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步进
摘 要: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其具体的表现是让学生对于知识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教师就是需要把握这样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的数学是一门注重基础的课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又不是刚刚接触数学的知识,因此,它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學习中也是十分的重要的。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往往都是没精打采的,对于数学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学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中听不懂,而教师的讲解又比较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主动。教师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它是人对于某种爱好的活动倾向。人对于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想尽办法去接近它,对既有的现实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就必须要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首先,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数学问题,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时候,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三种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哪些?”学生在得到这样的讯息之后,会对课本进行详细的阅读,并通过既有的图形进行三者的对比,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时候,学生会回答说,它们都是直直的线,没有弯曲。不同点是直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射线有一个起点,线段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到端点的概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三者之间的区别是由端点造成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现有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分析,并且是靠自己发现的,也是比较有趣的,在学习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信心。教师需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展示学习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将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模仿教师的思维,通过相似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于方法的传授,教导学生如何去归纳总结、分析问题,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将教师的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思考,并在不知不觉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需要展示在课堂中的。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对问题制定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过程也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看见,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题目的解析思路是怎样的,并对其做出评析,引导学生运用更加简便的方式进行解题。在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发散的思维,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依赖课堂,在课外还需要学生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有意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寻找疑问的源头。我们都知道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核心就是疑问,在学生有了疑问之后,就可以对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最后,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拓展训练题目,让学生在掌握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因此,教师必须要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在一般的课程中也需要多设置疑问。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7).
[2]顾友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7).
编辑 李博宁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