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目前小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重视分析,轻视含蕴品味;学生喜欢消闲式的阅读,不去探索思考。教师在指导小说阅读中既分析情节,又分析人物、环境,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则以消极的情绪反应、微量的心智投入跟着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接受。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案例
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小说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时,笔者首先安排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并完成注音识字(《模块测评》预习作业1--3题)、概括情节、感受人物性格等练习。第一课时预习交流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一概不知。为了赶进度,笔者只管照顾走在前面的学生,第一课时就直接进入问题探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及细节描写的片段,然后重点探讨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通过细节描写及准确的用词探讨人物性格。自始至终,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品味课文的机会,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理解力、创造性,问题答案基本由老师口述,学生记录答案,结果课堂研讨有形式而无内容,实际还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二、案例反思
课堂教学结束了,笔者心里很怅然。按理说小说是最能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学习内容,但笔者组织的课堂没有波澜,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表情呆板,参与意识不浓。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抓住细枝末节忽略根本。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把阅读和鉴赏等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课堂,是难以完成所有学习目标的,因此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我们习惯于把初读课文这一环节布置在课外预习阶段。但高中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课外时间有限,理科学科作业量大、难度高,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时间关照不用量化考核的语文软性作业——阅读、思考,而老师上课时常常按学生已自读完课文的预设程序上课,结果涵咏文本这一根本环节被忽略,老师只抓分析鉴赏这一末节,好多学生就糊里糊涂跟着老师走,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都不知道。二是课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课堂研讨中,问题提出后,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常常是教者自问自答式的教学,学生的真实想法、内心感受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于是学生成了思维滞塞、没有观点、沉默寡言的接受机器。作为教师,常常怕遗漏知识点而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告诉学生,结果赶急图快,教者大唱独角戏。课文学完了,老师满足了,因为他把想讲的都讲给了学生,孰不知学生收获甚微。
三、改进措施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自我感知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品味的过程,这就如同吃东西,只有亲口吃到食物,才能知其味道、辨其优劣。如此说来学生的自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学生课外没有时间阅读小说的现状,那就改变我们自己,即改变教学模式:第一课时如果发现学生未阅读课文,就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同学自主品读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就不要急于讲解,老师宁可少讲一点,也不能压缩学生品尝作品、感受文本的环节。教师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适时地运用快速整体阅读、跳读、略读、细读、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避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二)立足单元教学,做到重点突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一周只有5节语文课,一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又是多样的。老师备课时,要以单元为整体,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不同课文中,一篇课文重点关注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教师就要立足全局,对内容进行筛选、删减,一课抓住一点或几点,有重点地研读突破,使学生学有所得。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小说教学,笔者设计教学时,紧紧抓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每篇课文各有突破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点研读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重点研读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进而让学生全面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边城》重在人性美、风俗美的感受,同时结合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熟悉巩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这样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便掌握了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了诸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人物描写的角度,陶冶了思想情操,从而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注重多元化鉴赏,鼓励学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注重多元化鉴赏,就是让学生在小说鉴赏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悟,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小说教学中,尤其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既要认识人物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又要明确同一人物处境不同性格也千变万化。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火烧山神庙为界,前后的林教头判若两人,之前的林教头逆来顺受、安于现状、忍辱负重,而这之后林教头却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亲手杀残贼,最后被逼上梁山。在《边城》中,翠翠的总体印象是淳朴清丽、单纯快乐,但是在不同的故事情節中,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翠翠。当夜幕快要降临翠翠独坐溪边等待爷爷归来时,我们看到了她孤单落寞的一面;当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时,我们又看到了翠翠任性空虚的一面;听爷爷讲“唱歌”,我们看到了翠翠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一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切忌千人一面、众口齐声的绑架式教学,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物鉴赏的习惯。
如何创新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方法,落实有效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结合小说的文体特点,贯彻“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形成,提高小说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4]GHBZ088。
(张玉梅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