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始发展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诵读法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创造能力。对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诵读教学法;语文教学
诵读法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现代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过于注重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
一、诵读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诵读教学法是我国古代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看和学,更要会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能积累知识量,从而达到熟读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常常以讲代读,导致学生的誦读水平比较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发展诵读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主旨,与作者潜藏的情感进行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应用诵读教学法的对策
(一)创设诵读情境
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比较低。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此,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诵读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再别康桥》一课为例,文章中抒发了作者离别康桥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康桥的美与自身实际生活进行对比,以表达作者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情感。作者将“金柳”比喻成“新娘”,用以说明“金柳”摇曳的“风姿”,更加体现了康桥的美。对此,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教学课件,用视频、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展现康桥的美,使学生对康桥有个直观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在诵读时准确掌握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法,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增强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并在不断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二)发展多元化诵读方式
诵读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熟读、会读,更要使学生将文章中的感情抒发出来。比如,在诵读《将进酒》时,要将诗人的忧愁、哀怨、豪情全都读出来,使学生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每篇文章所交代的内容不同,单一的诵读方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应发展多元化诵读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接力读,选择一些层次分明的文章,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文章的变化而变化,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中《娜塔莎》一课为例,文章中以事件、时间为脉络进行叙述,对此,可将其分为5个段落,由教师选取5名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那一段进行自主分析,掌握每一段所蕴含的情感,并运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诵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三)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时,语文教学的内容越来越难,学生很难自主理解。因此,要求教师强化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教导学生诵读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以《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借景抒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来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时,要使学生掌握词的停顿重点,有利于领悟作者的情感。比如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停顿,“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鼓励学生自主对其他语句设定顿点,再融入感情诵读一遍。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教师的讲课效率。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将诵读教学法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多元化诵读模式。在这种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丽丽.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时代,2013.
[2]冯娜.浅谈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
作者简介:曹填芳(1981—),女,山西大同天镇人,汉族,中学教师二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育。
编辑 郭小琴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