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变迁的态势分析

2017-03-03 07:04李芬妮张俊飚
食药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菇农食用菌产量

李芬妮 张俊飚 沈 雪



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变迁的态势分析

李芬妮 张俊飚 沈 雪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通过对2001—2013年食用菌产量及产值相关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产量及产值水平快速增长;食用菌生产布局由原来的东部沿海、中部、华南、东北为主的格局,逐渐演变为以东部沿海、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的新格局,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南菇北迁”和“东菇西迁”的变化趋势;我国食用菌生产布局变化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和非农就业机会等经济因素有关,进而探讨了食用菌产业对生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食用菌产量;生产布局;经济因素;生态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食用菌作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循环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继粮食、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四大种植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食用菌年生产量已占世界的75%以上。食用菌产业的布局变化不仅对国内食用菌的供给总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国内外食用菌价格和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合理布局食用菌产业不仅有利于现代食用菌产业的进步和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增效、菇农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鉴于此,本文拟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变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优化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我国食用菌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1 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的变迁

1.1 我国食用菌产量与产值

2001—2013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图1,本文所有图表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生产总量从2001年的781.9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3 169.7万吨,增加了2 387.8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12.37%;总产值从314.7亿元增长到2 017.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75%。

图1 2001—2013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

图2 2001—2013年我国食用菌主产省食用菌产量

1.2 我国食用菌主产地的分布

我国食用菌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福建、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和黑龙江9个省份(图2)。2001年,9省食用菌总产量为558.4万吨,占当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71.4%。从2005年开始,9省食用菌产量均超过50万吨,且逐年增长。至2013年,总产量达到2 277.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1.8%。2001—2013年,9个食用菌大省的产量增加了3.08倍,年均增长12.43%,产量和产值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水平的3.05倍和12.37%。

连续13年总产量居于前5位的省份有河南、山东、福建、江苏、河北(表1)。其中,河南为3 160.9万吨,居榜首,产量增幅2012年最大,为83.76%;山东位居第二,为2 575.8万吨,期间年产量稳步增加,2011年增幅最大,为27.89%;福建为2 435.2万吨,位列第三,除2003年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小幅增长;江苏为1 840.4万吨,年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03年增幅最大,为45.11%,2005年下降至12.16%;河北为1 688.4万吨。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产业地位中原沿海地区的福建逐渐被山东所代替,中部地区则以河南为核心,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也在迅速发展。

表1 2001—2013年我国5个食用菌主产省的产量变化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布局的变动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的变动,将我国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西南、华南、华中(南部地区)7个地区进行研究。

(1)不同产区的食用菌产量增长率。由表2可知,2001—2013年,我国北部地区食用菌年均增长率整体高于南部地区。其中,年均增长率以东北最高,达19.55%;华北次之,为17.30%;西北最低,西北地区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年均增长率较低。南部地区年均增长率西南较高,东部沿海、华中次之,华南较低。其中,西南地区因资源丰富,年均增长率高达21.16%,但其在全国的占比依然较低。东部沿海地区增速较稳定,华中地区年均增长率为11.11%,华南地区因产业转型调整,发展放缓,年均增长率为7.95%。

表2 我国不同区域的食用菌产量增长情况

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三个地区合称北部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自治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这四个地区合称南部地区。

(2)不同产区食用菌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比重。2001—2013年,食用菌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比重,华南地区下降9.56个百分点;华中地区下降5.62个百分点,从2001年的32.93% 下降到2013年的27.31%;华南地区由2001年的23.13%降至2013年的13.57%;东部沿海地区增幅不大,从2001年的23.35%增长至2013年的25.17%;华北和东北地区则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增长3.04个百分点和8.54个百分点,增长趋势稳定(表2)。西北地区存在小规模特色珍稀菌,发展势头较好。

总之,食用菌的平均增长速度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受制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但差距呈缓慢缩小趋势,我国食用菌呈现出“南菇北迁”和“东菇西迁”的趋势。

(3)各省份食用菌产量。2001—2013年,我国各省份食用菌的产量变化见表3。200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位于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福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重庆、黑龙江、湖北、江西、河北,食用菌主产区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其中,福建的食用菌产量在2003年被河南超越,之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3年退居全国第五。河南的食用菌产量一直名列前茅,2003年开始连续7年居首位,2010年被山东超越,但2012年重回第一位。山东的食用菌产量2007年以前稳定在全国第三的水平,2008年超越福建上升至第二位,2010年首次超越河南排首位,之后稳居第二位。黑龙江的食用菌产量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位次从2001年的第七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三位。江苏省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第四或第五位。河北食用菌产量波动较大,2001年居第十位,2013年上升至第六位。四川从2002年开始列入食用菌主产省,2013年位居全国第七。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食用菌主产省的位次均出现了下降,而华中和东北地区部分食用菌主产省的位次则有所上升。其生产布局由原来的东部沿海、中部、华南、东北为主的格局,逐渐演变为以东部沿海、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的新格局。

