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2017-03-08 09:20潘军昌滕佳悦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规模贷款资产

潘军昌 曹 超 滕佳悦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农民资金互助社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生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近年来,它凭借信息、效率、成本等优势,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民融资难题,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然而,快速扩张并不能总是保证其经营绩效的提高,失去经营绩效保证的规模扩张极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进而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正确认识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规模与绩效的发展规律,对于实现农民资金互助社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地区的合作金融组织,扎根于当地乡镇,其规模的大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管理者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互助社的资产规模对其自身经营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它决定了贷款总额和贷款人数,进而直接影响利润与收益,同时,也影响其风险应对能力。规模偏小,会出现运营资金不足、入不敷出、风险应对能力差等规模不经济问题;然而规模扩大,亦有可能超越其内外环境所决定的资金运营能力,增加其运营成本、酿成新的经营风险。

本文以2015年对盐城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以生产函数理论为指导,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互助社资产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分别从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考察了资产规模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经营绩效的影响,为控制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风险、指导农民资金互助社稳健运行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

二、文献回顾

关于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的问题,不少研究认为,它的资金规模偏小,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满足社员贷款需求,严重制约了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王苇航,2008;张德元和张亚军,2008;齐良书和李子奈,2009;李春平和刘艳青,2010;王建英和陈东平,2011),因此主张扩大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规模。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有些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资产规模超过了当地政府规定的上限而正在被要求缩减规模,对此资金互助社的管理者很有看法。当然,过小的资金规模会导致互助社无法有效满足社员的融资需求。但是资金规模太大,互助社的经营成本和面临的风险等也随之增加。由此,适度的资金规模才是最佳路径。王刚贞(2012)认为,资产规模过大不仅使管理难度提升,而且使企业背离“为农性”的服务宗旨。郑宏等(2012)指出,农民资金互助社自身有规模扩张的需求,但规模迅速扩张会导致其最终为正规金融制度所吸纳,背离“为农性”的企业性质,因此迫切需要限制其无限扩张。赵锦春和包宗顺(2015)也同意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规模会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稳健运行和风险控制产生影响,并实证分析了农民资金互助社的互助金规模与其运行稳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互助金规模,其运行稳健性会相应提升,但这一作用存在单门限效应:股权结构低于门限值,互助金规模提升,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更稳健;股权结构超过门限值,互助金规模提高则会增加其运行风险,降低运行稳健性。诚然,稳健运行与其经营绩效关系密切,但两者并不能等同。

目前,国内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经营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营绩效评价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两个方面。

大多数文献对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绩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各地发展情况有差异。冯婷(2015)认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农户资金匮乏、贷款难等普遍困境,其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解决了道德风险问题,改善了社员福利。曲小刚(2013)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运行绩效分为业务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合作金融法律法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绩效的具体建议。颜华(2013)基于实地调查采集得到的数据,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表明:不同运行模式的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有所差异,内生型资金互助社绩效较好,外生型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农民自发型资金互助社的发展体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蔡则祥(2013)基于Yaron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了ANP-FCE集成评价模型,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进行深入探究和评估。结果显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绩效表现一般。有学者将评价差异归因于方法问题,如杨奇明(2015)认为目前缺乏有效、统一的绩效评价框架,构建完整的评估框架、量化具体衡量指标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

关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王佳楣(2014)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综合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贷款市场占有率与绩效得分负相关,注册资本、最大股东股权比例与绩效得分正相关。何欣悦(2013)研究了社员自身特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社员年龄、手续烦琐程度、服务态度等因素对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许咏(2014)基于安徽太湖的案例,研究了内部治理和产品设计对农民资金互助社绩效的影响,发现内部治理在对互助社绩效的影响中权重相对较大,影响因素主要有理事会的整体能力、是否依托专业合作社、股金总额、股金结构、退出权、抵押和还款灵活性等。完全依托专业合作社并不能提升互助社绩效,其他因素都会促进绩效的提升。张欣(2014)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指出,资金渠道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管理制度缺失、农民对互助社了解不多,是农民资金互助社绩效的主要制约因素。

可以看出,学者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评价判断、评价方法和绩效影响因素。同时也发现,从规模视角研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绩效的文献不多。规模一直都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变量之一,从边际革命到科斯追问“企业的边界”,从威廉姆森论“企业一体化”到广泛应用的企业盈亏平衡分析,都与“规模”密切相关。

