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讲”起来!

2017-03-02 19:10周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词句寓言讲故事

周亮

【教学案例】

一、整合提问,试讲故事

1.以提问助思疑:课件出示预学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

2.借问题理结构:对疑问实施分层处理,指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故事梗概。

3.用问题串故事:把所提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试着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会提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用意,一是通过预学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问;二是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分层处理,提升提问效果。具体来说,第一步主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学有思”的意识;第二步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利用问题,把问题与学习的内容统整起来,让问题为学习服务;第三步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进行试讲,它既是一个说故事主要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练习概括能力的过程,这是符合寓言这类文体的学习特征的。)

二、品读典型,学讲故事

(一)整体品读

教师设问:“读读故事的第2、3、4自然段,读到吸引你的地方,就把它画出来、圈出来,然后再读读,想想它为什么吸引你。”

(二)第2自然段学习

1.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随文识字。

(2)关注动作:躺、睁、注视。从“躺”的地点、“睁”的时间、“注视”的姿态感受纪昌训练的艰辛,以此感知人物的形象。

(3)视频体验。

(4)情境串讲。

2.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读悟相随,读懂“到家”。

(2)比较体会,感受“夸张”。

(3)合作练讲,融入“想象”。

3.小结语言特色:手段夸张、语言生动。

(三)第3自然段学习

赏读要求:读读故事的第3自然段,和第一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为何吸引着你?

1.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一:有序。

预设:两次练习都是循着“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样”的线索来讲的。

2.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二:生动。

预设:都关注细节,如“盯、每天、聚精会神”;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三:人物品质。

预设:都表现出纪昌勤奋、刻苦、执着的品质(关注寓言揭示的道理的丰富性与取向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紧紧围绕着“品语言、讲故事”展开。本则寓言从语言上来说最可能吸引学生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针刺眼皮,眼睛一眨不眨;二是把小虱子看得大如车轮。这两处的夸张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情节上来说两次练习的叙述线索相同,都是“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样”,这种有差异的反复把故事叙述得有起伏、有可听性,所以找“相同”的步骤,不只是让学生找出相同点,更是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相同有什么好处”,从而为讲好故事做好铺垫。另外,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本环节遵循先学语言再讲故事的原则,引导学生赏析完故事语言的魅力后,再学着抓住这些精彩的细节,把故事中的每一个场景练习讲一讲,为下一环节讲整个故事做好准备。)

三、运用语言,练讲故事

1.聚焦关键词句。课文中描写纪昌练习效果的词句有很多。请学生快速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2.排序梳理线索。请学生把下面这些短句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排个次序。

3.小组练展复述。循着这样的线索,四人小组里分分工,每个人选一个或几个部分自己先练着讲讲,然后四个人再试着把整个故事合起来讲一讲。

(1)明确分工,个体练讲。(此过程中教师需协助分工,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领到适合他讲的故事内容)

(2)合作“彩排”,练讲故事。(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讲好整个故事,如什么地方可以重点渲染一下,什么时间可以作一些语音语调的变化或肢体语言的插入等)

(3)展评交流,讲好故事。(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集体评议,通过师评、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渗透讲好故事的“技巧”,化“教”为“学”,变“读”为“讲”)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讲故事”,锤炼学生的讲故事功力。第一步找出描述练习效果的词句;第二步通过排序梳理整个故事的线索,为学生讲好故事“搭扶手”;第三步先小組分工进行个体练习,再小组合作共讲故事。整个过程旨在引导学生有序、有趣、有条理地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出来。)

四、释疑激趣,续讲故事

1.回顾预学,再看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读了之后还是不太明白,刚才我们又一起学习了课文,现在弄明白了吗?

2.回顾所学,激趣导读:关于纪昌学射,在《列子·汤问》里还有这样一段叙述。(课件出示:纪昌贯虱)这个故事里又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更多精彩的寓言尽在此书中,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悟一悟,更可以试着讲一讲。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是回顾,一方面是导读。对于问题,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想用但学生其实已经解决的一些“假问题”,而要关注学生半知半解或未知未解的“真问题”,在课堂内给时间、给空间,让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预学单上的未解之问,为什么之前一直隐而不提,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解开这些未解之谜,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而导读则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有兴趣再去学更多的故事,有意愿再去讲这样的故事,它是对课堂的一种延伸,是将学生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独立阅读的一座桥梁。任何时候,教师都必须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与行为。)

【教学说明与思考】

综览人教版教材编排的寓言(共5课8则)可以发现,不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编者都把讲故事列为课后习题或是预设的学习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寓言文体的教学特征,寓言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关键还在于讲好了故事。因此,紧扣“讲故事”这一语用训练点展开教学,让学生把故事“讲”起来,既是寓言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在整体把握中“试”讲故事:讲清楚梗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指出,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把握呢?寓言属于叙事性文体的范畴,但凡此类文体把握其主要内容,便要考虑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案例中教师借助对预学单上学生的提问的归类处理,帮助学生理清了教学难点、事件三要素和文本段落的对应关系,弄清了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又借助问题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讲一讲故事的梗概。这既是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操练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二、在言语内化中“学”讲故事:讲生动细节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是一、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寓言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沉潜到对提示寓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中,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咀嚼、品味,水到渠成地让学生领悟寓意。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着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案例中,对“躺”“注视”“睁”的细节揣摩,对“针刺眼皮,眼睛一眨不眨”“虱子大如车轮”的表达体会,对“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样”的情节推敲,都是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细节、感知形象、理解寓意,通过讲好故事中的每一个场景,为讲整个故事做好准备。当然在“学”讲故事过程中,教师要记得鼓励和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合理添加情节。

三、在合作操练中“练”讲故事:讲圆满情节

讲故事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但不能纯粹地为讲故事而講故事,教学中更要注意的是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有了“试”讲、“学”讲的铺垫,学生对故事整体和细节的把握都已心中有数,但对于如何有序、生动地讲好整个故事,还需要教师搭把手。“练”讲故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练习效果的词句并排序梳理,形成情节线索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故事讲出来。这个过程,先小组练习着讲,再小组合作展示着讲,既有方法的指引,又有能力的锤炼。经历“练”讲,学生进一步内化了文本语言,习得了讲一个完整故事的方法。会读一篇文章,就会读一类文章,这就是方法;能讲一个故事,就能讲一类故事,这就是能力。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

四、在导读索引下“续”讲故事:愿意讲更多的故事

教材只是个例子。例子用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习得方法与技能,有没有受到人文的感染与情操的陶冶,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有没有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冲动。教师通过导读,促使学生生成主动阅读的意愿,以一则故事的阅读带动一类故事的阅读。“续”讲故事让学生走出课堂后愿意去读更多的寓言,愿意去讲更多的故事给更多的人听。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000)

猜你喜欢
词句寓言讲故事
时装寓言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讲故事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