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琼
一、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幼小衔接是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大量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减弱。有的孩子身上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二、 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幼儿园与小学差异太大
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体验了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内容不同、师生关系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等等,都让幼儿不知所措。幼儿园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只有桌椅,没有玩具的课室;好玩的语言游戏、体育游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的拼音、计算;像妈妈一样温柔体贴的老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的、比较看重考试成绩的老师;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2. 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片面性
许多家长在幼儿升上大班之后,只注重幼儿在识字、计算、写字上的学习,不关注幼儿在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上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交往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刚升到大班时有很多家长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每天只知道追着老师问:什么时候教写字?什么时候教拼音?为什么不布置家庭作业?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更应注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 、如何做好科学保教,幼小衔接
1. 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它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品质。幼儿园要切实为培养下一代负责,严格按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教学,不能拔苗助长。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为小学打基础,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升入小学作准备。特别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高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 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学活动,研究幼小衔接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幼儿园教师只有在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形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儿园大班必要的安排和适应性训练。小学教师也应深入研究幼儿教育的特点、具体内容,然后根据一年级授课大纲要求,适当地对新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顺利适应幼小过渡。
3. 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幼小教育内容重复,会使幼儿对所学内容兴趣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给教学带来困难。如果幼小教学内容出现明显脱节,则易造成儿童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同样也会对所学新知识不感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时给予一定的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和方式。
4. 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要顺利完成科学保教、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可从以下着手:
(1)做好身体上的衔接准备。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体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其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是疾病的伤害。而进入小学的孩子因为精神过渡紧张,也会出现身体疲劳的现象。小学教学目标是要求孩子进行相对较长的智力活动,这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保持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必定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作用,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开展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如每天抽取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做游戏,进行定量的户外运动。另外,幼儿阶段的孩子骨骼柔软又富含弹性,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可培养孩子良好的走姿、坐姿以及站姿。如發现孩子姿势不对,及时纠正,可以避免孩子脊柱变形。幼儿阶段的孩子,其小肌肉发育相对迟缓,在家中可以适当利用泥塑、画画等活动,加强孩子锻炼,为小学阶段的写字等活动奠定基础。充足的营养是孩子身体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孩子偏食,应尽量纠正,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一阶段孩子活泼、好动,但兴奋之后很容易疲劳,所以保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帮助孩子大脑皮层正常机能的恢复,确保孩子身体得到健康发育。只有大脑健全发展、身体健康发展,才能为孩子升入小学奠定身体基础。
(2)做好心理上的衔接准备。在每一年的9月份,我们总会在小学门口看到很多拉着家长手不肯放、不知所措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从大班开始,就可以尝试性地告诉孩子,等待大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就会成为一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介绍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让孩子提前了解入学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让孩子明白小学阶段可以学习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幼儿园或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小学,让他们看看已经在小学学习的一年级、二年级小哥哥小姐姐是怎样做的,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是什么。当上课结束后,他们课外活动是多么的精彩,当带上小小红领巾后,那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在家里,可以通过场景模拟,家长当一年级老师,孩子当学生,模拟小学阶段的上课下课、回答问题、练习与作业等,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当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更独立地面对周边事物。在大班阶段,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离开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独立支配,提前做好这方面训练,可以为孩子分担进入小学阶段的焦虑心理,为孩子的入学奠定心理基础。
(3)充分利用暑假强化训练。第一,帮助孩子打好“友谊基础”。孩子入学后,如果有认识的小朋友,可以减少很多焦虑与寂寞。在大班结束后,家长可以事先打听周边哪些小朋友与自己的孩子是同班,可以邀请来自己家玩,或者是前往这些小朋友家玩。在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孩子与未来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在开学时,也就不会感觉孤单,反而认为能与好朋友一起上学是一件很幸福、很高兴的事。第二,让孩子提前熟悉未来的校园。如果孩子对新环境不熟悉,也会在入学阶段产生焦虑。暑假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前往就读的小学散步,让孩子了解上学路线,熟悉校园环境,并且提前告诉孩子学校的教室、卫生间在何处,也可以带孩子在操场上跑跑步、玩玩游戏。当孩子亲身感受之后,也就不会对环境产生陌生感了。当新学期开始时,孩子很早就熟悉了“新”校园,自然而然就能轻松地学习。
幼儿园应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可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园地、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促进相互了解,宣传家教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当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措施有所了解,并掌握方法之后,就能主动配合。特别是当家长在幼儿园的帮助下,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和优点时,感触会很大,会努力正确对待孩子,帮助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所有这些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做好幼小衔接的适应性入学准备教育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科学保教,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學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银东幼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