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季玉翠 项芹云 杨晓丹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悬挂式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控制细菌污染。 方法 选择我区某医院病区的悬挂式输液架作为分析对象,调查细菌污染情况时采用棉拭子、营养琼脂等工具,培养样本后计算菌落数及鉴别细菌种类。同时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各科室治疗的病例研究干预效果,其中2014年7月~2015年6月为干预前入选病例301例,2015年7月~2016年6月为干预后入选病例312例。比较应用干预对策前后的细菌污染情况、干预效果。 结果 应用干预措施后各科室输液架的细菌总数、病原菌株数明显减少,污染率显著降低。应用干预对策前入选病例的感染率为1.66%,满意度为93.02%;应用干预对策后感染率为1.28%,满意度为9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重视研究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污染特点,并采用干预对策切断细菌污染途径。
[关键词] 细菌污染;悬挂式输液架;干预对策;清洁消毒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0-0118-04
医院内的治疗场所高度汇集各种细菌,且大部分细菌属于病原菌,如细菌污染医疗设备或在医疗设备上定植,可引发医院感染,危害患者、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输液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医疗设备,悬挂式输液架可灵活调整输液挂钩位置,还能避免调节输液速度时打翻输液瓶、输液袋及扯掉输液管材,容易被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所以此类输液架在临床治疗、护理中使用与接触的频率均较高[1]。医疗活动、物品污染及人体排菌等均会增加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数量,如输液架细菌污染量超出标准,则极有可能成为细菌的载体及污染源,并增加院内细菌的传播率。为预防及控制细菌感染,使院内医疗环境变得更安全、更清洁,本文调查了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现状,并分析了细菌污染情况及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我区某医院病区的悬挂式输液架作为细菌污染情况研究对象,调查的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在每个科室中随机选择20个输液架检测细菌污染状况,选取的样本量共为60个,输液架使用时间均≥30 d。同时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各科室收治的病例作为干预效果研究对象,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选病例301例,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选病例312例。在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选的301例中,男159例,女142例;年龄2~92岁,平均(58.2±3.2)岁;来源科室包括内科110例,外科91例,妇产科100例。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选的312例中,男162例,女150例;年龄3~90岁,平均(58.5±3.7)岁;来源科室包括内科128例,外科102例,妇产科82例。两个阶段选取的病例资料无明显差异,且入选的病例对本次调查研究及干预措施知情,愿意配合。排除一般资料不全,不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及不配合临床干预的病例。
1.2 方法
1.2.1 细菌污染调查方法 调查细菌污染的具体情况时采用以下方法:采样点包括输液架的手抓部位与挂钩,采样前先将无菌棉拭子浸入PBS液及生理盐水中,随后利用浸湿的棉拭子均匀擦拭采样点,擦拭时需旋转棉拭子。完成采样后可剪下棉拭子或利用酒精灯将手接触到的部分烧断,并将棉拭子投入碱性胨水试管中,封口后在2 h内送检。检测细菌总数前,先利用混匀器震荡采样管,震荡频率为180次/min,震荡时间为20~25 s。震荡后在采样管中吸取1.0~1.5 mL样品接种在灭菌琼脂平皿中,每个平皿中的营养琼脂为10~15 mL,可接种0.5 mL样品,接种样本及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置入恒温箱内,并将恒温箱的温度调整为(36±1)℃,利用恒温箱培养48 h后可计算样品的菌落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总数=(稀释倍数×平皿菌落数)/采样面积,细菌总数的单位是cfu/cm2,采样面积的单位是cm2。取3个输液架菌落总数的平均值作为各科室输液架的细菌总数,鉴定细菌种类时采用法国ATB Expression 鉴定系统。
1.2.2 干预对策 在调查中发现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包括未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洁人员、医护人员、陪护人员及患者对于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较差,接触医院输液架前后没有注意洗手等。针对细菌污染原因,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采取以下干预方法。(1)清洁消毒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亲自取、放医院输液架,尽量避免陪护人员或患者直接触碰输液架。治疗结束后,应告知保洁人员对整个病房、病区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不但要清洁卫生间、窗台、桌面及地面,同时要采用浓度为250 mg/L的84消毒液或浓度为75%的酒精擦拭输液架,保持表面清洁干燥[2]。在清洁消毒后要求输液架表面细菌总量≤10 cfu/cm2,同时无病原菌。(2)宣传培训 应通过培训强化医护人员、陪护人员及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在规范手卫生的基础上积极防控院内交叉感染。在医院中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发放手卫生宣传手册,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粘贴手卫生提示语及宣传画等,以便在医院中营造出较为浓厚的交叉感染防控氛围,使陪护人员及患者入院后能够了解更多的交叉感染预防知识,并自觉做好手卫生工作[3]。