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供有益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采取措施让学生做到敢于表达、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82
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社会关系中,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交流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交流沟通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就是口语交流,可以说,口语交际的能力是作为社会人的必修课。《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們交流的主要的语言工具,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中国话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当今社会。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语文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还作为一门语言而存在。
语言有着比课程更丰富、更实际的内容,而且只有在交际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魅力,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等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口语交际教学是重点,但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学影响,很多教师更重视知识、书面的教学,而不注重口语教学,口语教学实效不好的状况很普遍,迫切需要改变。如何改变现有教学状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课程谈谈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见解。
一、让学生敢于表达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包含了倾听、表达、应对等多种内容,敢于表达,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要求,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无意甚至有意忽略的要求。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落实到纸面上的汉字,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语言的更深层的意义,造就了“勤奋”的教师和学生的“高分低能”。我们的社会甚至也对“沉默是金”的做法大肆宣扬。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实现从主导者到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在课堂上要将主动权归还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也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学生逐步产生表达自信,同时,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进行表达。如组织一些朗诵、演讲之类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技能;多布置一些诸如“爱要大胆说出来”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学会表达。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也要改变唯书面、唯分数至上的取向,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综合加以考虑,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会表达需要一定的积累,口语交际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活动,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输出来实现,是语言学习的高阶,必须有一定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础,所以,扎实掌握拼音、声调、文字等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点都比较琐碎,但是最基础的,一定要确保学习的准确度,确保基础扎实。这是硬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怕吃苦,多学多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日常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一鸣惊人”的表现。
学会表达,还要掌握一些表达知识和技巧。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学科,除了要扎实练好基本功之外,还需要学生用心去体悟,提高学习的科学性。汉语本身非常的丰富,不同的停顿、不同的语气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学生可以尝试去多读一些经典的作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细微的差别,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会增添自己的语感和综合素养。也可以多做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指点,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会表达的前提是,让学生有表达的东西,学生有想表达的东西、有想表达的需要、有真情实感才能言之有物。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着真情实感去讲课,去演绎教学内容,让学生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还可以多开展一些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敏感度。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就会形成好的习惯,会常常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让学生乐于表达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获得更实质的更突破的进展,达到能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目标,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去深入挖掘生活的乐趣,去激发学生的潜力。乐于表达是一种主动行为,不是“要我表达”,而是“我要表达”,学生乐于表达就会形成内在的推动力量,就会让主动去寻求更好的表达方式,形成有效的探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倡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恰恰是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实践也充分证明,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被动学习。学生乐于表达,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状态,也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去做的。
让学生乐于表达,需要教师积极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积极去创设有趣的能够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教学情景,营造宽松的能够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教学氛围。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实现课堂的延展,实现课堂与生活的交汇,让学生的口语实践在生活中大展身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生活的真实磨炼中更上一层楼,让语文的魅力在广阔的生活中大放光彩。在更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是我们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的口语实践素养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我认为,生活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生动内容,口语交际则是生活的有力工具,让学生多多接触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为学生乐于表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源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行动上扎实落实,从而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会表达、乐于表达,一步步的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