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英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相互探讨的动态过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是建立在生本理念之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本文通过这三方面进行探究:先是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第二点阐述了师生互动策略实施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何实施良好师生互动的相关策略,最后论述了本人实践探究后的一系列反思.通过师生互动,课堂更加灵动,教师更关注学情,学生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生成了智慧和与人格.
【关键词】小学;教学;师生互动;现状;对策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也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并有效进行的导演.但课堂的主体却是每一名学生,当我们认真审视现在的数学课堂时便会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部分只停留在表层,教师一直“控制”着整个课堂,这样的互动并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难以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师生间的互动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曾经听过一个特级教师的“倒推”思想,让我受益匪浅.他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教授,让学生一看到这个问题就瞬间被吸引住了,此时再去探究解决的方法就显得轻松自如了.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从学生身边的事着手去索取数学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非那么抽象,再从课堂的实情实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
(二)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以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并且对学生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教学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440-180÷6×4=?根据教师教的方法,就是先进行乘除法的运算,再进行加减法的运算,但是具体应该怎样去操作与落实?或许教师可以尝试按这样的步骤教学:
混合运算教学步骤
1.学生進行小组讨论,观察研究(有三种运算符号);
2.教师择机加入讨论,答疑解惑(计算顺序如何?);
3.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集体评价(先算除乘,再加);
4.学生小结计算方法,教师总结(先乘除、后加减).
学生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把题目的运算过程层层剖析出来.学生经过一个分析到论证的过程,将较高难度的知识简单化,在课堂上经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交流,掌握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不断地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促进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三是,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吸收和消化能力,争取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一)“过于低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加大与学生间交流机会,有意识地增多了课堂提问的频度.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确实是教师与学生在进行师生互动,实际上,教师不管学生们是否有疑问,只是一味地去“启发”“诱导”,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问的预期效果.有一次在听一位教师讲授“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经过统计,整堂课一共提出了80几个问题,由此可知平均每分钟提出的问题有2个之多.
有效问题无效问题重复问题
个数382220
百分比(%)
47.5%
27.5%
25%
这种地毯式轰炸的提问形式,表面上看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回答此起彼伏,但实际有效问题并不多,只占到了47.5%,占整堂课提问的一半都不到.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只能应声作答,几乎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期间出现的重复问题和无效问题比重太大,其探索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与“填鸭式”的教学并无区别.课堂提问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数量上,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设计适量且有效的课堂提问.太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就难以激发,影响教学效果;过多,问题的质量肯定会降低,使课堂提问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
(二)“越俎代庖”的教学媒体
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兴趣,那教学就起到了一半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更感兴趣,色彩鲜明的图片及动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工具,现在很多人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将它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例如,曾经我听过一位教师上“圆锥的认识”一课,由于这种图形平时接触不多,缺乏观察,所以学生并不熟悉.这位教师直接呈现了数学中抽象的圆锥,紧接着又出示了圆锥的高等一些数据,这并不利于今后面积公式的推导.
所以课堂上教师过早或者过多出示多媒体课件,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训练,这样的模式相当于把马车放在了马前面.
(三)“流于形式”的课堂交流
在小学教学中,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教育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因此有些教师就把师生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呈现一种“热闹”的景象,特意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并延长交流时间,但是作为数学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例如,“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三年级)教学片段
师:60÷2=?(大家讨论讨论)
生:等于30.
师:606÷2=?(大家再讨论讨论)
生:等于303.
师:这两道题目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大家知道解题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下面的时间,同学们自己完成课本第28页和29页的“做一做”来巩固一下这部分知识,做好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没有讲解“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一味地讨论交流,教师也未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任何适当的解答.从课堂表面看,热热闹闹,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但这样的互动,只是徒有华丽的外表罢了,并无实质性收获,大大削弱了互动的时效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的一条主线,而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师生间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经验的提升.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智慧、形成了人格.那怎么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
(一)因时制宜与有效媒体
1.借助媒体,伺机利导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程度,积极利用并调动有利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某些机会,让学生有一个思考探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而不能事事包办,直入结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到僵硬的解题技能,缺乏摸索探究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两条直线旋转动态图得到了直观上的“多种”结果,很好地体现了多媒体的作用,如图:
共同观察得出结果:2个锐角、2个钝角.
