L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r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view,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problems restricted the connection, such as not rich in sports curriculum content, non-standard sports activities management and restricted physical exercise space.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lead the PE classroom teaching to link up with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combination mechanism
G807.4
A
1003-983X(2017)07-0639-03
2017-02-21
2014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450)
李 龙(1980-),男,陕西汉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伦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