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2017-03-02 00:41:09杨小颜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人畜传染源病原体

杨小颜

(甘肃省迭部县动物疫控中心,甘肃迭部747400)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杨小颜

(甘肃省迭部县动物疫控中心,甘肃迭部747400)

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且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安全。新形势下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采取措施,在防控人畜共患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控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虽然处于散发状态,但涉及的省份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特别是布鲁氏杆菌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绝不能掉以轻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1 人畜共患病的特点

人畜共患病的特点如下:一是有病原体;二是具有潜伏期和特征性临床症状;三是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在易感动物群中传播感染,造成发病。条件适宜时,造成蔓延流行;四是被感染动物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有后继免疫性。

2 人畜共患病防治原则

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原则主要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畜体抵抗力以抵御感染和传染。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切断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途径;切断动物和人的互传环节;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

2.1 传染源

传染源指的是凡是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持续向外界排毒的动物。简言之,就是带毒动物。传染源包括患传染病的动物,病原携带者及患人畜共患病的病人。一般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排毒量大,且毒性强。排毒从感染开始,持续整个发病过程,比较明显。而有些传染源作为隐形感染者,健康带毒者,初愈者,虽然排毒量小,毒力弱,但因其真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成为危险的传染源。根据带毒强弱和时间长短,应及时采取措施消灭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新的动物的途径,其方式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接触传播,它是不借助外界条件,由带毒者与健康者直接接触引起(交配,舔,咬,哺乳等),如马媾疫、狂犬病等。间接性传播是病原体借助传播媒介传播,包括经空气、污染物、土壤及活的媒介等传播。人也可作为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传染源,可传播结核、布鲁氏秆菌病、鼻疽等。通过了解传染源排毒量的大小和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可制定防治的具体措施。

3 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免疫预防

免疫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体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一般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物质的,其免疫能力是由机体天然的,非特异防御屏障和特殊生理功能与解剖结构所决定的,是进行人工免疫的基本条件。特异性免疫不是对所有微生物,而是针对刺激其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有天然自动免疫和人工自动免疫。天然自动免疫是患病动物康复后,对病原体所具有的特异性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人工注射疫苗而产生的免疫。在人畜共患病防治中,应加强对动物疫苗的注射,强化免疫接种,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3.2 消灭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主要有媒介昆虫和野生动物。媒介昆虫有蜱、蚊、蝇等。野生动物主要是鼠类,它具有易感性,传播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等。它还可以机械地传播疫病,如猪瘟和口蹄疫等。防治措施主要是杀虫、灭鼠,切断传染病源。一是搞好畜禽栏舍附近的环境卫生。经常清除垃圾、杂物等,搞好畜禽栏舍外面的环境卫生。二是灭蚊蝇。保持畜禽栏舍有良好的通风,使用杀虫药如蝇毒磷等,每月喷洒2次。使用黑光灯效果也好。三是防鼠灭鼠,可采用捕鼠夹捕杀和使用毒鼠药。

3.3 治疗

人畜共患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其目的是减少损失,防止疫病扩散。其治疗的原则是:对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治疗时应在严密封锁或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绝不能使被治疗的患病动物成为散播病原的传染源,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4 消毒、检疫隔离、封锁等措施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畜体表面及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它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发生疫病期间,应对病畜的圈舍、粪便及污染的用具等物体和人居住的环境随时进行消毒。当全部病畜痊愈或死亡后,应对患病动物接触过的一切器物,栏(圈)舍、场所以及痊愈动物的体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检疫也是防止疫病传入、传出的重要措施。可依据临床经验和采取必要的血清学反应方法等,如结核可用变态反应检查。对检查的患病动物要淘汰。对引进的动物应坚持从非疫区,并免疫接种。新引进的动物应放入隔离舍内进行观察。检疫后,病畜禽和同群禽应立即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疑似病畜禽应分别隔离,加强观察,及时分化。隔离期限依传染病的种类不同而异,经过观察确定健康后,方可解除隔离。封锁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疫区向安全地区传播。在封锁区内采取的措施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环节,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治疗。对封锁区内的病死畜禽一律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处理。在封锁区周围的道路还应设立监督检查和消毒站。

4 捕杀屠宰

捕杀屠宰是为了控制已经发生的传染病,要因地制宜,根据人畜共患病每种传染病在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流行特点而采取措施,未经兽医卫生监督员或检疫人员许可,不得随意屠宰患病动物,不得剖检尸体,更不能食用,尤其是人畜共患病,严防传播扩散,一旦动物发生有如猪丹毒、炭疽病、结核病、口蹄疫、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时,捕杀屠宰要严格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法规、规章有关规定处理。□

S851.33

B

1004-5090(2017)08-0043-02

猜你喜欢
人畜传染源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2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7:58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感染人畜共患病的调查与思考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性
新农村(2014年4期)2015-01-29 00:03:08
浅谈结核病的检验与防治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