独立观察,角的变化:锐角变大,钝角变小依然是2个锐角、2个钝角.
学生先猜测再独立验证相交成直角.
繼续观察,得出结论:锐角变钝角,钝角变锐角,还是2个钝角、2个锐角.
在这个动态的旋转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慢慢地呈现每一个旋转后的图,所有结果都由学生自己观察后总结得出.两直线垂直的情况出现前,教师先让学生猜测可能得到的结果,教师不宜马上评价是否正确,应当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这种特殊情况的产生.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相交”这种情况的多样性,又分辨出多样性中的特殊性.这样机智的处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摸索出了后面环节的知识点.由此可见,借机利导、随机应变是教育艺术的高度体现,也是教育机制的重要特征.
2.把握时机,对症下药
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时效性,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处理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分析和解决.例如,四年级“作垂线”一课中:
步骤1
步骤2
画图结果
在这“作垂线”的过程中,学生方法并不是全部错误,碰到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要肯定作图中正确的步骤,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后指出错误点所在,例题中学生作图的第二个步骤明显出现的偏差,导致最后呈现的垂线上下部分没有对齐.
正确
正确方式:延长
最终呈现
肯定正确部分纠正错误所在得出正确方式
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方式,善于批评和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是良好教育水平的提现,更有效地发挥了教育机智.
(二)情感准备与生本教学
1.情感准备,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是需要情感互动的一门课,而现在的数学课堂,呈现更多的是单一的数字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师生间的互动能让课堂增加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让教师的授课更具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这几分钟内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正式上课做好互动交流的情感铺垫.
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5的乘法口诀”课前,先出示这些数据:
5+5+5+5=6+6+6+6=
3+3+3+3=2+2+2+2+2=
4+4+4=5+5+5=
8+8+8=6+6+6=
随即教师迅速口答计算结果,学生反应很惊讶,这时教师就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
让学生猜测教师用的计算方法,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进去,更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尤其是课前的情感准备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情境教学,生本体现
“聚焦生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在认知上更多的是依赖于形象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巧妙地设置情境,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此过程中逐步将以往的“教师主导”变成“学生主体”,创设一种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低年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教学,更能拉近师生及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又如下面这节二年级的认识时间一课上,教师先播放时钟的“滴答”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了解有关时间的多种知识.
例如,在二上“认识时间”一课中,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情境导入,不见图片,只闻闹钟的“滴答”声.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出示钟面,认识钟面上的60个小格,及排列的规律;
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时与分的关系(课件);
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课件).
生观察并合作探究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一步步操作并学习新知,探究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自我超越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方法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训练动手拨一拨制订的时间生自主完成,并查漏补缺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生自由发言
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建立,以此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方互动与动态生成
互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教学情境,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构建,而“价值实践”是课堂教学致力于完成学生生命主体的主动构建阶段.在数学课堂中,如果保持学生相关的学习情感状态,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课堂生成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应是基于师生互动、生本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得以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大小比较”后设计了一节练习课:
步骤1:教师呈现课堂作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要求学生总结: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常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步骤2:学生自主回顾总结:
(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
(2)同分子分数相比较;
(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步骤3:这三类分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步骤4: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后小结.
(1)同分母分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3)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步骤5:你这些方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步骤6:学生叙述自己的理解.
比如,把一个同样大的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吃或分给5个人吃,肯定是分给3个人吃时每人得到的多.
因此,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各种“生成性因素”,用动态的观念来调节课堂教学.这样,顺着学生的思维,组织推进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充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解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成,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过程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但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师生互动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师生的交往过程是平等、民主的,只有通过平等的师生互动才能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讨论、研究、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师生互动中的主体,让学生拥有更多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萌发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衍妮.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5):69-70.
[2]张屹,祝园,白清玉,李晓艳,朱映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43-48,64.
[3]张琳.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陈晓琳.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J].学周刊,2016(05):97.
[5]王正义.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8):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