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虎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一中, 山东 济南 251600)
关于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学习策略的研究
李广虎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一中, 山东 济南 251600)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化学工业等生产实践中有重要作用。同时化学平衡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以及在校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化学平衡知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也很难很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在这里,本文从高中生学习角度入手,分析了高中生化学平衡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高中生理解与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学好化学这门课程。
化学平衡;原因分析;学习策略
从学习角度看,化学平衡概念有着较大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反应过程,高中生学习化学平衡概念时,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心理障碍,影响化学平衡理论体系形成,对后续化学知识学习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为此,有必要研究高中生化学平衡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对策,为高中生学习化学平衡相关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
化学平衡,是指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任何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在高中阶段,化学平衡主要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探讨的问题主要是可逆反应的规律。如,以aA(g)+bB(g) cC(g)可逆反应为例,其中,a+b≠c。通过这一可逆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分析:第一,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的总压强、物质的量、体积是不变的,且与时间变化没有任何关联;第二,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是不变的,且与时间变化没有任何关联;第三,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各气体的分压、体积、物质的量是不变的,且 与时间变化没有任何关联;第四,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颜色体系没有变化;第五,反应物与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温度体系没有变化。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可逆反应,可以得到众多方面的知识点,如果高中生对化学平衡概念理解不充分,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将无法正确把握以上内容,给学习造成严重的困难。
(1)研读教材,发挥教材在概念学习中的导向作用
化学教材是高中生学习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对学生是否能掌握化学平衡相关概念影响重大。日常学习中,高中生应当认真研究化学教材,“吃透”教材,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发挥教材对概念学习的导向作用。如,学习化学平衡概念时,了解可逆反应成立的条件和平衡状态下的相关知识点,如上文介绍的五点内容。此外,可以在高中化学中适当加入微观粒子图,教师利用微观粒子图解读可逆反应,增强平衡概念的可理解性,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平衡的宏观解读,正确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2)强化对化学平衡的微观性质解读,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表征
教师讲化学平衡相关概念时,一般仅从化学平衡宏观性质去解读,很少涉及微观性质上的解读,高中生消化理解时很难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容易引起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知冲突,无法真正理解化学平衡概念,只能机械的记忆。针对这样一种情况,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化学平衡的微观解读,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相互表征,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降低学习化学平衡概念的难度。
(3)合理利用物质的量概念,深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学习化学平衡概念时,高中生应当联系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如物质的量,利用这一概念深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在化学平衡宏观与微观的表征建立中,物质的量起着桥梁作用。高中生必须认清楚物质的量在化学平衡宏观与微观的表征建立中重要作用,借助这一概念去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4)通过正例与反例进行概念学习,消除认识上的冲突
为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可以采用正例与反例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根据化学平衡概念,设计一些正例,了解化学平衡概念的相关知识点。同时,使用一些反例进行概念学习。正例与反例同时出现,可以引起认识上的冲突,高中生通过对这些冲突的了解与消除,可以正确辨别概念的本质,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实施结构,促进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此外,还要不断进行例题练习,让概念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后续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高中生学习化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掌握与化学平衡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化学平衡概念必须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化学平衡概念的复杂性与抽象性,高中生学习中面临着较大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些困难,形成对化学平衡概念的正确解读,日常学习中高中生应当认真研读化学教材,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表征,学会用反例突出概念的重点,理解概念本质,进而很好的掌握概念,奠定后续学习的基础。
[1]易四平.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原因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07):36.
[2]刘丽.高中生“化学平衡”概念的心智模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3]蒋晓莉.样例学习对化学平衡观点建立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