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 110034)
浅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职能的转换
王艳梅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 110034)
新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在城镇化建设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20个年头,收获了不少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现政府职能向更深层次的转变,一定会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时,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职能需要发生深刻的转变。传统的政府职能是主导城镇化建设,但是,在中国城镇化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需要新的定位,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由“主导”变成“有限”,积极探索寻求如何提高政府干预效率和质量的途径,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府;职能转换;新型城镇化
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职能需要发生深刻的转变。传统的政府职能是主导城镇化建设,但在中国城镇化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需要新的定位,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由“主导”变成“有限”,积极探索寻求如何提高政府干预效率和质量的途径,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集中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各级政府首要做的大事之一就是把握好规划,从基础做起,狠抓落实。可以说,城市规划是政府职能的灵魂。目前,各地方政府还并未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后期建设,忽略前期规划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地方建设当中。所以,政府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就必须要树立“科学规划,效率建设”的意识。科学规划,着眼点在规划,方法要科学,前期投入要舍得;效率建设,着重点在建设,规模要适当,资源利用要有效。坚持“科学规划”体现政府聚焦规划的合理合法性,结合实际,制定政策,切实履行好政府自身的基本职责。这就是政府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也是最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这就需要确立学科意识,把城镇规划当作学科来学习,平衡政治与技术的倾斜度。城市规划学科是一门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是人类历史中具有深厚积淀的专业历史。城市是人类发展的杰作,其复杂性和综合性远超其他的建设学科。如果我们忽视它的重要性,那么,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科学的规划蓝图才能建设美好的城市,因此,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更应该明确自身所必须发挥的职能和作用。”
要保证规划合法,将法治和城镇化有机结合,用法治代替人治。规划是政府的依法行为,并不是某一领导“捞政绩”的工具,因此,政府要严把法律关,用法治精神统领规划工作,依法行政,严以用权。目前,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突出的矛盾问题,例如,征地拆迁的利益补偿,正是给我们政府出的一道难题。拆迁问题要杜绝暴力,反对掠夺征收,抑制突击拆迁。总之,政府应当将公共利益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同时也不能忽视商业利益,两者需要协调发展。城镇的规划问题要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做出真正符合广大老百姓利益的决策。
还要保证多数人参与,规划方向应从基层开始。城镇规划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保证多数人的参与,激发公民意识,保证民主政治的有效实施,才是关键。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明确城镇建设规划委员会的作用。该委员会聚合多数的专业人士,是规划决策的智囊基础,要充分保证委员会的人数优势。城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失误的规划,一旦发生规划失误,损失的不仅仅是成百上千亿的经济损失,还有政府的公信力,会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
推进城镇化建设,行动比理论更为重要。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公共服务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推进城镇化建设,就是要让公共服务不再有城乡之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共享城镇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这就需要认识城镇化建设对民生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统筹城乡两个发展大局,实现城乡发展的无缝衔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让更多的农民深切的感受到城镇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利益,能够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这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还要树立“建设与民生共同发展”的理念,不能将城镇化发展同公共服务彼此独立,反之,二者的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消费的增长,投入与产出是同时的。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教育的贫富差距比例为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公共服务不均衡及潜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贫富差距也会相应的缩小。地方政府普遍都忽视了这一点,将公共服务视为一种永远填不满的“深坑”,投入没产出,耗时又费力。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优化,不仅是体现在本身的提高,更有对其所辐射的相关领域产生推动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我们应当摒弃绝对的、片面的城镇化建设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共同体意识,将城镇化建设和民生保障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建设之中。
城镇化建设会对城市的发展、社会转型、人文风俗带来一定的影响。每一次的变革都会伴随着社会的阵痛,这就需要社会的管理者——政府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两只手都不能放松,实现城镇化的和谐发展,要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这种机制是针对城镇化建设而提出的,政府部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对于这种问题,政府应当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今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提出了“五个建设”理念,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将这“五个建设”理念统一起来,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并举,趋利避害,完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弱势群体,尊重普通人,缓解贫困人口压力,防止出现“边缘化”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上楼”问题一直是政府比较头疼的。农民没有土地,从低矮平房住到了高楼之中,转变的不仅是住房条件,还有生活的习惯。农民没有生活来源,社会保障落实不到位,难免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出现农民“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尴尬境地。
理想的城市是将城市活力与农村优美有机结合。“城市有城市的活力,农村有农村的优美,彼此融合才是最理想的结果”,这是美国著名的规划学家刘易斯•芒德福对于人类城市发展变化的经典概括。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突出问题。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更为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和良好的行动指南。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标体系当中,它有四个标准: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城市。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绿化工作是基础性的。绿化的合理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市民的休闲公共场所大为改善,绿化隔离带建设为城市旅游业提供完美的载体,城市绿化管网可以吸收污染的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病菌的滋生,也可以调节城市的“热岛效应”,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富足的生活环境和栽树绿化也是密不可分。
[1]简新华等.中国城镇化与特色城镇化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李铁,乔润令等.城镇化改革的地方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3]孟祥林等.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
[4]新玉言.新型城镇化理论发展与前景透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丰华涛)
C935
A
1007-421X(2017)0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