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03-07 07:37马菁
传播力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程图第二课堂校企

文/马菁

作为建筑类技术基础课程的工程图学,被誉为 “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力以及人机对话应用能力。同时,它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识图技能培养及建筑关键岗位从业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分析工程图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适合应用型图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迫在眉睫。

一、存在问题

图学课程是建筑类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基础课程,扎实的图学基础是学好后续课程的保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在教学内容选择、学习兴趣培养及“校企”联合提升图学技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仍不足,既定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用型能力培养不足

工程图学课程体系中《建筑制图》或《工程制图》计划课时不断压缩,《计算机绘图》课程性质、开设学期及主训软件也在不断调整,由于学时整体偏少,理论课教学无法过度压缩,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受到极大削弱,使得学生缺乏系统训练,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图学技能达不到预期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群尚未构建,严重制约着高素质应用型建筑人才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二)教学内容庞统,过程组织不合理

传统图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各章节内容详细,知识点梳理清晰,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偏多。教学手段较单一,以“多媒体+黑板”的课堂讲述方式为主,实训环节多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缺乏团队合作与汇报交流。在图纸的质量评判中,重视图面质量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使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图面质量不佳导致得分不理想,失去对所学专业的信心。

(三)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第二课堂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在我国高考指挥棒下,十多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积极推进的案例式、情景式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而新奇、丰富的大学生活强烈地吸引了青年学子的满腔热情,课外缺乏学习交流平台以及相关技术的练习及强化,所以加强课外课堂建设,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二、改革目标

在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当下,围绕建筑类图学教育的课程性质与各专业特点,整合图学知识构架和内容体系,将图学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技术技能训练,实现知识与技术技能相统一,构建基于图学课程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第二课堂”;以赛促学;校企合作的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教学模式。(见图1)

三、改革措施

(一)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图学课程群,通过“全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图学应用能力

针对建筑类图学课程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围绕建筑类图学教育的课程性质与各专业特点,淡化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图解法,加强学生对轴测草图和构型设计部分的练习,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工程图形的设计思想;将原有的施工图的简单抄绘转变为具有设计和创新意识的思考训练;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协调发展,建立了建筑类图学课程群。(见图2)

(二)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图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图1

图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图学兴趣,从大一上学期的建筑制图课程开始,图学课程即采取以“多人合作、多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一是开放校内实训中心,成立专业工作室,让学生在课堂外仍能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完成实验项目和工程实践,提供课外学习交流的平台。二是建设课程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学生课后及时预习、复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根据自身能力自由选择Adobe认证考试、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等级考试等,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证明。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教学相长

积极响应学校“一院一赛”要求,开展建筑制图技能竞赛、建筑模型大赛等,同时鼓励师生走出校门,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通过各种方式选拔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强化培训,使学生有组织地参加全国比赛,一方面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为了备赛,教师将深入分析竞赛要求,动态选择图学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训,保证对学生讲授知识的高效性,促进师资队伍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双导师制”模式培养图学应用能力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学校经常邀请业内专家进入校园,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最前沿动态,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长期合作后,学校还与优秀的设计公司、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在校企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工程实践,通过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改革成效

(一)建立图学课程群,统筹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通过“全程教育”,学生的图学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图学课程群的建立,在学时整体偏少的情况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锤炼学生图学技能。图学理论知识主要集中在建筑制图课程中,并注重徒手草图、轴测图、透视图的表达和构型能力的培养;二维制图软件课程按照“左手键盘、右手鼠标”的绘图工作方式,结合建筑工程图绘制进行讲解,期末考核要求完成一份工程图测绘;三维制图软件课程要求大量运用快捷键,结合建筑效果图绘制进行讲解,手绘效果图则强调设计方案的快速表达。

同时,“全程教育”使得学生图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图学课程群,而是在后续教学中,将图学教育与广联达和BIM等专业软件学习、专业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相结合,“多环节、多方位、多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图学技能。经过多年实践,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以及毕业生回访表明,学生的图学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见图3)

图3

(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弥补、加深和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第二课堂”的开发,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积极组织校内专项竞赛,师生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中屡次获奖,师生教学热情高涨

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艺术设计学院组织了建筑制图技能竞赛,航务工程学院组织了建筑模型大赛等,学生们跨专业、跨学院踊跃参与,增加了学习热情。同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获奖20多项。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零距离”对接,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工协作,有机配合,共同为学生课内实践、企业实习实践和工程项目开发以及科技创新等提供指导。充分发挥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业规划、工程项目研究、企业实践的顺利开展。同时,打破传统“专职制图教师”体制模式,吸收专业课教师加入,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图学教师除从事教学外,还应从事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活动,改变一个人长期只教一门课的局面,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

五、创新点

(一)建立图学课程群和“全程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图学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图学课程往往囿于自身学科开展教学,你讲你的制图我讲我的软件,图学课程群的建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统筹安排,锤炼学生图学应用技能,真正实现为专业课教学打下基础。“全程教育”思想使得学生图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图学课程群内,而是在专业软件、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图学技能,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地。

(二)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图学学习兴趣,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使得图学教育不仅仅是课堂内,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通过不同的交流平台弥补、加深和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要根据 “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建设复合型教学团队,实现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可持续发展

图学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专职制图教师不利于图学发展,应吸收专业课教师加入学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图学教师除从事图学课程教学外,还要讲授一门其他相关课程,或者参与到“第二课堂”、专业(专项)竞赛、校企合作等实践工作中,使学生学习到的图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和实习等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有效拓展和纵向延伸,形成台阶式教学模式,强化图学与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和纵向贯通。

六、总结与展望

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首先从建筑制图课程开始,删减掉一些难懂而不实用的理论,采取项目教学法,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教学中强调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建立专业工作室,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有一个学习的场所,然后在教师指导参赛获奖或者参与实际工程后,再由他们“传、帮、带”影响周边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软件课程中加以推广,进而构建图学课程群。在此期间,专业教师参与图学课程的教学,如工程图实训等,图学教师参与毕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和竞赛指导、校企合作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逐步提高。

未来,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教学模式将围绕图学课程群建设、丰富“第二课堂”、以赛促学、校企合作等方面向纵深方向继续探索,例如在建筑制图课程中引入三维软件,进一步融合图学课程;加快图学资源库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等;在全校牵头选拨 CAD方面的人才,将“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作为常规赛事等。同时,多维立体式工程图学教学模式也可为我校其它工科专业提供借鉴,促进我校大工科应用型图学人才培养。

[1]李玉根,等.应用型院校工程图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7,02:114-118.

[2]王淑侠.制图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图学学报,2016,08:573-576.

[3]刘瑛,等.基于全方位开放实验室的工程制图教学创新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7,02:123-127.

[4]刘瑛,等.基于全方位开放实验室的工程制图教学创新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2,06:110-116.

猜你喜欢
工程图第二课堂校企
通过三维软件PDF自适应转换实现工艺卡片二维工程简图的高清显示
四合一铅笔刀设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面向工程认证的机制专业工程图学(一)课程教学探索
MASTERCAM工程图出图功能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