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东 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现代传媒与文化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延展
徐华东 冯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经创立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新闻事业的“喉舌”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批判性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统一、重视新闻报道的艺术性等内容。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全面把握和正确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精髓,将有助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形势下的新闻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延展,为创新当代新闻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进程;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意义、原则方针、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具体内容进行了新的阐释,在视察《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时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如何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任务发表重要讲话,为指导当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新闻实践活动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面,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科学内涵,仔细分析当前新闻传媒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普遍原理与当前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相结合,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新莱茵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这一科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使这一科学理论继续向前推进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一)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
毋庸置疑,马克思与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他们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根基,为后来的继承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下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闻、报刊思想,这一时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新闻观主要集中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客观地揭示新闻传播规律以及阐释无产阶级党报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新闻传播规律,首先明确提出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是一种基本需求。恩格斯在《谢林——基督哲学家》一文中深刻地论述了新闻对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以及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次,马克思通过深入探究发现了报刊行业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且这种规律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干扰,新闻出版业必须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报纸是“社会舆论的纸币”的经典论述,他们认为报纸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必须找到它们的“买主”,依靠真实报道,正确引领社会舆论导向来满足“买主”的需要,才能取信于民众。同时,民众是否喜欢以及能否获得民众的信任是报刊能否生存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将新闻传播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加以研究,并探寻这一社会活动背后的普遍规律,对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新闻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第二个方面主要论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新闻观着重讨论的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尤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党报理论。首先,他们明确了党报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党报是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和重要阵地。对党报性质的科学概括有利于发挥党报的“武器”功能,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标志。“党报党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1〕其次,明确了无产阶级党报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党报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原则,宣传党的事业,通过解放广大工人阶级及劳苦大众,最终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终极目标。再次,进一步阐释了无产阶级党报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党报对党的领导及其领导机构的有效监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报在运行体制上不从属于党的领导机构,但必须在党的纲领和纪律下开展活动,保证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办报人员提出明确要求,要使党报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的事业,并服务于党的事业的人的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报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发展时期:列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高度重视报刊对政党的作用,他认为组织成立一个先进的政党应当首先从办报开始,报纸对党的事业至关重要。无产阶级政党的报纸承担着调动工人阶级、组织工人运动的重要使命,没有一个强大的报纸做思想宣传,就不可能建立一个思想统一、纪律严明的政党。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列宁的新闻思想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形成发展的,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的新闻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体现在首次明确了无产阶级党报原则,即无产阶级党报要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无产阶级党报的笔杆子一定要掌握在忠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党员手里,这些人必须是党组织内部成员,将无产阶级党报事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其次,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对报刊事业的发展采取不同的政策。十月革命胜利之前,为了动员广大工农参与革命推翻反动统治,党报承担着动员群众参与革命的任务;当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党报的办报方针和导向要及时转变,即无产阶级党报在党组织领导下要侧重宣传工农群众的实际生活,尤其是新社会的新气象,以此来代替那些空洞的议论,调动群众建设新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说明,列宁充分认识到办报原则和方向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不能完全按照革命时期的宣传思路来指导党报事业。同时,随着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列宁强调,要将党报由主要宣传报道政治新闻的工具转变成宣传报道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党报的宣传,不断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缘由,要用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引导群众,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朴实的、平凡的、普通的新闻事件。列宁的报刊思想散见于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献之中,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论我们的报刊性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关于“出版自由”》等文章中,列宁的新闻思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十月革命后苏联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了新闻报刊思想,依据新的社会环境和党的工作中心的转变及时调整了新闻报刊事业的指导方针,极大地发挥了报刊的功能和作用。