另一方面,由于保洁人员在工作时需要频繁接触医疗污染物,容易携带细菌,直接用携带病原菌的双手触碰输液架时极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需要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使保洁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与输液架消毒方法,减少双手携带的病原菌及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3)日常管理 将一定数量的速干型手消毒剂放置在病房门口、治疗车及病床头等位置,确保护理人员在执行无菌操作之前及接触患者前可以做好洗手工作,并保证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血液、伤口、破损皮肤、黏膜与接触患者、患者周围的物品、环境后也能够及时洗手。同时将手卫生的规范性与洗手的正确率纳入护理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病区、病房的输液架清洁消毒管理工作,明确护理人员的清洁消毒责任。安排责任护士对保洁人员的日常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指导,利用荧光标志、擦拭及目测等方法检查医院输液架的清洁效果,并不定期检测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总量,确保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消毒输液架,从而不断改进保洁消毒质量及有效减少菌落总数[4]。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细菌污染或医院感染时需要及时向上反馈,以便能够有效减小交叉感染带来的危害。(4)输液指导及干预 输液护理不当不但会引起输液架出现细菌污染问题,同时可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通过优化输液护理减少细菌污染。对于已经配制好的输液药物,如输液前压盖在瓶塞部位的纱布及酒精棉球已干燥,输液前需对瓶塞進行重新消毒。其次,在输液瓶的瓶塞插入输液针头时,应将针体完全插入瓶塞内,避免针体外露,以免因手接触或空气接触造成针体细菌污染,同时采用无菌纱布或输液贴将穿刺部位外露的针体覆盖好。因输液渗漏、穿刺失败等原因需要将穿刺针拔出时,禁止再次使用拔出的穿刺针,并注意重新消毒液体瓶塞,以防止瓶塞、针头污染,预防液体中出现细菌污染[5-7]。此外,应尽量错开输液时间、病室清洁时间,避免输液时扫床或清扫病房,并定期更换被单、床单,被服被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需要立即更换。
1.3观察指标
比较应用干预对策前后输液架的细菌污染情况,包括各科室输液架的细菌总数、细菌污染率、细菌种类,同时比较应用干预对策前后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1)依据GB15982标准中的Ⅲ类物体表面细菌污染数允许值判定污染,即细菌污染量≥10 cfu/cm2时可判定输液架存在细菌污染问题[8]。(2)依据原卫生部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在诊断时需要根据病例的病案资料,同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9]。(3)判定干预满意度时依据调查问卷的评分情况,问卷总分为100分,如评分>90分,为十分满意;评分为70~90分,为满意;评分为50~69分,为不满意;评分<50分,为有待改进。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细菌污染情况比较
根据GB15982标准,应用干预对策前各科室输液架的细菌污染检测结果均≥10 cfu/cm2,污染率为100.00%(60/60);应用干预对策后各科室输液架的细菌总数明显减少,污染率为23.33%(14/60),与应用干预对策前比较差异显著(χ2=22.909,P=0.000),干预前后的细菌总数见表1。
2.2干预前后菌株数量比较
检测出的细菌种类包括创伤弧菌、链球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微球菌、克雷伯菌、芽孢杆菌、非发酵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护理干预前检出细菌1054株,护理干预后检出细菌227株,应用干预措施后检验出的菌株数明显减少,干预前后的菌株数见表2。
2.3干预前后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干预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6%(5/301),干预后为1.28%(4/312),干预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χ2=6.342,P<0.05),见表3。
2.4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
干预前280例对干预对策满意,满意度为93.02%,干预后310例对干预对策满意,满意度为99.36%,干预前后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5,P<0.05),见表4。
3讨论
医院污染可严重威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公共卫生领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医院中物品的表面通常会附着大量细菌,如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可形成细菌污染,一旦常用的医疗设备被细菌污染,就会成为污染源与细菌载体,并直接引起交叉感染或通过间接接触引起医院感染[10]。因此医疗设备细菌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性危险因素。
为防止医院感染不断扩散与传播,应明确细菌污染的具体情况,对医疗物品表面进行针对性地擦拭消毒,以减少细菌数量,切断病菌传播途径。病菌广泛存在于医疗设备表面,本文调查输液架表面的菌落数及菌落种类,证实在没有应用干预对策时,输液架表面的菌落总数均超出GB15982标准,细菌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检出的病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同时存在微球菌、非发酵菌及不动杆菌等病菌。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可引起败血症、伤口感染、化脓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微球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对免疫能力低、病情危重的人群构成医院感染威胁;不动杆菌在干燥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可达5个月左右,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疾病;变形杆菌是人体的寄生菌,致病性不强,但容易引起食物中毒[11-13]。