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初探

2017-03-07 08:15杜定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杜定勇

摘 要 宝兴县是经历两次地震的重灾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受到极大破坏。灾后通过建、管、用、培等方式,在地震灾区学校迅速恢复的同时,大力推动和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基础教育对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设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26-02

宝兴县中学作为宝兴县这个山区县的唯一一所高完中,历经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和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两次大地震,给信息化发展才刚起步的学校带来重大损失。如何通过灾后重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师生的强烈愿望和期盼,如何在灾后重建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宝兴县中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1 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一个好的平台

在地震后,学校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借鉴一些成功学校的做法,积极探讨学校的重建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建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对学校的布局规划、设备设施、人员构成等做了详细安排。

首先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由信息技术组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由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审核,经过多次的认真研究和修改,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再提交县电教站,由县电教站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再提交县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采购。这样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定位精准。

其次是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引导与监管。每一个项目在采购完成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由学校与中标单位对现场进行勘察,反复讨论,对建设项目再论证,以期达到设计使用目标。施工中由学校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进行监控,施工完成后由承建方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初次的使用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熟悉相关项目的操作使用,再由信息技术小组人员进行初步的检查,是否达到建设的要求。然后由教育局电教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检查验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施工方限期整改,最后再由电教站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通过层层把关,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2 重管理,抓落实,在应用管理上下功夫

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初具规模,校园网络中心能实现校园网站、办公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建成网络教室3个,同时满足三个班180人的上课需求,网络教室接通互联网,方便学生查阅及电子图书阅览;建成班班通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36间,方便各学科教师利用校园网资源和网络资源教学;建成功能室23个,1个录播教室,这些教室接通互联网,可以通过城域网与城域网中心及相关学校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建成理化生数字实验室3间,历史、地理教室各1间,陶艺室1间,为教育信息化打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有了好的平台,管理好和充分应用这些设备设施是关键环节。学校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成立以分管副校长领导的教育技术研究室,各功能室管理人员管理各功能室,并鼓励学科教师专职或兼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合理核定工作量,技术管理人员在评定职称和考核晋升、评优选先中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保障技术人员待遇。其次是在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中要求管理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经费落实保障,应用效益突出。对各功能室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执行教学或工作日志制度,及时记载、反映各类装备的管理、使用状态,以备过程查证和解决问题。再次是建立健全各功能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好各种管理档案和工作台账,使得管理有据可依。

3 充分应用好设备设施

学校通过“促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使用”上下功夫,在“深入课改、走进课堂、加强教学、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实验仪器、图书、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等教育技术装备的教学应用、使用效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研究和教改应用研究,每学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4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键。学校里信息素养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缺乏,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的都是从其他学科改行过来的;学校教师参加的学校培训和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是学习硬件和软件操作应用的知识与技能,忽略了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为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水平,2015年全体教师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

学校正积极完善培训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小组,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为中心,围绕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与实践等模块进行培训,解决“有思想没技术”和“有技术没思想”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中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时效性、针对性。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校本培训、网络培训、教师自学、外出考察学习等。通过多种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教师学习积极性,让教师参与的培训不流于形式,达到提高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的目的。建立培训、认证、考核为一体的机制,结合职称评定,开展职前、职后的远程教育和培训的衔接。持证上岗,并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明确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职责要求,明确各类教师应达到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检测,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促进教育信息化灾后重建工作的健康開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职能目标明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体应用,学校教育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9-260.

[2]随风飘逝.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21f1b01011azb.html.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