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第一中学 马传辉
生命在英雄世界里崇高而优雅
——品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七台河市第一中学 马传辉
自古以来,多少文艺作品中高大、鲜活的英雄形象挣脱了文字与笔墨,就这样跃然纸上。那么生动而有个性,那么洒脱而豪迈,就好像曾经真正存活于世一样。他们总能撞击人们的灵魂,砥砺人们的心志。
在我生命最早的记忆里,文艺作品中的无数英雄形象就占据了我的心灵。电影里、评书中,尤其是连环画上展现与描绘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有小兵张嘎,潘冬子,《鸡毛信》中的少年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更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岳飞传》中的岳飞、岳雷,《杨家将》中的杨继业、杨六郎,打虎的武松,仗义的秦叔宝……最令我崇拜的是《奇袭白虎团》中的严伟才,《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他们是我少年时“自行”汲取的全部“营养”,也是我少年时最大的快乐,更是我少年时最浪漫而又最充实的梦想。
这些“英雄”成了我人生伊始道德启蒙的重要导师。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正义与邪恶、宽厚与自私、纯朴与狡黠、勇敢与怯懦的区别,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渐渐地,我便以忠正、坦诚、友善和无私的各路英雄人物为偶像,“濡染”了他们嫉恶如仇的个性,模仿着他们的行为,甚至在梦中挥剑伸张正义,登上无上光荣的“圣殿”。
上了大学,接触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我被其作品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他的作品于冥冥之中,有意无意地延续着我的“英雄情结”,也在那段审美观、价值观渐趋成熟的特殊日子里,助我完成了又一次精神境界的提升。
金庸的小说虽冠名以“武侠”,但其笔下的大侠已不限于“替天行道”“锄奸扶弱”的江湖侠客了。武亦武矣,其武功多半缘于江湖奇遇,几番波折磨炼,最终也多半登峰造极。但“武”不是江湖仇杀,不是血腥暴力,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一种根基,一种可以伸张正义、弘扬民族精神的根基,并以此成就其“侠之大者”,成就其“为国为民”。所以,金庸笔下的武侠虽尚武却更重“侠”,他们的忠肝义胆可以诠释为对民族的忠诚,对百姓的爱戴,对朋友的仗义,对爱情的忠贞,对责任的担当。
小说中堪称“侠之大者”的当然首推郭靖。《射雕英雄传》一开场,他的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肩膀上就背负着国恨家仇。而到了《神雕侠侣》,郭靖已不再是那个呆笨的“毛头小子”了。尽管他还保留着忠厚纯朴的品性和那颗炙热的赤子之心,但他已经成为一个为人夫、为人父,正直如初、更加持重内敛的大侠了。面对积贫积弱、江河日下、大厦将倾的破败王朝,郭靖挺身而出,镇守襄阳,而且一守就是几十年。
襄阳一战,郭靖联手杨过,抗击蒙古大军,击毙蒙古大汗,迫使蒙军撤退,取得了十几年来最酣畅淋漓的大捷,使故事告一段落,也使自己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被尊为“北侠”。但郭大侠没有选择隐居到桃花岛,没有像杨过那样慷慨陈词之后携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自此隐没于江湖;没有像乔峰那样,在忠义难两全之下,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别样的“逃避”;没有像袁承志那样携妻友及长者远避他乡(渤泥国);更没有像张无忌那样寻世外桃源专心为赵敏画眉;而是继续驻守襄阳,保家卫国。后来,金庸在另一部小说中交代出郭大侠的悲壮结局:蒙古大军又一次大举攻打襄阳,郭靖携家人(除郭襄外)力战到底,全部殉国。
这就是一代侠者郭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当之无愧!华夏因有这样的脊梁,方能屹立风雨,千年而不倒,神州大地因有这样的脊梁,虽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仍可生生不息。郭靖是民族的万里长城,是民族精神的不朽化身,是真正的民族魂!
然而比起忠肝义胆的郭大侠,我更仰慕乔帮主——乔峰。在乔峰坦荡的一生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背叛”二字。他既忠于生育自己的契丹,也没有辜负养育自己的大宋。他可称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少室山”一战,乔峰义正言辞地斥责了慕容复为谋一己之私而弃置天下百姓于水火的不义之举,即可见乔峰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就连少林寺中的得道高僧也由衷地佩服:“乔施主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念,实乃大丈夫之本色。”
乔峰的确可称为大丈夫,他的人格魅力不仅在小说中吸引了众多英雄豪杰,亦在故事外使读者为之倾倒。
面对人世的沧桑变故,面对被众人误会追杀,为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乔峰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幕后“真凶”。金庸笔下“不屈不挠、忍辱负重”的中国人形象,乔峰是完美的诠释。面对人生的苦痛——失手误杀爱人阿朱,乔峰虽懊悔自责,却绝不就此消沉,反而承担起照顾阿朱的妹妹——阿紫的责任,这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是义不容辞的担当。面对阿紫的倾心与表白,他婉拒,这既是对爱人的忠诚,也是对爱情的忠贞。
乔峰对待帮内的兄弟,不管自己是否任帮主,始终是义字当头,朋友为先,这不仅是江湖义气,更是无私的风度。而乔峰的“饮酒”则更有特色。每当他敞开胸怀时都要痛饮一场,即便是遇到素不相识的段誉,即使在生死攸关的大战前夕。乔峰的饮酒与他让人折服的坦荡、豪迈的人格品质真的是相得益彰。
读罢乔峰,我大有恨不能与他相交一场,开怀畅饮、不醉不归的遗憾。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凡英雄,无不具有仁、义、智、信、忠、恕、孝、勇等儒家的品格,其对人物的思想、行为的刻画无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生命的颂扬。张无忌“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奉献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令狐冲明辨忠奸却也不拘一格的洒脱和忍辱负重,完成使命的担当;袁承志急人之难、助人为乐的友善和“美人在卧,肌肤相亲”仍不为所动的儒雅;杨过“虽风霜染白了双鬓,仍坚守十六年之约”的恪守,他们的坦诚、守信、包容和忠贞尽显华夏“好儿郎”的英雄本色。
金庸笔下的英雄豪杰把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渗透在血脉中,时刻散发着令人为之着迷的大丈夫气息。
金庸把现代人对传统的审视,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深厚的文化功底,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中体会真正的侠义精神。
当下,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准提高了,可是精神匮乏,道德滑坡,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却偶有发生。我们的文艺作品是不是应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是不是应鼓励大家多读一些、多创作一些这样的“英雄”作品?让“懵懂”的孩子,在英雄的世界里体验崇高和优雅呢?
近日,我欣喜地读到一篇关于“施一公院士”的文章:《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2008年,他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但他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通道,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全职工作。他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顶尖学术队伍,使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正潜心于培养未来能够影响世界进步的科学领袖。
像“施一公院士”一样用赤子之心与一流的科研能力来热爱、回报祖国的人,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大英雄。他们会让更多的人感知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各行各业仍旧英雄辈出。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