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

2017-03-07 22:16徐龙建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共产主义信念

徐龙建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

徐龙建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坚定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四个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撑,“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理想信念;“四个自信”;中国梦

坚定理想信念是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原则。“四个自信”是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探索中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肯定性评价。其中,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撑。同时,“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离开坚定理想信念,“四个自信”就属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长久和彻底,没有“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谈,也不能持续和久远。二者互为作用,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当中。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撑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因为这份自信源于我们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坚定理想信念奠定了“四个自信”的思想根基,为“四个自信”提供了信念支撑。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坚实的思想根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对共产主义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正是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党才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中披荆斩棘取得重大成就、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坚定理想信念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支柱,它关乎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判断,而“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肯定性评价和坚定性信念,是对坚定理想信念这一伟大精神力量的时代发展和思想阐释。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强有力的心理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情感认同和高度认可。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目标。”[2]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辉煌,也只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和亿万人民群众一起实现共产主义、取得最终胜利,它激发着党和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勇气,为“四个自信”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以《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建党思想为参照,忠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来建设的世界最先进的党。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和建党时的50多人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如今中国每10多人中就有一位党员,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及每一位党员的素质、形象紧密相连,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党和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加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是“四个自信”的信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3]如同恩格斯所言,“信仰创造奇迹”,“很好的愿望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4]当下,随着生产力能量的巨大释放,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处,也产生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拉大、利益群体固化、社会公正缺失等,这些社会矛盾严重的阻碍着社会发展和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判断,致使一部分人价值观念异化、理想信念淡漠,人们思想活动的趋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反映到党内来,部分党员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产生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把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二、“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

“四个自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展开,没有“四个自信”的现实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只能成为一句空谈,不能持续和久远,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也将不能实现,“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和持续性保障。

第一,“四个自信”坚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彼此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列宁称之为“行动的科学”,它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与中国历史和国情相结合,从客观实际出发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2011 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从三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即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又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提出,紧接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他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关系。“四个自信”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突破。

第二,“四个自信”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1]如果说数十年前我们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而“底气不足”的话,那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则为中国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一些西方人士关于中国养不起自己庞大人口的“担忧”是多余的;弗朗西斯·福山当年关于“历史终结”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要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坚定全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

第三,“四个自信”提升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回顾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命脉和灵魂,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只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立于世界之林。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好的,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式与党和国家整体形势同步向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加坚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矛盾依然突出,如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和质疑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四个自信”的提出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有了清醒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更加深入地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当代发展的实际,因时制宜,开拓创新,提升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当中。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在目标追求上是一致的。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5]共同的理想造就了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责任担当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动力,并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利益而矢志不渝、奋斗不息。坚定理想信念为的是共产主义事业,“四个自信”坚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二者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源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从中国梦的发展动力上看,坚定理想信念着重突出的是精神动力;“四个自信”则更多强调的是实践动力,而且它使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更加具象和清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列宁在《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中指出了理想信念和自信的重要作用:他们(俄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向无产者的这位理论家和领袖学习对革命的信心,学习号召工人阶级把自己的直接的革命任务坚持到底的本领,学习那种决不因革命暂时失利而灰心丧气的坚韧不拔的精神。”[6]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信激励着党和人民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更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态度回应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使我们在新时期顺势而为,把握住新的机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起点,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更加积极作为的姿态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社会发展潜能,更好的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作出贡献。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具有统一的内在历史逻辑。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单从静态观察,不仅不能够深刻理解二者的基本内涵,而且也很难发现二者的现实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实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它都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始终。而“四个自信”是新时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人民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一种源于历史而又立足于现实的一种自豪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是对坚定理想信念的遵循和真实写照,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二者在动态中相互作用,使内在历史逻辑达到了具体的实践的统一。

第四,坚定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相互融合,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实践。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社会理想从来不容被忽视,它指引着人类共同奋斗的方向,给人类以追寻的目标,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过,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一个指引方向的榜样或理想以供参照”[7],古代中国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一个大同社会,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社会理想,在理想光环的照耀下,我们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满怀的自信;那么,怎样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采用何种途径方式方能使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8]同样,“四个自信”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四个自信”是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党和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自信回望过去,自信展望未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再上新台阶而信心满满的真实写照。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是二者的现实依托。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0.

[3]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N]. 人民日报,2015-03-01(1).

[4]张美纯,洪静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句名段类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51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6]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3.

[7] 孙代尧.坚定“四个自信” 实现民族复兴 [J].时事报告,2016(6):25.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40.

责任编辑:贺治方

D2

A

1009-3605(2017)01-0017-04

2016-12-01

徐龙建,男,安徽霍邱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共产主义信念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