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3-06 15:20康书慧刘士甫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9期
关键词:吡嗪吸收率酰胺

康书慧,刘士甫⋆,张 鑫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结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症,临床治疗较困难,是由于耐药率较高所致,在延长病程的同时还会加重病情进展,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1]。吡嗪酰胺是一种抗结核病药物,其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杀死半休眠期结核分歧杆菌,效果理想。但目前对耐吡嗪酰胺结核分歧杆菌的喜爱宁尴尬UN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次研究分析嗪酰胺耐药对我院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98例进行分组,即甲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0~78(41.32±4.30)岁。乙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9~77(42.30±4.13)岁。丙组3 4例,男性2 0例,女性1 4例,年龄20~76(40.11±3.39)岁。三组均排除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均知情同意,主动加入研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丙组接受2HRE/4HR方案治疗;乙组接受HRZE/4HR方案治疗;甲组接受2HL2ZV/4HL2V方案治疗。

做法如下:异烟肼(H),一天一次,一次0.3 g,口服;利福平(R),一天一次,一次0.45 g,口服;乙胺丁醇(E),一天一次,一次0.75 g,口服;吡嗪酰胺(z),一天一次,一次1.5 g,口服;利福喷丁(L),一周2次,一次0.6 g,口服;左氧氟沙星(V),一天一次,一次0.4 g,静脉滴注。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等。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痰菌情况是指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每月检查2次痰菌,治疗后,行痰菌涂片检查,呈阴性,说明痰菌转阴,病情基本得到好转;x片检查是指患者治疗结束后复查x片,结合病灶吸收状况(完全吸收、部分吸收、未吸收)评估病情实际康复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应用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s”、“n(%)”表示,以t、x2检验,P<0.05作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三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的比较:甲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881,14.762,P=0.003,0.001<0.05)。甲组空洞缩小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1.244 ,P=0.001<0.05)。

3 讨 论

就初治耐药水平而言,其是指新发现、未施以抗结核药物治疗或用药治疗时间较短,时间≤1个月的耐药情况,此情况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以往感染同类结核菌菌株引发疾病,而后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出现的耐药性情况。耐药菌株,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结核病监控管理期间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下出现的一种适应性耐药情况,加上当前临床尚未寻到科学、标准的治疗方案,而引起的临床滥用抗结核病药物现象,进一步增加耐药性的发生风险,直接影响治疗进展。所以,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的开展,便于帮助临床医生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不断规范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帮助患者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尽早恢复健康状态。

胡俊芳[3]以87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为3组,均39例,即治疗组(对吡嗪酰胺治敏感且行此药物治疗)、对照1组(对吡嗪酰胺敏感且未行此药物治疗)、对照2组(对吡嗪酰胺耐药且行此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均较对照组2组高(P<0.05),而治疗组、对照2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对吡嗪酰胺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此药物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的吸收率提高,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甲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较丙组高,差异显著(P<0.05);甲组痰菌转阴率、空洞缩小率较乙组高,差异显著(P<0.05),体现出初治肺结核患者期间应用吡嗪酰胺,临床效果显著,便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和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吡嗪酰胺属于一线抗结核病药物,其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成效如下:1、结构类似于烟酰胺,其能够通过取代烟酰胺,对脱氢酶起到干扰作用,抑制脱氢,阻滞结核杆菌对氧的利用,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造成死亡;2、吡嗪酰胺抗结核杆菌作用的强弱、环境pH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即酸性环境(PH5-5.5),此药物能够杀死处于半休眠期状态的结核杆菌,但临床尚未明确其作用机制。因此,此药物的高效药物活性、酸性机制、细胞外的酸性环境3者成为此药物发挥药效的主要影响因素;3、吡嗪酰胺以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部,并在细胞质中下转化成弱酸,使其在酸性条件中进行质子化而形成一种流出泵形式,从细菌细胞内部排出,使其堆积在分歧杆菌细胞内,最大限度的减低细胞内酸碱度,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达到彻底破坏细胞膜的目的[4]。所以,吡嗪酰胺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性较强,经过为期2个月的有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对吡嗪酰胺敏感且接受吡嗪酰胺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临床效果尤为显著,不仅可以提高痰菌转阴率,促进病灶的快速吸收,而且还能够明显缩小空洞,便于维持患者稳定的病情,提高预后,充分体现出此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刘 莹,刘 蓉,李志媛.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初始耐药情况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3900-3900.

[2]胡 明,张炎林.初治菌阳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与烟草依赖程度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94-96.

[3]胡俊芳.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59-3660.

[4]刘晓燕,张正斌,王坚杰,等.乌体林斯联合正规抗结核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06-108.

猜你喜欢
吡嗪吸收率酰胺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体重决定猪回肠内的蛋白吸收率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