(三)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与时俱进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心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新闻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有一系列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为后来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党报的党性原则,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毛泽东认为,能否办好党报党刊取决于办报人员思想的革命化程度,新闻工作者要有甘于为人民服务、甘为革命事业服务的精神。他提倡政治家办报,不提倡书生办报,并且办报人员要善于多谋善断,不要多谋寡断,这是政治家办报思想的核心。其次,毛泽东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注意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报刊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要确保预期宣传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的新闻报道原则,即广泛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再次,毛泽东高度重视党报党刊的文风建设,提倡按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反对党八股。要向人民学习语言,向古人学习语言,吸收一切有益因素将党报党刊办成群众满意的报刊。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新闻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实需要,继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邓小平高度重视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功能,提出党报党刊要集中力量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党报党刊成为国家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江泽民在总结东欧剧变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意识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强调必须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传媒鼓舞人、激励人的功能。胡锦涛提出新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新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更要服务人、理解人、尊重人。结合新媒体的兴起,胡锦涛强调要充分重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将互联网打造成宣传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事业的发展,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历来是统一的,坚持党性就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站稳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性就找到了正确的工作导向,要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搞好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客观地看待和认识外部世界,要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视察《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时习近平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如何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任务发表重要讲话,为指导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独特的国情,根据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不同需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新闻事业的“喉舌”论、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批判性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统一、重视新闻报道的艺术性等内容。
(一)新闻事业的“喉舌”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闻事业的“喉舌”论,这是对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地位最形象的概括。所谓“喉舌”是指,新闻传媒业在传递新闻的过程中总是要成为某一阶级、某一政党的耳目喉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高度重视新闻传媒的喉舌功能,在不同时期,他们对新闻事业赋予不同的内涵,如“工具”“齿轮和螺丝钉”“武器”等等,但是“喉舌”论是最为人们普遍认同并熟识的提法。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政治经济学评论>出版启示》等多篇著作中详细地描述了新闻报刊行业的喉舌功能。例如:“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当前的整个局势。”〔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必须发挥新闻报刊的喉舌功能助力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特别强调要依靠新闻报刊来宣传党的主张,进而教育引导广大民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新闻事业的“喉舌”论不仅强调新闻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由于党的利益、政府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新闻事业必须对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负责,依靠新闻传媒的喉舌功能为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作为喉舌的新闻事业在全力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要注重对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宣传,尤其是群众身边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将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出来。新闻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按照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更好地发挥新闻传媒的“喉舌”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二)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无产阶级新闻报刊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应该旗帜鲜明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实捍卫者。恩格斯进一步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主办的机关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纲领,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武器,是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是党的旗帜。列宁针对俄国革命的实际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报的党性思想,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首先,党报党刊在组织上要服从党的指挥和领导。列宁在《工人论党内分裂》一文中指出:“党的一切报刊,不论是地方的还是中央的,都必须服从党代表大会,服从相应的中央和地方组织。”〔3〕列宁主张各种报刊都应该成为接受党的领导的报刊,反对不服从党的领导或反对党的领导的报刊存在。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报党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宣传作用,列宁提出要加强对党报党刊的领导能力建设,必须明确同一级别的党组织与党报党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组织对报刊的人事和工作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其次,党报党刊在政治上要同党组织保持一致。列宁将党报党刊比喻为社会主义巨大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是党领导的全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党刊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重大决议,认真贯彻党的主张,这是党报党刊同党政治上保持一致性的重要方面。同时,党报党刊上决不允许出现反党的言论和主张,要时刻确保党的宣传口号的一致性,避免因反党的观点而造成广大党员和群众思想上的混乱,破坏革命事业。最后,党性原则体现在党报党刊要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将能否有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报刊和机会主义报刊的根本区别,要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和教育工人群众,团结先进分子,为革命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科学理论。马克思认为,新闻是人们通过感知器官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的呈现,新闻报刊是对客观对象的观点和看法的集合。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思想内涵,即整体的真实、理论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三层含义。整体的真实就是针对每一次的新闻报道虽然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完全报道出事实的全部真相,但是随着报道的逐步深入,通过不同分工和长期的跟踪报道,一定会一步一步地弄清事实的真相,从而在整体上给人以真实性的感觉。理论的真实是指对任何新闻事件的报道都要依据客观发生的实际,对新闻事件所做的结论性论述必须是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能掺杂主观情感。历史的真实是指对待某一特定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出相互矛盾的观点,对这些相矛盾的论断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经过多重论断得出事实真相,即通过多方面的检验来寻求事实的真相。马克思恩格斯更看重的是历史的真实和理论的真实,因为这是更高层次的真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原则要求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要确保每一次的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要把对事件的准确性描述同报道的说服力和解释力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4〕当前新闻报道中对采取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调查性报道、阐释性新闻等报道形式因其自身的真实性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充分说明了真实性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