表3 2001—2013年我国食用菌主产省份产量(万吨)

2 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因素

根据产业布局理论和农业区域形成要素论,我国食用菌生产空间布局变迁既是菇农种植选择行为变化所导致,又受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及收益最大化原则,菇农的食用菌种植选择行为是在权衡食用菌生产成本收益后进行选择的结果,从而导致食用菌总体生产布局的变化。因此,经济因素对我国食用菌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是直接的,兹分析如下。

2.1 地区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会对食用菌的生产布局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地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而农业的比较优势相对较低,因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因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所带来的价格差异,使得各地食用菌的种植成本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其生产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发展相对迅速,但由于农业劳动力成本较高,其种植成本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西南及偏远的西北地区。因此,在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的背景下,我国食用菌生产布局正逐步从传统的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向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东北、华中、西北等地区转移。

2.2 城镇化和非农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菇农的食用菌种植意愿也受到产业内部的比较利益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理性的菇农不但会比较食用菌和其他农作物的相对经济效益,还将权衡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差异。若种植食用菌所获得的收入小于同等投入所能获取的非农收入,则会放弃种植食用菌;反之,则会选择种植食用菌。而随着非农就业机会所带来的收入不断增加,菇农种植食用菌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大;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菇农的非农就业机会出现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非农产业发达,菇农的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其食用菌种植的机会成本也相对较高,因而菇农往往选择不种或少种食用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华中、西南及西北内陆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其非农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因此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菇农会选择进行食用菌生产。这种源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食用菌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异会对菇农的生产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对食用菌生产布局产生影响。

3 食用菌生产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产环境是食用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多种影响。食用菌产业由于生产原料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发展的青睐,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对菌渣的不当处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食用菌生产主要以木屑、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可以实现这些资源的循环利用。东北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气候寒冷,适宜栽培平菇、金针菇;福建、浙江地区木屑资源丰富,适宜栽培香菇;中部和西部地区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量大,适宜发展草腐菌(如双孢菇)。食用菌将废弃料循环利用为农业生产的原料,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因地制宜地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食用菌生产为非耕地、立体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可有效地节约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食用菌生产以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生产为主,粗放的生产过程和简单的栽培设施致使菇农对环境因素控制能力较弱。如食用菌菌渣随意堆弃及直燃,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生态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尽管其在人力成本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在“东菇西迁”的大趋势下,食用菌废弃物处理不当将造成周边环境恶化,不利于当地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木腐菌品种的培育需要足够的森林资源为支撑,需消耗相对稀缺的林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必将影响食用菌持续稳定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1)我国食用菌生产布局状况的变化不但会影响国内食用菌的供给总量,而且对国内外食用菌价格稳定和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合理引导优化现有食用菌生产布局,从我国食用菌的区位综合比较优势出发,正视食用菌生产“南菇北迁”和“东菇西迁”的现实,合理引导食用菌产业区域转移,进一步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我国西北地区应利用小规模特色珍稀菌业的相对优势,使其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选择。大力扶持东北地区食用菌产业,从政策上加大对东北地区支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我国华中、东部沿海地区应在现有水平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和实际状况普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推动产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方向转变。

(2)提高食用菌产业在农业体系中的比较效益,增加菇农的种植收益,提高菇农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食用菌产业和其他大产业的比较优势,食用菌和其他农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水平等经济因素对食用菌生产布局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各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更应该综合考虑包括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劳动力成本、城镇化水平等在内的经济因素,从种植规模、种植布局、品种结构方面与当地经济、资源、社会发展相协调,努力提高食用菌产业在农业体系中的比较效益,增加菇农的种植收益,提高其种菇积极性。

[1] 王紫露. 中国水稻产业布局变迁的经济和生态分析[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2] 曹光乔, 潘丹, 秦富. 中国蛋鸡产业布局变迁的经济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0(10): 10-17.

[3] 钟甫宁, 胡雪梅. 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1): 4-9.

[4] 吴素蕊, 赵春艳, 侯波, 等. 近5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布局情况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3, 32(1): 51-53.

[5] 孙致陆, 肖海峰. 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3(4): 74-79.

[6] 张怡. 中国花生生产布局变化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7] 张俊飚, 李树明. 我国食用菌产业区域格局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R]. 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10.

[8] 严文高, 陈前江, 张俊飚.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对策[R]. 2011年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11.

[9] 李鹏, 张俊飚, 李平. 我国食用菌产业预警系统的探讨与指标体系的构建[R]. 2011年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11.

[10] 陈晓坤, 李鹏, 王鹏程. 我国食用菌产业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思考[R]. 2011年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11.

[11] 何可, 张俊飚, 曾杨梅. 食用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原因及对策[R]. 2014年中国食用菌产业经济研究报告, 2014.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24)

S646

A

2095-0934(2017)01-001-05

猜你喜欢
菇农食用菌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