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静静++杨朝霞++苏磊
摘要: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学生队伍的领头羊和排头兵,高校应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争取早日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促进高校党组织的蓬勃发展。本文将论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培育质量,使入党积极分子真正具备党员的全部素质,并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从而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高校学生团队中的佼佼者,是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思想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辅以实践训练,使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和能力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形成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未来的发展大有助益,同时也会给高校带来可观的效益。因此,高校应摒弃传统教育方法,创新培养教育路径,确保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式过于简单
以往在对高校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时通常采用了党校学习的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讲师也往往忽视了入党积极分子的主体地位,反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讲师的语调十分机械化,每次学习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缺乏联系,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兴趣缺缺,难以全心投入,无法抱以较高的学习热情,培养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培养缺乏连续性
现阶段,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通过党校或者是高年级党员来实施的,当党校教育结束后有些入党积极分子会发展成为党员,其余人仍然需要继续接受培养,虽然培养时间较长,但是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党校培养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通常是以一个学年为基准,党校结业后这些学生大多需要由高年级党员继续培养。由于高年级党员培养不像党校培养那样系统、连续,致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经常发生中断,无法体现成效。
3.与考察工作严重脱节
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的比例严重失衡,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将党员身份当作学习和就业上的助力,在思想上缺乏一个合格党员的觉悟;还有些入党积极分子是出于从众心理提交的入党申请,本身没有较强的入党愿望。因为高校没有详细审核入党积极分子的资质,对所有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得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再加上高校没有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估机制,很多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松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旦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将会给高校党组织的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创新路径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高校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锻炼,对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粹、纯洁。
1.坚持标准,严格落实组织发展制度
高校党组织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党员发展制度,这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根本手段。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应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把发展关口,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的品德、心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做好为党组织奉献,为群众服务的准备。高校可以采取民主测评策略,通过教师、同学、社团、辅导员等渠道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信息决定其是否具有发展成为党员的资格。每个参与测评的人员都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评估,总成绩在80分以上的才可以通过考核,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细化培养过程
(1)创新党校培训方法和内容
党校培训应摒弃以往落后的教育方式,讓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培训主体,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藉此来全面了解学生,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讲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国内外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是抛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由学生来辩论,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党校教育,以巩固和强化教育效果。同时,教育内容也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加强德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以提高党校教育的实效性。
(2)严格培养联系人制度
为了达到强化培养积极分子的目的,要及时确定培养人,要求培养人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并形成定期向学生支部汇报培养对象情况的制度,避免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流于形式。涉及培养人因毕业、休学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完成其培养任务的情况,培养人应提前告知党组织,以便及时调换培养人,确保规范培养程序,高质量地完成培养任务。
3.强化实践锻炼
首先,学生团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学生所在党支部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为入党积极分子设定1-2个责任岗位进行在岗锻炼。责任岗内容要具体明确,标准要清晰,并及时向广大党员、群众和师生公开。其次,倡导积极分子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做教师的助手,增强其对学校事业及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再次,根据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的特点,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特色的科技、文体和艺术活动,要求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各项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最后,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走向街道、社区、农村,使其了解国情、国策,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三、结语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与党员队伍建设息息相关,高校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制定科学、完善的培养策略。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确立资格后再借助党校、培养人、教师的力量实施培养,营造全员参与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新模式,同时设计不同类型的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内在潜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真正成为高校党组织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大燕.刍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路径选择[J].经贸实践,2015(7).
[2]李晓彤,成宏涛.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人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