链球菌、非发酵菌、克雷伯菌及创伤弧菌等均属于病菌,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本研究针对细菌污染发生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干预对策,在应用清洁消毒、宣传培训及日常管理等干预对策之后,发现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总数明显减少,且病菌株数也有所减少,提示运用合理的干预对策有助于控制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污染量,还能减少会引起交叉感染的病菌,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在本研究中,应用干预措施前感染率达到1.66%,应用干预对策后感染率降低至1.28%,证实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清洁消毒是防控感染的基本性措施,宣传培训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的医德,使护理人员在良好医风、医德的约束下充分认识消毒质量不达标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并自觉执行消毒制度,有效控制消毒质量。建设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可以维护清洁消毒、细菌污染防范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确保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交叉感染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14-20]。在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日常护理将会趋于标准化、全面化及人性化,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也会有所提高。在本研究中,应用干预对策前护理满意度仅达到93.02%,而应用干预对策之后,满意度提升至99.36%,证实了以上观点。
综上,细菌污染可对患者的预后构成威胁,还可能浪费医疗卫生资源,应重视研究输液架表面的细菌污染特点,并重视采用护理干预对策切断细菌污染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秀华,小林寅喆,陈炜,等. 医务人员手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多重耐药菌的同源性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285-1290.
[2] 杨莎,何柳,杨竹兰,等. 医院感染传播媒介监测与分析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340.
[3] 方红. 静脉用药配置时出现的微粒污染来源和预防[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224-225.
[4] 公冶金燕,王小妹.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口咽部细菌感染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及护理[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2):219-223.
[5] 张冬梅. 巧用废弃输液软袋外包装自制多重耐药菌患者听诊器保护套[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88.
[6] 蒋志平,彭骞,王方杰,等. 基于JCI标准下PIVAS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J]. 儿科药学杂志,2016, 22(3):48-51.
[7] 郑俊福,蔡照华,张鑫,等.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診断的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2):209-213.
[8] 左琼,邬祖霞,王兴兵. 完全性植入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血液科护理的中、短期随访分析[J]. 安徽医药,2015, 19(10):2035-2036.
[9] 车小琼,郭丹,宋甜爽.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血管通路中应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对感染影响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8):2182-2184.
[10] 毛镭篥,肖盟,王贺,等. 全国多中心细菌耐药监测网中血流感染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2):120-125.
[11] 王维颖. 非正压接头联合改良封管法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5, 29(11):4119-4121.
[12] 曹敬荣,陈静,高世超,等. 应用通用引物PCR检测诊断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3):145-149.
[13] 冯旺黎. 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预防堵塞及感染的护理对策[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5(20):158-160.
[14] 李晶,葛鹏,赵晓强,等.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细菌性感染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1):40-42.
[15] 潘宇芬,顾玉琴. 抗生素铝塑瓶盖启封后瓶塞消毒与否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5,30(19):59-60.
[16] 王静. 医院键盘、鼠标细菌污染现状调查分析[J]. 甘肃医药,2015,34(9):655-658.
[17] 沈辉,蔡恩茂. 上海市长宁区4 家医疗机构键盘和鼠标污染状况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29-30.
[18] 邱方城,王崇玉. 医护洗手后葡萄球菌带菌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0-301.
[19] 吴安华,文细毛,李春辉,等. 2012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报告[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8-9.
[20] 吴安华,李春辉,文细毛,等. 2010年中国740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7-11.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