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一、课堂有趣,实现创新
新课标提出,只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比如听过一节“1米有多长”的公开课,教者设计猜一猜、贴一贴、量一量、改一改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身上估计一米的高度、在黑板上贴出一米长的彩带,继而通过引出米尺达到验证一米到底有多长,再通过量、改的动手过程,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积极选择用身边的材料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看似混乱的课堂充满了探索,看似无序的课堂完成了建模,学生也形成了1米到底有多长的意识,训练了思维.
二、课堂有序,实现开放
教学过程应该是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的问题,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会在合作竞争中参与活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等进行了解后,应该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训练,师生的交流能够形成师生的共鸣,更能够让教师科学地进行自己的教学.
(一)新旧知识“连一连”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旧知识结合紧密,因此,要让旧知成为新知的基础.比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讲生日如何分蛋糕,你们过生日了,望着香喷喷的蛋糕,你想吃吗?如果你妈妈要和你一起吃蛋糕,老师考考你: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你们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半个)那半个用数字怎么表示,这下把学生们难住了,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了.课标要求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这里教师用生活实践导入,利用每一个契机,引导学生,很自然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铺垫,过渡到新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毕竟越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越利于形成认知.
(二)拓展知识“跳一跳”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结合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设计出不同水平的习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解决问题,而部分能力题可以发挥学生更大的思考力,这必然会让学生自觉地完成该节课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教授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数字,如364、774、519、3 232、3 231,问学生:这些数能被2整除吗?A类问题: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B类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C类问题:根据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能被4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D能力提升题:根据能被2、4、8、16整除的数,用一句精炼的话概括它们的特征.
尊重差异,就是尊重教育.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冒尖,发展个性,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使其向有利于教学的方向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以上四个层次的问题可以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有成长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受到启迪、拓展思维、发现问题.
四、课堂有致,实现高效
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比较宽的视野下看待数学教学、分析数学、应用数学.
(一)数学思想建立要立足“远”
課程的综合化趋势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要求教师把学生置于矛盾中去磨炼,引导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专家认为: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正说明思想的重要性,毕竟经过多年的学习,学生记忆深处残留的是思想而不是知识和方法.故此在数学思想的建立上教师能够把思维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优势,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化知识为智慧,只有教师自己成为大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人.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新时期的教育动态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活跃的思维、变化的情绪、合作的时机,不断推出有创新、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学思维训练要立足“实”
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以及算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我们教学中,不能靠抽象的说教,而应利用教材上的具体的例子或生活的实例,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理论,像体积和容积,数位和位数等就应当采取抓住本质、详细列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的定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看,放手让学生想,放手让学生讲,放手让学生议,放手让学生练,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最终使认知水平向纵深发展,提高其数学素质,强化数学学习的思维.例题红花比黄花多十分之一,看似简单,其实学生要明白,一个数谁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此题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偏离的现象,教师就应该按照思维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这个知识点,去理解多十分之一,这个十分之一是占谁的十分之一,通过不断的点拨,学生由模糊到清晰,数学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课堂,学生发展的基地;教师,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创设和谐快乐的氛围,带学生真正介入数学的发现过程,引发其好奇和疑问,教师教的要“有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带学生走入探索的情境,引发思维活跃的状态,教师教的要“有序”;全面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学生进入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引发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教的要“有致”.只有这样,才使学习不成负担而成为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