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松柏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了数十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有幸参与到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问题之艰巨,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素养发展这个问题尝试进行了几点探索,希望同诸位分享一下相关经验。从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以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三个角度切入,探讨了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人教版;初三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日益加快,学困生转化问题日益受到密切关注,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索,在取得累累硕果之际,有必要对当下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系统归纳。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学困生转化的有益经验展开了系统分析,具体观点如下: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鼓励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这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淡薄,很少积极参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习惯于依赖教师获得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探索者。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时,教师应当创新数学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组至少有一名学困生,指定其为发言人。学生通过作图共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学困生想到等会儿自己要发言,也异常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我随机抽取各组的学困生发言,要求他们展示本组探究结果。这几名学生一边拿出绘制好的图片,一边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资源
学习兴趣低下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另一个普遍原因,超过一半以上的学困生都是因为对数学缺少兴趣才失去了学习动力。课程标准指出:“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素养。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数学教育观念,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教学信息化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大大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而且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组织授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导入阶段,我在课件上出示了y=-x2+2x、y=x-4、y=-2x2、y=-3(x+2)2-1的函数图象,请学困生看图回答以上哪些是二次函数。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口头作答,不仅帮助他们复习了旧知识,又顺利引出了二次函数图象知识。接着,我在几何画板上单独拉出y=-2x2以及y=3x2这两个函数图象,请学困生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这些问题符合学困生就近发展区,他们发现自己也能正确回答出数学问题时,学习信心大增,慢慢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差、自制力不強是学困生转化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培养学困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其提高个人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少教师没有从养成教育角度切入,所提的那些转化策略治标不治本,最终导致学困生转化工作功亏一篑。教师应当对这个问题引起关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
我所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这个阶段复习内容较多,经常要组织专题复习,为了让这些学困生也可以跟上进度,我要求他们每人都必须准备“两本一案”,即笔记本、错题本和导学案。笔记本用于知识点归纳,错题本用于整理错题,导学案用于每次上新课之前的预习。“两本一案”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作出了定质定量的规定,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长期坚持下来,他们还养成了随时记笔记、及时订正错题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教学改革工作仍在持续不断推进之中,这当中还有很多新型教学理念被提出。教师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宏观上把握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素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明.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90-91.
2.李永红.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4(9):103-104.
编辑 郭小琴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