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阳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美术课,主要以学生创作“儿童画”为主。所谓“儿童画”指的是“能够反映出儿童的所见、所听、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反映出孩子内心情趣和个性的绘画作品。”
如何完成教学目的?如何启发学生将“所见、所听、所想”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儿童美术有它自身的特性。正如奥地利美术家弗兰兹·西泽克所揭示的“既然儿童的绘画与成人不同,甚至比成人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就不能简单地按照成人的意志,对成人的标准教绘儿童成人的画法。”在日常的工作中,本人试图把“儿童画”的创作与小学命题作文的一般教学方法联系起来。
小学命题作文的教学,审题是重要的一环。把握题目的中心词,明确是写人还是记事;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有关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儿童画”的创作,审好题目,确定主题,有助于学生的创作。以下是在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把握中心词是首要环节
把握中心词,明确要表现的主要是人是事或是物,这是“儿童画”创作的首要环节。没有理解好中心词,很容易将主题搞混。例如第六册的《难忘的旅游风光》(记忆画),其中心词是“风光”,其主题是“旅游风光”,主要要表现的是景物,不是人物。第五册中的《我爱国旗》,其中心词是“我”所要表现的是“我”爱国旗这件事。弄清了中心词,进而教师通过图片,图画的欣赏,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主题。
二、找出关键词,发挥想象力
找出题目中心关键词语,确定中心内容,是“儿童画,夕创作中的关键所在。例如第四册中的《游太空》(想象画),“游”是关键词,引导学生想理出“游”必须是“人”在“太空”中“遨游”,而不是单纯的描绘太空中的景物;那么“人”为何要到“太空”中去遨游呢?“太空夕夕美在什么地方?“人”如何去“游太空”(交通工具)?提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思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各自个性的美术作品。第三册中《小树林》其关键词语是“林”字,古语说,“独木不成林”,教师要点出画面上应该有很多树,这样才构成“树林”,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树林”里的飞鸟、走兽,画出不同的树,组成树林,引导学生爱护树林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
三、选择素材,组织画面
通过审题,根据主题,选择好有关材料,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完成“儿童画”的创作。一个画题,根据其主题,选好有关材料,那么如何将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呢?这是“儿童画”创作中的难点。如何解决好这个难点?在审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顺序剖析题目,为解决难点作铺垫。例如:第十二册的《故事画》(添画)中的《太阳的传说》,所要添画的内容是:“神的儿子听说,用海龙王身上的筋骨造成的弓和箭,可以把过多的太阳射下来。为了解救人类,他冒险到海底去……”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画面的焦點应该是“神的儿子”打败“海龙王”的场面,那么要表现这个情节需要什么素材(环境、人物、道具)?引导学生说出是“海底、“龙王”、“海将”,还有“神的儿子”打了胜仗。在此,进一步赞扬“神的儿子”为了劳苦大众不怕牺性的大无畏精神。联系前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完成作业。第四册《南海之滨》,所要表现的是南海之“滨”,教师根据一定的空间顺序——海岸、大海、蓝天,确定主要景物是“海岸”,即“南海之滨”,点出我们家乡——南澳就是在南海之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说出在海岸边最能反映南海这个地理环境的景物,如“椰树、沙滩、礁石、船”等等,将其放在画面中的主要位置,再添上大海、蓝天、白云等背景,从而组成完整的画面。
一位日本教育家指出:“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总之,“儿童画”的创作教学,要做到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个性、陶治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