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原
(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400)
在鼻部疾病中鼻息肉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所导致的,其实质上是一种组织水肿,若是不能及时为其开展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脏器损伤、咽喉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1]。本文就主要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鼻息肉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鼻息肉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胃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23~45岁,平均(33.6±2.8)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24~46岁,平均(34.1±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应用鼻息肉摘除术开展治疗,麻醉采用局部浸润与表面麻醉相结合的方式,患者保持仰卧位,若是患者的息肉为单发,那么在直视下借助于息肉钳直接将其予以咬除,若是患者的息肉为多发,直接对其进行摘除,若是开展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比较严重 出血,则需要在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检验,手术后应用抗生素、纤毛功能恢复剂口服,在对鼻腔进行定期清理的同时,要为患者应用鼻腔喷雾糖皮质激素治疗[2]。
观察组患者应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开展治疗,手术过程中显露筛泡,将筛泡壁予以咬破之后通过该缺口去除前组筛窦气房,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整个操作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防止造成前动脉损伤,在成功去除后组筛窦气房之后,要及时清除腔内的病变组织,将其送至蝶窦前壁,将中鼻甲予以保留,并要全部放除筛窦气房、窦内病变,将窦内息肉予以完全去除,若是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鼻甲存在病变现象,可以考虑对其进行部分或者是全部去除,之后为患者开展常规抗生素治疗,对于鼻腔当中的填塞物应阶段性的取出,并要定期的将鼻腔当中的血块、结痂、水肿样肉芽予以清除。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为:无效表示:通过开展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窦口闭锁、狭窄,并且存在脓性分泌物形成息肉,其他临床症状也没有改善;有效表示:内镜检查井结果显示患者依然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部分窦腔黏膜水肿、肥厚,但是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痊愈表示:患者窦口开放良好,窦腔中没有脓性分泌物并且窦腔黏膜已经上皮化,各项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以SPSS 19.0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若是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无效、有效、痊愈分别为6例、11例、13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无效、有效、痊愈分别为1例、9例、20例,总有效率为96.7%。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为1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都主要表现为鼻腔粘连、窦口狭窄、眶内血肿等。
导致鼻息肉发病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主要是由于鼻腔鼻窦黏膜的逐渐下垂所导致的,在变态反应及炎症刺激等的作用之下,其临床复发率也是比较高的,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鼻息肉摘除术,但是实际上将鼻息肉予以摘除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鼻通气,但是难以实现疾病的根治。
在鼻息肉切除术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将病变的黏膜组织予以彻底清除,不不仅能够在当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能够发挥预防鼻息肉复发的作用。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率及安全性都比较高的治疗方法,但是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应全面掌握患者筛窦危险区、手术保持范围等详细资料,并要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手术操作的有效性及轻柔性,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通过为患者开展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此可见,该种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在鼻息肉患者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1] 杨 丹,邢金燕,赵慧贤,谭建成,王月田.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7):72-73.
[2] 周 凡.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观察[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