(四)坚持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指在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领域所具有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自由、报刊出版自由、新闻评论自由、采访报道自由等多重内容。与无产阶级新闻自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我们应当看到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观念对缓解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必须予以批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张有原则性的新闻自由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在不同时期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列宁尖锐地指出:“我们倒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是干什么用的?是给哪一个阶级的?”〔5〕进而明确了新闻自由的服务对象问题以及新闻自由的阶级性。毛泽东更是深刻地论述了新闻自由问题,他认为现有社会仍处于可区分不同阶级的时代,只要阶级对立继续存在,报纸杂志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彻底消灭阶级对立进入无阶级社会之前,报刊的阶级性就不会消失;毛泽东明确表示,资产阶级所谓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资产阶级所宣传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任何国家都不存在毫无节制的新闻自由,自由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色彩。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主张新闻工作首先要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其次才是新闻自由,这种自由是在新闻行业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基础上的自由。
(五)批判性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统一
社会舆论是一种复杂的、在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积极利用的社会现象,具有隐蔽性、游离性、多样性等特点,马克思认为新闻报刊与社会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明确提出报刊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能否形成舆论有赖于新闻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舆论能否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也取决于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因此,马克思认为报刊不仅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也制造这种舆论”。舆论可以借助于新闻报刊等传媒手段将小范围的舆论传递为更大范围所知晓的舆论,因此,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注重利用报刊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思想。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还可以依靠潜在的精神力量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调节社会的运行机制。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利用新闻报刊制造的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马克思将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批评和揭露当权者的不法行为作为报刊的天职。新闻报刊在传递社会信息的同时,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组织者对公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是新闻传媒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6〕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活动,要注重将正确的舆论引导与新闻批评相结合,广泛而深入地利用新闻传媒开展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这把利剑将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大胆地、经常地报道出来,积极按照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从另一个角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
(六)重视新闻报道的艺术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注重新闻传播的战斗性、引导性和思想性,同时注重新闻传播的艺术性,在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闻宣传艺术论。这种艺术性一方面表现在新闻宣传要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以群众的信任作为评判新闻传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列宁在《苏维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报刊是为苏维埃群众服务的报刊。”毛泽东同志同样十分注重新闻事业的艺术性,他认为新闻报刊要反映群众的情绪、要求和愿望,提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闻报道要深入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之际,毛泽东将“反映群众”同“增强党性”并重作为办报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艺术性要求还体现在新闻报道要注重宣传技巧和宣传效果。在这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马克思可以称得上是典范,恩格斯曾经用“句子简短,对比鲜明有力”来形容马克思的文风。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创始人,毛泽东更是十分注重新闻报道的艺术性,他在如何使报刊内容吸引群众,通过报刊实现教育群众的目的,以及身体力行无产阶级政党准确生动的文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倡导并竭力推进共产党的新闻报道要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将党的文风、学风和党风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新闻报道的艺术性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宣传效果,最终实现新闻传媒的“喉舌”功能。
新时期开展新闻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这是所有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和工作指南,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深刻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牢固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创新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工作,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去。
(一)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如果把党性与人民性割裂起来、对立起来,不但是理论上的错误,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7〕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最大原则和最高原则就是党性原则。要毫不动摇地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战略部署,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同党中央的言行保持一致。“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8〕。在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对党史国史进行歪曲的宣传报道,严重损害了党和英雄人物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决不能躲躲闪闪,要做一个政治上坚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是把握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方向,在坚持党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人民性,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人民性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遵循与基本要求,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使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确保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是为了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而不是为了讨好上级、讨好领导。以人民性为导向开展新闻工作要想群众之所想,即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群体的具体需求来开展新闻传播工作。要注重对群众身边现实生活的报道,对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与典型人物加大报道力度,以此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的精神力量,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报道原则贯彻到实处。总而言之,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就是要将党的新闻主张同广大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按照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新闻实践,这是评判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基本遵循与衡量尺度。
(二)深刻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舆论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如何把握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时、度、效”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时、度、效”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决不能只追求其中一项而忽视另外两项,也不能只抓两项而不顾另一项。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对传统传媒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巨大的挑战。能否第一时间捕捉到重大社会资讯,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对重大新闻事件做出科学、准确的报道,已经成为评价新闻媒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具体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在注重新闻的首发报道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新闻报道的尺度和分寸,进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对于如何实现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方面,新闻媒体要清楚意识到无论是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做出新闻报道,还是对事件尺度准确地把握,其最终归宿都是要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佳,即新闻报道的“时”与“度”最终都要统一于“效”。总之,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能否做到“时、度、效”的有机统一绝非易事,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具备大局意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判断能力以及精湛的业务素质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实现。只有真正把握了新闻传播的“时、度、效”,党的舆论引导才能落到实处,新闻传播工作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三)牢固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
