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2017-03-07 15:50李伟
黑河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反馈经验兴趣

李伟

[摘要]数学教育具有文化素质教育和数学技艺教育的双重功能,数学学科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把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兴趣;经验;方法;习惯;反馈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人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状态的掌握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全神贯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无论对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使自己的成绩逐步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还是快乐,都由老师的教学所决定的。教师在课堂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我发现每年新招聘来的青年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这些青年教师充满朝气,上课有激情,根据教学内容编排有趣的游戏活动,自已参与其中。虽然教学方法上不是很成熟,但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依然不错。

二、重视数学经验积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例如,在五年级中位数教学中,我把数学课与体育课相结合,组织学生掷沙包,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这节课的问题,用什么数表示男生或女生掷沙包的水平。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教学五年级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由于当时学校正在维修围墙,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测量学校围墙的长度,高度,测量过后再让学生请教专业师傅测量的结果,具体感知真实的测量方法。测得数据后,先各自算要粉刷的面积,然后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最后与专业师傅计算的结果对照,像这样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经验积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记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里的“善学”就是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思维轨迹,明白教师是如何从问题处抓住有效的信息,及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方向、过程如何联系所学知识,如概念、公式等,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知识,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动手操作中,通过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自己演示,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让学生说出这张纸的1/2、2/4、4/8等分数,再引导学生发现1/2、2/4、4/8的变化。然后学生同桌为一组,用一张长方形纸验证。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后,再强调单位“1”不变,都是把这张纸看作单位“1”。接着通过画图比较,进一步验证1/2=2/4=4/8。组织学生从左往右依次观察、比较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得出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放手让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观察、比较,得出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通过举例计算,验证结论。在学生汇报结论时,让学生把分子、分母同时乘0、或除以0,启发学生意识到“0不能作分母”,由学生说出“0不能作分母”的理由。让学生归纳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归纳时语言不准确的让学生互相补充完善,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我借鉴语文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把老师将要教学的内容先自己看看书,把能看懂的地方打个”√”,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画个“?”,这样在上课时学生的听课目的就很明确,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通过作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效果如何,必须从学生的作业来反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作业我是这样做的,作业设计要少而精,活而有趣。要做到这点,在备课时我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1.合理利用教材习题

从许多学校的教学现状看,不少学校、教师习惯于把练习、作业看作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手段。有的教师认为教科书的习题数量与难度难以满足应试的要求,补充练习、习题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涌现出一大批“习题写手”,教学辅导书(教辅)已经成为习题集的代名词,充斥中小学教学用书市场。我认为合理地利用好教材里的习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如“口算、填空”都是直接写在书上,其余写在作业本上。而补充作业则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补充的习题或是补充书本中未出现过的题型或是举一反三的题。一般是先做教材习题,当发现问题再做补充作业,然后进行深化练习,最后补充书本缺少的知识。

2.作业布置要分层

一是作业量分层,二是作业难度分层。作业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新课教学练习,作业量一般在15分左右;第二种是练习课教学,作业量一般在25分左右;第三种是家庭作业,作业量一般在20分钟左右。作业难度分层,一般是基础好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或用简便方法做计算题或思考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则做一些基础题,鼓勵他们做难题。

3.及时批改学生作业

新课作业是检查学生对新知知识把握程度的练习,教师应该及时批改,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而补充作业是为了解采取措施后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对新知是否能达到举一反三。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还要求坚持写数学日记,记下每节课的收获、遗留的问题、解题的方法及对老师的建议等都可以写。学生的日记后交上来之后,我会一篇一篇认真地看,利用课间或休息时候,回答学生一些问题,如果是共性的疑问在课堂上再讲。

细节决定成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利用农村亲近自然的特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稳步提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2]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反馈经验兴趣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