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然翻篇了,但有些给我们心灵留下温暖和力量的记忆却不应被翻过去。这事虽然算不上“十大新闻”“十大事件”“十大人物”等那样有规格、有影响力的大事件,甚至微不足道,但却以出彩的正能量彰显其品质和意义,不该被忘却。让我们拨回记忆的时针,定格事件发生的那一刻。
2016年1月18日,新浪微博用户麦城小明发了一条“北京地铁被‘阅读占领”的微博。兹录于下:“这个周末,一群少年占领了北京地铁。在这个被占领的车厢里,他们什么都没做,只是每人掏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半小时。在平常,地铁的乘客手里都是手机,而不是书。在这个被互联网绑架的时代、被手机控制的时代,这群少年,或许哪里也占领不了,但他们只需要‘占领自己的内心。”
当下国人的阅读情况实在令人堪忧。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相比,这个结果实在是令人汗颜。我经常在想,这样的阅读量能助力我们国家的“驱动创新”战略吗?能使我们的国家具有竞争力,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吗?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的根扎得多深。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反之,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无论你当下多么强势,多么自我感觉良好,终究是缺乏后劲和没有希望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孩子行动了起来。他们“在网络上建立起自己的阵地,在微信里通过口口相传建起了一个一百多号人的群,起名叫‘阅读占领地铁计划全国直播群”。感谢这群孩子!不管他们有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他们是在做一件比当下发展更为重要的、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意义非凡的事。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行动,比之各地举办的这节那节、策划的这会那会,它更有内在价值;这是一个“逆袭”的行动,它向国人疏离阅读的行为说“不”,向人们迷恋和热衷的碎片化、浅俗化的阅读挑战,用自身的阅读,唤醒他人的阅读,唤醒人们与“书香”过从、与文本亲昵的久违的感觉;这是一个“星火”行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是一粒富有生命力的火种,一星点燃国人阅读热情的烛火,坚持下去,定会有更多人响应,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一个有望衍化出连锁效应的行动,一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坚信并期待着!时下,正是北京最严寒的季节,它使我想起了雪莱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连孩子们都行动了起来这一缕冬天里的春风,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将能够染绿国人阅读的整个春天。
我希望这是一场持久的行动,而不仅仅是一场为了“直播”的作秀,不是一种为了引起关注、博人眼球的“行为艺术”。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加入这一行列,壮大你们的声势和阵容,真正用读书占领自己的内心,也占领祖国的未来;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孩子们的这一行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让他们这一富有“正能量”的“出彩”行为,能够延续,持久,泛化,并在坚守中成為一种习惯和国人的“新常态”。
2017,新的一年拉开序幕,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阅读行列,祝愿2017年成为书香之年,祝愿我的祖国因读书而更加精彩。
(张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级教授、
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