我们认为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对于其经营绩效和互助社的稳健运行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其经营绩效方面虽然有所关注,但缺乏较深入的分析。对于规模和绩效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规模与运营绩效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因此,深入研究规模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运营绩效关系,既是理论研究重点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那么,我国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是如何影响经营绩效的,其影响机理和影响的具体路径究竟如何?本文以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为指导,运用盐城市18家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调查样本,采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在计量模型中考虑非线性效应。

三、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说

根据生产函数理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①,产出与投入之间存在规律性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我们在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可变要素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投入量。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可变要素投入量,而是会减少要素投入量。综上所述,由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可变要素投入量过少或者过多而导致生产缺乏效率,理性的生产者必然选择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图1:生产函数的三个阶段

生产函数三阶段的变化以某些生产要素(通常是固定资产和管理要素)投入的不可分割性为理论前提。在生产函数的第一阶段,由于某些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可分割性,无法根据产出数量任意调整投入量,这些投入的要素存在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现象。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固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逐步提高,从而出现规模经济现象,边际产出大于边际投入,平均成本下降。随着可变要素投入数量的持续增加,投入的固定要素使用效率逐渐向其最大值靠近,规模经济效应逐渐减少。当固定要素使用效率超过其临界值后,继续增加投入,产出的增加值小于投入的增加值,出现规模不经济。

将投入产出理论用于分析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绩效的变化规律也是适用的。将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所提供的存取资金服务、借贷资金服务看作产出,如果交易双方按照实现的约定完成了合约中所约定的事项,例如借款者如期归还了贷款本金和利息,即为合格的金融服务。如果交易双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履行合约中约定的事项,则此次金融服务为不合格的金融服务产品。显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经营绩效与合格金融服务的数量呈正相关,与不合格金融服务的数量呈负相关。

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经营活动投入的要素来看,主要包括房租、水电、人员工资及办公设备以及资金筹集成本。绝大部分投入要素都有固定要素的性质,即在一定范围内,其投入量与产出的合格金融服务数量无关。在此范围内,就会有经营绩效随业务量扩大而增加的现象,即规模经济效应。投入要素中人力要素是决定其金融服务合格与否的关键。受时间、体力、心智等限制,人力要素所能提供的合格金融服务存在最大上限。当业务规模超过人力要素所能承受的上限之后,金融服务的质量会随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而言,不合格的金融服务通常意味着不良贷款,进而导致经营绩效下降。

本文借鉴Yaron绩效评估框架,提出衡量农民资金互助社经营绩效的评估框架。互助社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可借鉴中介法,假定其他投入要素不变,互助社的资金规模是唯一可变投入要素;互助社的产出即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入的资金和发放的贷款。金融服务的绩效可以从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角度进行衡量,本文选择资产回报率和经营自给率两个指标衡量财务绩效,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性问题;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紧密相关,但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同。财务绩效的变化具有渐进特征,而社会绩效则存在突变情况,如图2所示。社会绩效评价选择了社员人数和户均贷款额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农民资金互助社提供贷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图2:资产规模与财务绩效、社会绩效关系图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社员投放金和少量固定资产等。货币资金作为流动性储备,对互助社提供资金存取服务至关重要;社员投放金则反映其提供的资金借贷服务。所以资产规模是综合反映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当资产规模较小时,不能满足社员临时性、季节性资金需求,互助社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数量和受众范围将十分有限;但如果互助社的资产规模过大,会增加管理难度,引起金融服务质量下降,降低其经营绩效,并可能酝酿风险。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资产收益率、经营自给率之间存在倒U形的相关关系。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大小,与可服务的客户数量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小,可运用的资金有限,服务范围小,服务的贷款户数相对较少;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规模越大,其可运用的资金越多,其可服务的贷款户数越多。但是,当财务绩效下降引发倒闭风险时,其社会绩效则会产生突变,瞬间从正转负,规模越大,负效用越大,如图2所示。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在农民资金互助社不出现倒闭风险的情况下,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贷款户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于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户均贷款额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一般认为,户均贷款规模与满足农户经济生活水平的贷款需求、互助社贷款额度监管要求有关。我们认为户均贷款规模还会受到互助社资产规模的制约。从互助社的角度看,户均贷款规模是贷款集中导致的风险与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的权衡结果。贷款集中于部分农户会使资金互助社承受较大的信用风险。单笔贷款交易成本在一定的信贷文化、法治背景下是固定的。户均贷款规模与贷款户数呈反比关系,户均贷款规模越大,往往贷款户数越小,贷款越是集中,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越小。在资金互助社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贷款风险分散要求与单位贷款成本最小化的权衡决定了户均贷款规模。从监管者角度看,强调控制风险,希望户均贷款规模越小越好;从农户角度看,通常希望贷款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贷款规模往往与其生产规模扩大程度正相关。考虑到最终贷款额度是由资金互助社决定,在资金互助社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一定的条件下(即贷款集中度一定),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规模与户均贷款正相关,但受到监管层的制约,这种正相关关系不会太大。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资金)规模与户均贷款额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表1:研究变量定义表

