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慧
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山东青岛 266427
该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产后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共计33例作为临床观察组研究的对象,在其产后选择了3个不同的时间对患病产妇进行了康复训练,并选取了同一时期的产妇,进行研究的对比,分析不同的训练时间与产妇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33例患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来研究,经过妇产医生的详细疾病诊断,可知所有的产妇均存在着盆底肌肌力的两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变化情况,处于3级,且伴有着尿失禁情况。将这33例产妇确定为观察组,进行训练。其中根据训练时间的不同,又被分为了产后6周组、8周组、10周组。每组11例。另外选取产后检查的女性33例(对照组)。选取的所有产妇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26例;产妇的年龄处于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 (28.7±2.6)岁;将上述所有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详细的组间数据比较分析,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着可比性。
所有产妇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后,针对选取的对照组产妇,医生对其进行了盆底肌功能相关知识的介绍,对其该项功能进行了评价。观察组的产妇,在3个时间内,分组接受了康复训练。首先,应用肌力的收缩练习。医生指导产妇进行肛门的收缩练习,以及控制阴道内的肌肉,逐步对盆底肌的肌力受损情况进行改善。每天训练的时间约为45 min,分三次来进行。其次。应用电刺激疗法。选取较低频率的电流,并在产妇的阴道内放置一块电极,以此来传导出电流,对该部位的盆底肌肌肉、神经等组织,进行有效的刺激,进而使得该处可以进行有效的收缩反应,抑制膀胱的收缩性,提高控尿能力。最后,在训练期间还需要对盆底肌的肌肉活动能力,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进行肌肉控制能力的监测,并且使用信号反馈,对活动的状态进行把握,以便医生和产妇可以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把握,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的方法。每天的训练时间控制在30 min,每周需要接受3次该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比较其盆底肌恢复的效果。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治疗,其中的观察组患者中,尿失禁检测属于阳性的人数分别为:3例、1例、2例,阳性率为:27.27%、9.09%、18.18%,对其 3组之间的Ⅰ和Ⅱ类的肌纤维肌力进行组间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该组的训练结果与对照组仅接受了盆底肌恢复知识健康教育的产妇的各项情况做以比较,其结果表明经过系统化的恢复性训练,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数据比较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法的干预后盆底肌能力的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法的干预后盆底肌能力的对比分析(±s)
组别 肌力(Ⅰ类) 肌力(Ⅱ类)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值P值4.9±0.8 2.0±0.4 18.625 6<0.05 3.5±0.2 1.3±0.1 56.519 0<0.05
产妇在分娩胎儿时候,由于该种特殊的生理流程,对于盆底肌肉,以及该处的神经系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进而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者是肌肉收缩能力的下降等问题,如果产妇和医生对该问题不重视,将会导致其出现盆底肌的功能性障碍疾病,例如尿失禁,给产妇的产后正常生活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医生对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价,之后根据严重的程度,选择适应产妇身体的时间,施以其功能性的恢复练习[1]。产后产妇会出现尿失禁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就是盆底肌的功能受损。其在受孕、胎儿生长的阶段中,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产妇的子宫也会逐渐的变大,进而使得产妇盆底肌承受的压力较大,最后产妇通过阴道试产时,经过阴道的胎儿会造成盆底肌的牵拉、撕裂等情况,使得产妇在分娩成功后非常容易出现盆底肌功能下降所致的尿失禁问题[2]。针对此种情况,目前一种有效的改善方法,就是在产妇分娩后,及时指导其进行盆底能力的恢复训练,以此有效的提高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收缩和控制的能力,有效的抑制尿失禁情况的发生[3]。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手段的效果比较,该法最大化的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功能性训练,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产妇的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进行了重点的练习,其通过对产妇阴道进行的电刺激,以及其他的生物反馈练习,使得产妇的神经传导能力进一步得到恢复,且使得该处的肌肉可以对尿液进行自主的控制,且在低频电流的刺激之下,产妇此处的血液循环能力得以改善,最终使得盆底肌的功能能够尽快实现恢复[4]。基于此,在该文的研究中,即就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选择了3个不同的时间,对来该院进行该项功能恢复性康复治疗的患者,应用了该手段进行了有效的恢复训练,其结果可知该法的应用效果好,且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在各个时间段内,均会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因此两组之间的数据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乡镇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根据该地区产妇产后的盆底肌的情况,加强盆底肌功能知识的教育,使得女性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且会到医院接受身体的检查与治疗,之后医生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其进行训练,以此来促进其控尿能力的提高。
[1]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7):3699-3704.
[2]杨梅.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9):57-59.
[3]邹艳芬,刘利平.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6):697-699,709.
[4]杜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86-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