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特征分析

2017-03-06 21:55季惠斌
关键词:互联网络社交群体

季惠斌

(1.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22;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特征分析

季惠斌

(1.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22;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秉承“以时间消灭空间”的信条不断推进,人类愈发突破着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我国已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是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手机上网。通过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深入性开展进行思考和反思。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特征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网络,网络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或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接受网络较早,同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网民的总数目前业已突破6.5亿,网民人数已占据我国总人口的40.1%。同时,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到2014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达到2468.1万人,其中学生网络用户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也已高达97.3%〔1〕。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流和传媒的方式,对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着深刻影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络的便利性和普及性,进一步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在逐步改变大学生群体。首先,必须认识到的大学生群体是实现网络环境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积极推动力量。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都有着深刻影响,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诚信缺失、不良信息泛滥等网络失范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

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现状

部分社会理论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指出: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一个新世界。时至今日,事实证明了这些社会理论家预言的准确性。这个“美丽新世界”后来被笼统地称为“信息社会”——评论家越来越多地把信息作为当代社会的一把标尺来评论,对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人们也日益投入更为集中的关注。国外对于网络问题研究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且研究方向和视角比较多样化,产生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美国学者凯斯桑坦斯的《网络共和国》、纽曼尔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的崛起》、波斯特的《信息方式》、米尔班克斯的《虚拟领域的政治活动》等等。国内对网络研究的起步相对比较晚,但是随着网络社会的深入和不断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根据CNKI中文数据库,以“移动互联”和“大学生行为和特征”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检测出相关文献20篇,其中多为硕士毕业论文,还有一篇博士毕业论文。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研究不失为一个研究热点。此外,以往不少的研究运用实证或者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比如平凡的《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和李星月《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类产品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尽管如此,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也产生了以下几点问题:其一,针对性强,特殊个案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综合性和普遍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大学生网络行为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逐步地从虚拟走向现实,此两者之间的间隙比较更加模糊。故此,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必须走向系统化和理论化。其二,近年来形成的成果比较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权威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大学生网络行为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选题,但同时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井喷并没有出现一批高质量的权威的研究成果。其三,目前研究成果的视角和方法比较单一,跨学科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在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问题和行为的复杂性早已超出了单一学科的研究界限。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都是比较单一学科视角的研究,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故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特征所产生的一些新现象和新发现进行分析,并借此对目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反思。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释义

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研究,必须定义何为“移动互联”和“大学生网络行为”。首先,移动互联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新的阶段,主要是指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互联网访问的一种技术手段。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络,通过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二者结合而建构形成的新形式网络〔2〕。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用户端通过移动终端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浏览和搜索,并获取对于用户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一手段,人们可以充分享受互联网的便利性。在今天的世界,移动互联网络业已成为同时包含着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发展前景比较光明的一项科技文化产品,它同时创造着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财富。同时,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看来,移动互联网络是一种相互获得“报酬”的社会交往行为。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网络互动与交往,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社会性与人际交往的需求;另一方面,人际交往行为中,信息的互通有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交换的视角出发,如果付出经常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这一行为就极大可能持续长久进行下去。个体之所以交往,是因为人们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换获得了某些需要的东西。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那里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或者幸福感,那么他们的交往就会持续下去。反之,这种交往就会随之中断。移动互联是这种社会交换过程中的全新媒介和重要载体,人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便利性和可及性都获得极大的提高。值得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等网络形式的社会交换在一步步地代替现实的交流和沟通。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包括了网络关系和网络行为两个方面。网络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的过程中呈现的社交主客体间的互动交流关系〔3〕。那么大学生网络社交关系就是指,大学生借助微信、微博、论坛等即时通讯软件和在线平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反映出一种虚拟的人类群体性关系。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处在这一群体中无法避免与人互动交流,随着交往媒介的进化促进交往形式的变化,从而使得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随着产生相应的变化。就网络行为方面来说,在互联网普及的现代社会,人与人或者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方式可以分为传统的交流和线上交流两种。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社交具体活动就是网络社交行为。网络社交行为是六度分隔理论与互联网时代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新型社交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形成的关系网进行联络沟通,获取信息以及展示自我,并能够随时随地地展开与他人互动和实现信息传递。

