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香华
摘 要:在高中的各门学科中,政治的说理性较强,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让学生死记硬背政治课本中的知识点,虽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更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内容。因此,有必要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勇于发问、善于思考,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习惯。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意识;重要性;策略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直接体现,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效率。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少有提问、思考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发问和表现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要主动转换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政治知识,很少留给学生思考、交流和发问的机会,整堂课下来几乎全是教师在讲解。加上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许多学生甚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这样一方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相对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离不开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同时又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当前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培养出具有问题探究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经过三个环节:首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质疑,主动发现课本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结合以往的经验,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其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反思问题的能力。通常是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对本节课的所有问题进行反思,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建立的周期相对较长,教师在为学生答疑并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知识脉络。例如,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主义观点和朴素历史主义唯物观点是解决一大部分哲学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切入点,同时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展开的还有列宁思想以及毛泽东思想。因此在进行此问题的授课时,教师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构成部分,并且以此作为知识体系的框架进行外延,涵盖范围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外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2.合理设置问题,加强问题引导
教師课堂中问题的提问方法和问题考查内容也十分讲究,教师恰当提问不仅能够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一方面,教师要结合高中政治教材内容和以往教学经验,找出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并在该部分设置问题。问题的形式要尽可能灵活多样,吸引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和确立时间,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代表作等。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政治和历史这两门学科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总之,问题意识是当今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也能够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尝试从多个角度给出解答,对于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帮助。
参考文献:
[1]杨跃鸣,周美佳.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2,11(4):177-180.
[2]董立娟,周洪浩.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逻辑思维:谈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2):66.
编辑 鲁翠红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