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提出“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这在我党的新闻宣传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对新媒体时代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考、新部署。新媒体条件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互动性与社会性得到极大彰显,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们被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到一体,被连接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网之中。对于某一具体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已经不是一个宣传部门就能够独立处理的工作,会牵涉到社会的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将新闻事件的报道完全推给宣传部门,不仅在实践上行不通,而且在观念上也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此,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宣传工作部门,要发挥全党的力量,各个战线、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要多方配合形成宣传报道的合力,共同参与到社会事件的新闻报道之中来,为实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营造良好的、活泼的、有序的舆论氛围和舆论环境做出各自的贡献。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也是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挑战的有力举措,是当前新闻传播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所迫,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主动肩负起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对新形势下新闻传播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挑战进行科学研判和统筹指导,不断提升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积极探索破解新闻工作难题的有效办法,通过思想认识上的新飞跃打开新闻传播工作的新局面。
(四)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已经对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形成新的挑战,抓好网络环境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对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西方敌对势力正利用网络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视互联网为“扳倒中国”的重要媒介,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展开激烈较量。国内一些人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充当西方敌对势力的代言人,故意散布一些扰乱视听的谣言,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党心民心,危及国家的政治安全。为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打好主动仗,对那些恶意歪曲共和国和党的历史的言论、恶意丑化矮化党的领导的行为必须主动开展强有力的批判和抵制,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主动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揭露谎言,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加快对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化进程,加强网络治理,还网络环境一片净土。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舆论环境下西强我弱的局面难以立刻转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必须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递方面的突出优势,加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宣传力度,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利用网络平台抢占我国在世界舆论场的话语权。在各种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是媒体发展的政治灵魂,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是新时期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底线。
(五)创新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工作
“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9〕。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庆祝解放军报成立六十周年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办好解放军报,必须坚持创新为要”〔10〕。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社会的媒体格局、受众对象的心理状况以及舆论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新闻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使得现代传媒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要实现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做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要深刻研判互联网技术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要勇于变革创新,以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以创新推进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体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11〕对于新闻传媒工作的创新,要重点关注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创新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观察实际生活,及时将反映群众需求、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起广大群众共鸣的事迹材料报道出来。善于思考,仔细挖掘各种典型事迹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所在,并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语言、新闻形式将好作品展现出来。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5.
〔3〕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52-153.
〔4〕〔6〕〔7〕〔9〕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5〕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20.
〔8〕〔10〕〔11〕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日报,2015-12-27.
On the Evolution of Marxist View on Journal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XU Huadong FENG Wenhua
(College of Marxism,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
Marxist view on journalism has developed from its initiation,progress and innovation into a self-contained theoretical system.The core of the scientific theory involves the mouthpiece role of journalism,the party principle of journalism,the authenticity of news report,the principled freedom of press,the unity of criticism and positive public opinion,the artistic principle of new report,and so on.To review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arxist view on journalism an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its essence will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Marxist view on journalism,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resent practice of journalism under its guidance.
Marxism;view on journalism;historical evolution;contemporary value
G21
A
1002-3291(2017)01-0107-08
【责任编辑 康 艳】
2016-10-20
徐华东,男,山东安丘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编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思想。
冯文华,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
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惠民信息安全教育电子书系列之生活中的信息安全”;2015年交通运输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