三、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类型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变得更为复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网络行为的类型化研究和分析,研究者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网络APP进行了详实的类型划分。手机即时通讯(包括QQ、微信)、手机社交(人人网)、手机微博(新浪、腾讯)等具有明显的网络社交和联络特征,将它们归为社会交往的网络手段;手机搜索、手机网络新闻等浏览和获取信息的特征比较明显,将它们归为信息浏览和获取的网络手段;移动互联视频、移动互联音乐、移动互联游戏、移动互联文学等具有比较明显的休闲娱乐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休闲娱乐类别;移动互联购物、餐饮外卖等明显的商业、交易和服务手段,列入商务交易类别〔4〕。

社会交往、信息浏览与获取、休闲娱乐和商务交易四种网络行为和手段组成了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的主要目的和行为。这一现象同一部分商业媒体咨询机构的调研报告产生相当大的耦合性。举例来说,艾瑞咨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历年的研究报告》就曾指出,在众多移动互联网络APP中,社交、搜索引擎、游戏、小说文学、交易支付等移动APP迸发出了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5〕。

1.交流沟通。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使用呈现出向手机等移动端集中的趋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势头和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服务终端的大面积推广,大学生群体浏览网络已展现了向移动终端集中的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表明了这一现象。与整体网民群体相比较来看,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青少年网民群体手机端应用表现得更为丰富和多样化,除邮箱等极为少数的几个APP使用率略微低于整体水平外,其他APP普遍的高出整体水平〔6〕。有趣的现象是,与QQ和微博等传统社交APP相较,微信越发成了大学生群体比较青睐的APP。其主要原因是,QQ、微博等APP的主要功能依旧是信息交换平台,而微信更是一种社会沟通工具,QQ、微博是PC端和移动端的混合产物,而微信则是针对移动端推出的产品。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的屏幕生活。

2.信息获取。网络使用行为碎片化程度不断加深,各种网络体验越来越表象化和肤浅化,信息的获取也越发简单快速〔7〕。大学生群体上网的频次和场合显著地增加,但是每次上网的时间则相对缩短。这种现象是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和手段越发碎片化。

“碎片化”的概念主要是指“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散碎片,不再完整。”〔8〕传统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已经具备了一些碎片化的特征,例如信息碎片化、群体碎片化、手段碎片化等。现如今,碎片化更多的时候则主要体现为“短、平、快”,容易导致表象化和没有深度。举例子来说,延伸至时间、地点每一个角落的移动互联文学,虽然在表面上极大提升了碎片时间的利用率,但其最大弊端则是难以深入和系统性的获取信息,会造成人们浅尝辄止,难以深入了解信息,更加难以进行深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3.休闲娱乐。在移动互联时代,休闲娱乐是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一个动因和类型。获得情感体验和满足的娱乐休闲行为是重要的新现象,大学生的使用网络行为变得更加娱乐化和非正式化。“使用与满足”作为一种构建在受众行为的基础之上的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和分析了受众媒介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理论把受众群体当作是有着特定需要的社会个体,使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看作是一种基于特定动机的使用媒介行为,从而使这些要求获得满足的过程。相较于传统互联网,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更多地希望可以获得情感体验满足和愉悦,着重关注移动互联网络所带来的愉悦感、快乐感和满足感。比如大学生群体在手机端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或者社交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搜索和浏览娱乐资讯、收看或收听视频和音乐、购物、游戏和阅读小说等是大学生群体上网的主要目的和需要。

4.商务交易。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零碎时间渐渐地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所霸占。这一现象对大学生群体时间管理意识形成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碎片时间成为网络商家所争夺的重要时间类型,具有无比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但是,这种开发和利用的结果往往是用户大量的碎片时间被无意义地“占用”。相较于整体网民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碎片时间是相当多的。然而这一时间内他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的行为却显得极为单一和肤浅。课间、行走、等候、睡前乃至如厕时间等众多的零散时间都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业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新常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移动互联时代的碎片时间给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移动应用的开发体现出了一个巨大潜在市场,也驱使了一部分大学生投入这一行业;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活中移动网络消费逐步地取代传统的消费,这也在驱使大学生群体深陷网络社会越来越多,而距离传统的现实世界越来越远。

