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苗,东北石油大学
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是区域文化的高度凝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既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又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将传统手工艺课程引入公共艺术教育,体现了公共艺术教育传播艺术、传播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共艺术教育中引入手工艺课正是对此要求的有力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手脑协调,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华民族的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品类多样,很多手工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对这些手工艺课程的学习和参加创作实践,能够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手工艺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拓宽视野、启发思维,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其它学科也起到触类旁通、互相促进的作用。
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和促进民族手工艺的广泛传播。公共艺术教育普及多种专业,教学覆盖各个学科的学生,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以往民族手工艺的传播途径基本是艺术类的毕业生、艺术从业人士。或者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自当地的小范围区域或家族式固定群体代代相传。将手工艺引入公共艺术教育,打破学科界限藩篱,改变过去只有艺术专业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的传统,可以使更广大范围内的人群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宝贵的民间手工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展传统手工艺传播的领域,有利于民族手工艺术与技艺的保持和发展。
有利于不拘一格多出人才,丰富手工艺从业者队伍构成。从而对民族手工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公共艺术课开展覆盖的范围极广,很多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开设课程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因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各异,有些理工类的学生起初对传统手工艺术貌似格格不入,但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对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因偶然的接触而获得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演变为终身的事业,通过充满兴趣的钻研可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能极大地丰富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水平和花样品种。因此,能够藉由这种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发现和培养来自各领域的人才,丰富手工艺从业者队伍。
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多元化。改善公共教育的结构方式,手工艺术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枝独秀,有她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它的加入,能够为公共艺术教育添砖加瓦,极大地丰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和种类,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培养美好的情操。手工艺课程有助于使学生了解更多专业学科之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亲近艺术,弥补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有限带来的局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加大学生动手实践的力度,公共艺术课的设置应不同于以往的民间艺术欣赏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旁观学习,而是能够使学生真正深入其中,亲身经历与体会手工艺术的魅力和创作过程的乐趣。例如《植物染》课程,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植物染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启发学生去大自然中主动搜集适合印染的天然原料,并亲自动手煮制原料,实践染制,在基本扎染方式的学习基础上,全程参与从主料、捆扎、染制、洗涤、熨烫,到收纳的全部过程(如图1和图2)。在此过程当中,通过启发学生学习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创造出不同的材料捆扎方式和印染效果。
图1 扎染
图2 高校公共艺术课手工艺课教学成果石头画
创造条件,将学生所获得的手工艺知识实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一体化。积极和社会相关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和商场联系交流,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售卖活动,如可以开展小型展览,将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宣传。组织社会机构企业等参观样品选购洽谈订货,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并且符合国家对现代全面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和商业客户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洽谈交流,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增强作品的商业性和艺术审美性。为学生的自主创业也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手工艺课程的开设要和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和传统手工艺门类紧密结合,和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人文传统相结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有大片的湖泊和湿地,芦苇是当地的特色植物,当地很多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制作手工艺品的经验,当地的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开展芦苇画、苞米皮和麦秸秆工艺等课程。和不同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就地取材。有利于对地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成本浪费。努力开发地方丰富的特色资源,将地方手工艺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
课程开展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欣赏教师演示的旁观者角色,使学生从以往的观摩艺术作品演示的旁观者的角色变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和展示者,从听讲解的人变成给观众展示的主人翁,实现角色转换,使用参加学习的学生真正亲身实践,亲手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合理分配教学设备和资源,保障教学设备供给,杜绝因设备和场地供应不足导致的手工艺术课设置流于表面的情况。与专业院系或工作室结合,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为公共艺术手工艺课程提供最广泛的资源支持。此外可以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邀请技艺高超的手工艺大师演示并制作视频上网供学生随时观看,使学生获得更加便利的学习资源。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着增强全体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任务。将传统手工课程引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既有利于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发展与创新,又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尤其对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一系列课程设置和建设措施的实施,能够确保手工艺课作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有效深入展开。
[1]张立阳等,河北传统手工艺导入高校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等,知识文库2017.8.
[2]乔晓丽.新疆职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机制现状与改革路径[J].新西部,2017(10):43-44.
[3]张继芳.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艺术类课程建设的思考[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7):54-55.
[4]宋翠红.将地方特色手工艺融入高师手工制作课程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65.
[5]叶岚.民间手工艺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山西农经,2017(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