四、模型设计

(一)变量设计

为了研究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资产规模和经营绩效方面的10个变量:以资产规模为自变量,资产回报率、经营自给率、社员人数、户均贷款额为因变量,考虑到农民资金互助社经营的特殊性,选取贷款资产比、权益资产比、县域贷款总量和机构所处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指标如表1所示,变量选择依据如下:

1.被解释变量。基于农民资金互助社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发展目标和合作性、互助性、地域性的特征,在考察资金互助社的经营绩效时,不仅要考虑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还要考虑承担支农的社会责任。本文对绩效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两个变量——资产回报率(ROA)和经营自给率(OSS)。对社会绩效的评价包括两个维度——宽度和深度,宽度用贷款人口户数(PQ)来衡量,深度用户均贷款额(AL)来衡量。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资产总额(AS)及其二次项(AS2)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来反映资产规模对有关绩效的影响。资产总额=货币资金+社员投放金净额-坏账准备+应收资金占用费+固定资产净值,是刻画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最重要的指标。研究中,资产总额根据年初与年末资产总额简单平均得出。结合资产总额的二次项(AS2)可以刻画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财务绩效是否存在倒U形影响关系,设一次项系数为β1,二次项系数为β2,如果关系成立,则有β1> 0和β2< 0。

3.控制变量。按照通行做法,对于其他的内外部控制变量,选择贷款资产比(LA)、权益资产比(EA)控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将贷款总量(机构所在县域贷款总额)的自然对数ln(Loan)纳入回归模型以控制贷款市场的容量。另外,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涉农涉小”的企业或个人,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处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PIP)作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的外部经济结构环境变量。

(二)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本文所提的三个假设,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模型(1)和模型(2)研究资产规模与农民资金互助社财务绩效的关系,用于检验假设1;模型(3)和模型(4)研究资产规模与农民资金互助社社会绩效的关系,分别用于检验假设2和假设3。

五、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本文互助社的数据来源于2015年7月对盐城市阜宁18家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基本信息、内部治理结构、2009—2014年间的资产负债表、盈余分配表、资金投放情况、运行费用情况、互助金存放情况等。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盐城市政府、阜宁县政府、盐城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和《江苏统计年鉴》。

在2009—2014年间,18家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最小为76万元,最大为2913万元。2009年平均资产规模为436.31万元,2014年达到1236.84万元,增长1.83倍。其中有1家农民资金互助社在2010年资产规模达到2913万元,到2014年底时,资产规模下降为2021万元。这也是我们调查样本中,唯一一个资产规模出现下降的样本。这与当年其他地区出现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风险问题相关,盐城市政府为了防范风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工作通知》(盐委农[2010]19号),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资金规模进行了一些限制。在模型分析中,为了消除由于数据原因可能造成的共线性、异方差性等,对资产规模和县域贷款规模取了对数。

表2:2009—2014年样本变量描述统计表

表2显示,样本中资产规模AS均值为9.6907,中位数为8.0269,标准差6.596365,存在正偏。财务绩效指标ROA的均值为0.0203,远低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0.1312,最大值为0.0720,最小值为-0.0915,说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资产收益率较低,有的甚至亏损。经营自给率OSS的均值为1.2811,最大值为2.0127,最小值为0.3554,总体上看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能够维持自给经营,少数合作社无法自给。贷款户数LQ均值为315户,最大881户,最小30户。户均贷款额AL的均值为3.2万元,标准差为2.4万,最大值为18.8万,最小值为0.38万,表明户均贷款额分布不均匀,样本间差异较大。

表3所示显示,经营绩效指标ROA和OSS相关度较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950),说明这两个指标确实可以反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经营状况。自变量中,Ln(LOAN)与PIP相关度稍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和-0.657),其余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上都在0.5左右及以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六、模型估计与结果

