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活力数学课堂的构建

2017-03-02 18:14王静
考试周刊 2017年105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就课堂教学来说,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够找到共同或者相近的评价标准。这里,本文主要以活力课堂的打造为话题,展开探究和论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力课堂;构建策略

对于课堂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评判标准自然有所侧重。在笔者看来,一节课是不是充满着生机,焕发着无限的活力,这就是我们评价课堂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指标。由此看来,构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的一个自觉实践行动。那么,初中数学课应该怎样去打造这种课堂呢?

一、 制造冲突,激发学生主动介入课堂

我们衡量活力课堂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没有介入课堂学习,具体学习情况如何,要看学生介入课堂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们教师具体都采取哪些举措来促使学生来介入课堂学习。就教师采取的措施来看,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能扣到学生的心坎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制造一定的冲突。一般而言,这一冲突,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相关方面要都有所感知;另一方面,相关方面存在着意见上的相左或者直接对立,而且这些不一致之间客观上让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又决定了这一过程的着眼点。

教学“8.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进入主题。主要是通过设计问题情境:(1)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约分的吗?(2)我们知道分数能够约分,那么,分式能否约分呢?如果能够,又该怎样进行约分呢?你能试着说出你的根据吗?第二环节:例题教学。例题分為两类:(1)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该怎样约分?(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该怎样约分?

上述第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对分数进行约分,而对于分式能否约分,就在认知层面产生了自然的冲突,此时的学生大都很想“尝试”一下,很想说说自己对于分式约分这样一个问题的看法。而第二环节的设计,两个例题,分别代表两个类型。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笔者紧跟着又抛出一个问题(问题是分式约分约去了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让他们进行反思。这样,又进一步打破了他们原有认知的自我满足,促使他们“不得不”再次探索,这就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

二、 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经历活动探究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教学活动之前,对于可能要达到的效果估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相关活动,建立在一定的特定层面之上。这一特定层面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往往表现为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这一储备既有经过努力必须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还要有历经课堂活动所获得的相关体验。基于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或者具体活动时,就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再次经历探究过程。

这样的环节多是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比如什么是分式约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理解。怎样去引导学生做到正确理解这一含义(或者概念)呢?这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来完成。就这一问题而言,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其一表现为由一事物A而想到和该事物有一定关联的事物B这样一种思想活动;其一表现为利用两种事物或者现象在一些方面特点上所具有相似性,推论出这两种事物在其他特点上也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在此之前,一定的行为个体没有发现罢了。

再比如,对于分式通分这一概念的教学,也应有学生自主得出为最佳选择。当然,这里也还是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导:1. 给出三个分式,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且试着将它们分别化为最简分数的形式;2. 将约分后得到的分式变形,具体要求是让它们的分母相同;3. 要求学生为这一变形命名。并且说出之所以如此命名的理由。这样的过程,有学生观察,有学生的思考和归纳,全程教师没有代言,只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虽然,这样的引导有点“步步逼迫”。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联想、通过类比等思维路径自己得出结论。

三、 给足时间,营造学生主动参与情境

无论设计怎样的活动,无论介入怎样的方法,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保障。比如说,我们提问学生,最要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这样才又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甚至是我们所没有预料到的精彩的答案。同样,我们还要尽量给学生均等的机会。一个小小的提问道道就这么多,而对于复杂性较高的情境活动而言,要求更高,不光是时间上,机会上还有其他。

比如,给出一个关于x方程的解,然后让学生求一代数式的值,这是常见的一种题型。如果放在专题复习时,我们只让学生求解,相信大多学生都能轻松的解决。但是,这可是草率之举。这时,我们不妨在由题生题,进一步追问:求代数式时该怎样做才能简便呢?这样就把个别现象提升到普遍规律。所以说,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时间来保障。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问题一提出,就紧接着让学生回答。这是很不好的一种想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自己。这样,他有时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事实上,很多时候,放给学生却远远不是这样。

综上所述,单就课堂教学而言,如果说我们教师有否差距,差距在哪,笔者认为差距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的让学生去经历。学生真正经历了,这样的课堂自然就会充满无穷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世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代教育,2016(2):70.

[2]徐娟.践行行知思想,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吉林教育,2010(11)116.

作者简介:王静,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睢宁县高集中学。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中数学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