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是包括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商务交易等方面。但是,大学生网络行为也体现出了综合性和复杂性。换言之,在移动互联网络中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包含着多重动因和因素。在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推广为移动互联上网提供了极佳条件,而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又让各种网络APP体验越来越快捷、便利,使得大学生群体选择和利用网络进行搜索、社交和娱乐的过程中越发倾向于移动网络。

四、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如上文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愈发成为这一群体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相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技术使得上网这一行为更加便捷迅速,也更加碎片化。移动互联也使大学生的虚拟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分析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包括了技术和情感两个层面,主要囊括了高频率、即时性、情绪化和真实性这四个新特征。

1.高频率。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的频率非常高,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碎片时间,包括上课、吃饭和睡觉前后,乃至如厕。移动互联网络几乎成了大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潜在生活习惯。

2.即时性。“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迎合了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心理需求。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就是渴望自由,打破常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希望获得许多人的关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信息,与人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也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娱乐资讯、明星动态等;更可以通过论坛等信息平台体验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

3.情绪化。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阅历相对简单、思想比较单纯的群体。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业与就业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情绪变化。移动互联技术为大学生发表看法、发泄情绪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来随时发布和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情绪。因此,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相对体现了情绪化的特征。

4.真实性。相对其他的移动互联用户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相对真实。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尚处在“象牙塔”中,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利益驱使的可能性比较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大多是表达内心感悟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换言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更加发自内心,相对真实性也会比较高。

五、结论与余论

移动互联是时代和技术发展的产物,对这一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特征的分析旨在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基本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本文只是初步地研究与总结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及特征,基本的结论是: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从比较单一社交通讯功能变化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信息获取、情感交流和支付购买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从技术和情感两个层面上体现出了高频率、即时性、情绪化和真实性等重要特征。

从积极的方面看,移动互联确实极大的便捷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使得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讯息交流效率提高,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移动互联技术对大学生群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络,移动互联更加难以监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现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和不良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给大学生群体生活所造成的肤浅化和碎片化影响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在侵蚀着高等教育的本质。从根源上讲,大学教育是培养社会构成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加是社会未来的栋梁。通过高等教育,大学生必须养成“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认知、学习和生活方式和习惯〔9〕。这要求大学生必须拒绝浮躁,静心阅读经典。而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正在变得碎片化和表象化,这一变化极有可能使得大学生群体变得浮躁、急躁。为此,如何使用移动互联技术或者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柄双刃剑,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多个层面的协作配合。而在创建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世界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群体起着关键性的示范作用。

〔1〕〔4〕陈昌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实证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1):113-115.

〔2〕孟健,叶亮.移动互联的未来——解读Moblie2.0〔J〕.移动通信,2008,32(15):20-25.

〔3〕田丽,安静.网络社交现状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13-19.

〔5〕杨水清,鲁耀斌,曹玉枝.使用情境对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10):182-188.

〔6〕王成春.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实证研究——基于江苏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8-11.

〔7〕蔡骐.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变迁——对浅阅读现象的再思考〔J〕.新闻记者,2013(9):13-17.

〔8〕刘祖云,曲福田.由“碎片化”走向“组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J〕.社会科学,2007(6):10.

〔9〕周青,韩雯琛.移动互联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3(1):33-35.

An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Behavior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JI Huibin
(1.College of Human Sciences,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22,China;2.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With the tenet of“eliminate space with time”,hu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helped man to increasingly break the limits of time and space.As a result of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and development,our country has rapidly entered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College students today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internet, especially the mobile internet.By analyzing the internet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comment and reflections o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popular feelings.

mobile internet;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behaviors and characteristics

G641

A

1002-3291(2017)01-0172-05

【责任编辑 至 仁】

2016-09-29

季惠斌,男,辽宁丹东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研究”(ZS2015020);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大项目“革命传统文化在高校党建中的重要作用研究”(2016GXDJC080);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CSDSZ-2016-006)。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社交群体
声 明
声 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声 明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社交距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