表3:变量相关系数

(一)估计方法选择

本文所用的数据为样本期间较短、截面个体较大的面板数据,无须考虑单位根问题。面板模型估计存在三种方法:混合估计、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具体需要根据数据特征进行判断,才能保证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首先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面板效应,具体是通过F检验和Breusch-Pagan(LM-BP)检验,这两个检验的原假设是不存在面板效应。如果F检验和Breusch-Pagan检验都接受原假设,则混合估计法最优;如果都拒绝原假设,则存在面板效应,面板效应形式还需进一步通过豪斯曼检验来确定。4个模型的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面板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

从表4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模型ROA的F检验和卡方检验均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不存在面板效应,采用混合估计方法比较合适;经营自给率模型(OSS)、贷款户数(LQ)、户均贷款(AL)模型的F检验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BP检验接受原假设,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法。

(二)估计结果及分析

表5:模型估计结果

表5是各模型的回归结果。从F统计量看,4个回归模型总体均有效。从两个财务绩效模型来看,核心解释变量AS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异于零,且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表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与资产收益率、经营自给率之间存在倒U形的相关关系。从资产回报率来看,资产规模最优上限大约是3467万,农民资金互助社小于此规模时,净资产收益率会随资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规模上限后,净资产收益率会随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从经营自给率来看,最优规模上限大约是3668万,略高于资产收益率模型所决定的最优规模上限。

从贷款户数模型来看,资产规模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零,系数为-17.62,表明贷款户数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每增加100万,贷款户数大约减少17.6户,这与假设2相反,说明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的增加并没增加其贷款服务的广度。

户均贷款模型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资产规模与户均贷款正相关,验证了假设3,同时也佐证了模型(3)所得结论的稳健性。我们认为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农户资金需求来看,农民资金互助社提供的单户贷款额度小于农户的资金需求额度;二是从农民资金互助社贷款风险管理角度看,单户贷款累计额已达到其资产规模所限制的最高值②。当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增加时,农民资金互助社出于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考虑,会减少贷款户数、增加户均贷款额。这也说明监管部门对单笔和单户累计贷款额度最高上限措施,在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七、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盐城市阜宁县18家发展较好的农民资金互助社为研究样本,从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考察了资产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资产回报率、经营自给率与互助社资产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在本研究样本中,最优资产规模上限大约在3467—3668万之间,当互助社资产规模小于3467万元时,资产规模上升有利于提高互助社资产收益率和经营自给率;当资产规模超过这一界限时,总资产收益率和经营自给率随资产规模的上升而下降。

第二,资产规模与贷款户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户均贷款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农民资金互助社资产规模的扩大不会增加其贷款服务的广度,但会提高贷款服务的深度。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农民资金互助社能够对单户农户提供的贷款额度小于农户的资金需求额度。

第三,样本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资产规模偏低。根据研究结果,样本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最优资产规模在3500万左右,而样本平均资产规模只有969万,最大资金互助社年均资产规模为2475万,最高时达到2900万,80%的资金互助组织年均资产规模小于1500万。可见样本地区农民资金互助社规模偏小。

注:

①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可以理解为生产技术的物质载体。

②为了控制风险,监管部门规定了单笔和单户累计投放额度最高上限,如盐办[2010]3号文规定,单笔和单户累计投放最高不超过15万元,且大额投放比例严格控制在总投放余额的30%以内。

[1]王苇航.关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8).

[2]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8,(1).

[3]良书,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

[4]李春平,刘艳青.持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制度成本:聚福源资金互助社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0,(7).

[5]王刚贞.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安徽太湖的案例[J].财贸研究,2012,(6).

[6]郑宏,陈英,甄力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选择逻辑: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12,(6).

[7]赵锦春,包宗顺.互助金规模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稳健运行——基于股权结构的面板门限回归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12).

[8]颜华,冯婷.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通成员的利益实现及其保障机制研究——基于黑龙江省25家种植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5,(2).

[9]曲小刚,罗剑朝.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和影响因素-以内蒙古通宁市辽河镇融达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J].农村经济,2013,(4).

[10]颜华.农民资金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及其绩效差异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32).

[11]蔡则祥,刘骅.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绩效集成评价—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

[12]王佳楣,罗剑朝,张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陕西与宁夏20家机构的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3]何欣悦.四川资金互助社金融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3,(12).

[14]许咏.内部治理和产品设计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4.

[15]张欣.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绩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生论文,2014.

猜你喜欢
规模贷款资产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旧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