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莉
摘 要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行业目前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也从以往的纸质阅读转变为电子阅读。在该种情况下,各出版社为了能够同时代的需求相适应,也逐渐介入到了数字图书出版当中。文章就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1-0102-02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很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书出版就是其中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在数字化时代当中,图书出版也逐渐转变为数字化出版。在该种新的环境下,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也为图书校对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并导致一定问题的出现。对此,就需要针对新问题提出应对
策略。
1 图书校对新问题
在数字化图书出版背景下,图书校对当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校对功能变化。在数字化图书背景中,电子版编辑存在无纸化情况,即表明编辑无论是校对还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象均为电子版原稿,在传统观念中校样与原稿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因而失去了校异同功能。并且也逐渐失去了同校异同相适应的校对作用,而他校法、理校法以及本较法成为了现今校对工作当中的主角。在新环境当中,校对工作主要的变革首先体现在校对人员对以同原稿不符的差错进行消灭,在此为初级目标的基础上将原稿科学、技术、常识以及政治性方面的差错为终极目标,并提出提升图书质量的关键提问。
第二,校对客体变化。在数字出版时代当中,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时也将处在无纸化操作环境中,也就是说校对与编辑人员在对相关书籍进行校对以及编辑的过程中均是直接面对电脑屏幕。在该种方式中,其能够有效简化中间环节、提高出版速度。在目前大部分出版社中,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先加工编辑电子版原稿,在加工完成之后,打印电子版书稿,将其作为原稿加工以及校对整理。在该种情况下,不仅要求校对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也需要能够满足当今快速的校对节奏。虽然此种校对方式实现了“无纸化”模式,但若校对人员没有熟练有效的掌握电子版书稿的编辑、校对规律以及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在具体校对当中则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也不能够保障出版物质量。如在数字校对环境下,电子版书稿当中虽然没有了传统书稿当中丢字、落字、笔误以及字迹潦草等问题,但也将新增出前后内容重复、电脑输入错误以及同音异形字等问题,这部分问题不仅可能为作者写作时失误导致的,也可能是因编辑加工不当导致的,并因此对校对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校对技术革新。在电子版原稿当中,其差错情况具有较多的来源,如排版方面、作者方面、编辑方面以及计算机故障方面等。在该种情况下,电子版原稿在差错方面可能高于传统方式的校样差错率。对于这部分问题而言,可以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矫正处理,也就是通过校对软件来对漏字、形近字以及同音字进行检查与改正,其中还包括符号差错及常用单位物理量等。现如今,大部分出版社均配备黑马校对软件,该软件可以说是现今我国出版界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校对软件,在软件的支持下,校对人员在具体工作当中则可以在人工校对是非的情况下应用该软件实现问题的发现与修改,相较以往能够获得更快的校对速度以及更短的校对周期。
第四,校对范围扩大化。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不仅需要做好技术性以及文字性是非的查改,且需要能够做好知识性以及常识性是非的查改,甚至包括有思想性以及政治性方面问题等。在是非校对功能以及范围的扩大情况下,校对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更新。该种要求的存在,则需要校对人员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做好新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学习,对新时期国家方针路线进行充分的理解掌握,并做好新概念以及新词汇的掌握分析。
2 图书校对新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的校对环境,作为图书校对人员,需要能够做好以下方面的应对。
第一,形成数字校对思维。在数字化新校对环境下,校对方法以及理念也将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作为校对人员,首先需要能够从思维角度积极转变,在形成数字校对思维的情况下对电子版稿件同传统纸质稿件间的区别熟悉掌握。之所以要先從思维层面入手,主要是因为当校对人员在传统校对方式下进行工作的时间更长,对此种校对方式的模式更为熟悉。而在转换为新环境后,校对人员很难快速地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将传统校对经验应用在电子版稿件中,无法有效区分两种校对方式的区别。
第二,更新校对技术。校对人员需要做好校对软件以及数字排版技术的掌握。校对人员在数字校对环境中需要熟练地掌握word编辑排版技术,也就是通过word软件功能的科学运用更快、更为准确的对稿件当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查找与校正,如可以通过软件当中查找工具的应用查找目标稿件当中同类差错,不仅能够节约人力,且能够节约宝贵的工作时间。同时,校对人员也需要能够做好校对软件技术的掌握,具体方式为在打开需要校对的文件后,设置完校对参数后便开始校对。目前,经常应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先校后改,即先完成校对之后通过快捷键的应用对疑问点进行逐个查阅以及处理,另一种即为边校边改,即在查找到疑问点之后暂停,当完成该点处理之后再校对。
第三,强化综合知识。在图书出版工作当中,校对可以说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点内容。作为图书校对人员,需要最大程度避免书稿出现技术、常识、政治以及科学性方面错误。政治方面,要做好日常名人以及革命导师文章、语录的注意,经常学习国家文件以及领导人言论,在校对当中做好国名、专有名词、数码、地图、人名方面的检查,避免出现差错。具体如下。
1)科学性。在校对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科学与技术图书的数据以及数字的准确性。
2)技术性。熟练掌握书籍的版式设计,检查校对样同发排样与版式样是否一致,检查书稿正文分级标题与目录是否一致。并且在校对的过程中积极地检查校样及原稿中出现的文字与字义近似的文字,确保其正确性。
3)常识性。要避免存在片面以及主观情况,对于不同地域语言文字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文字的表达特点需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并做好历史变革下地名变换情况的掌握,如果在校对当中存在疑问,则需要及时同编辑人员商榷。
除了校对人员做好自身技术以及理论知识的积极提升之外,出版社也需要能够做好全新激励机制的建设,以此在新的校对环境下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对于出版社当中校对效果好、校对效率高的人员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同时,也需要能够在内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定期开展责任校对岗位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对校对业务开展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积极鼓励校对人员能够对编辑产生质疑,如果在质疑过程中提出对稿件进行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则需要给予其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要提倡内部校对人员都能够向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校对人员学习,做好行业榜样的树立,积极开展校对岗位业务相关培训,如word排版技术应用、word使用技巧以及互联网常见问题解答等。
3 结束语
在数字出版时代下,校对工作也将因此面对新的问题。在上文中,我们对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校对人员能够充分把握新时期校对形势,以科学校对方式的应用保障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那欣.新时期校对工作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14-16.
[2]谢其祥,韦家朝.基于数字化出版视野的高校学报校对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5-156.
[3]吴家骏,刘镜清.网络化条件下校对员“隐性差错”的识别及对策[J].探求,2014(6):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