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友林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数学成绩及学习其他课程有重要影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接下来主要探讨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发生改变,自主思考能力越来越强,并产生自我表达意识,此时教师须重视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数学积极思维
悟是小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活动,是内化知识并形成数学积极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只有用心感悟,才能探索知识的内在规律,才能做到数学学习的融会贯通,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可先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发现这些算式的商都是3,于是他们感觉很奇怪,形成了继续探索的欲望,并尝试找到规律。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算式,自己编写商都是7的算式。通过主动探索,学生纷纷动手编题,从中感悟到除法中各数间发生的变化,悟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他们能从中悟透数学知识。当小学生主动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已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时,他们就会认识到数学知识实际上是非常浅显、直观的东西,于是对数学知识也就有了自主性的把握,数学积极思维越来越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1]。
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驱动力,中高年级数学教师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数学思维。由于小学生喜欢游戏,所以教师要投其所好,采取课堂游戏的方式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里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时,就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课堂游戏: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此话一出,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教师继续说道:浩浩一直想要买一个滑板和一双耐克牌的运动鞋、一把冲锋手枪,他的爸爸到商场咨询,发现这三件物品的价格依次是150元、360元、50元,你能帮浩浩的爸爸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才能买到浩浩想要的东西吗?通过该游戏活动,小学生很容易发现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利用感性认知实现对已学数学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里运用数学,从而借助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活跃数学思维。
三、重视一题多解教学,升华学生数学思维
在很长一段时期,学生总是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审视角度,且同一个题目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题多解教学对升华小学生数学思维有利,能预防学生思维的僵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例如,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路程题:有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4小时之后相遇,已知汽车甲的速度是50千米每小时,汽车乙的速度是40千米每小时,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解答该题目,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解法一:先将两辆车每一个小时所走的路程求出来,即50+40=90千米,接着算出4小时的总路程,即90×4=360千米;解法二:先分别将每一辆汽车的路程求出来,甲车的路程是50×4=200千米,乙车的路程是40×4=160千米,最后将两者相加,即200+160=360千米;解法三:列方程来解答,先将甲车行进的路程求出来,剩下的就是乙车行进的路程,即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列出方程X-50×4=40×4,求得X=360;解法四,同样是列方程,但要换一个角度找寻等量关系,即设A、B两地的距离是X,除以相遇的时间就能得到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列出方程X÷4=50+40,求得X=360。尽管数学需要学生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但题海战术不可取,繁杂的、大量的数学题只会让小学生异常疲惫,逐渐产生厌学、畏惧数学等消极情绪,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利,而一题多解不但能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让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升华以及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发展有利。
四、重视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应结合学生实践活动,创设课堂实践情境,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有关黄金比例的知识点时,就可选择不直接告知学生黄金比例的概念,而是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自己寻找。教师出示的图片源自同一地点、同一器材,要求学生将其中较好看的一两张选出来,然后统计人数,并趁机导入问题:这些图片所拍摄的都是同样的风景,大家是如何判断图片好看与否的?学生紧跟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还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并自己动手量一量、测一测。经过探索,学生发现当图片中天空与地面所占据的比例大小约为2:3时,画面看起来就比较和谐。此时学生们已经探寻到一定的规律,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给图片制作相框,思考一下相框的宽、長之间的比例为多少时相框是最好看的。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发现当比例为0.6左右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最佳的。此时教师总结,为学生介绍人们发现黄金比例的过程以及黄金比例的应用历史。由于学生事先已经通过教师创设的实践情境参与了结论的探索,所以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整节课都保持着活跃的、高效的思维状态,教师最后再安排一些课后任务,让学生们找寻生活里的黄金比例,通过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项主要教学任务。当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坚持不断探索,立足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找寻针对性强的教学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案[J].学周刊,2015(06):181.
[2]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