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混迹文学圈多年,也辛辛苦苦发表了百多万文字,但我始终没有跻身“名家”行列,且与此目标渐行渐远,几无希望。一次笔会上,酒足饭饱之际,一资深文学前辈为我指点迷津:“老弟,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没才华,而是因为你进错了行。杂文随笔是方寸之地,任你再怎么翻转腾挪,也整不出大名堂。”
方寸之地,即地盘太小,空间有限,螺蛳壳里做道场——难有大局面。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就以文学圈为例,远的且不论,这几十年爆得大名的,几乎都是长篇小说家,因为这一领域地盘广袤,引人注目,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坚持写,一不留神就成了大家巨匠,甚至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其他文学品种,不过方寸之地,天窄地狭,很难获得这样的辉煌。
可是,方寸之地就绝对没有前途,绝对出不了大家泰斗,绝对会冷冷清清吗?其实未必,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干出大作为的,在方寸之地收获精品硕果的,也大有人在,历代不绝。
鲁迅先生的杂文,每篇多者千把字,少者三四百字,但他却在这方寸之地把文章做足,火候做够,投枪匕首所向无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最后成了一代文宗,在“鲁郭茅巴老曹”的大师队伍里挂头块招牌。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也是文坛一绝。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精巧合理,典型细节选用真实可信,叙事抒情的手法如行云流水。最出色的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成了传世之作,方寸之地,春光无限。
文学之外,在方寸之地大放异彩的也不乏其人。天津有个“泥人张”,北京有个“王麻子剪刀”,上海有个做“国民钢笔”的刘根敏,河南有个名丑叫牛得草,乔清秀唱坠子成了“坠子皇后”,赵丽蓉演小品登峰造极被誉为“小品王”,何雯娜在奥运会技压群芳成了“蹦床公主”,他们都是在不显眼的小地盘上辛勤耕耘,春种秋收,精益求精,施展绣花功夫,最终都成了一时名流,硬是在方寸之地收获了真金白银,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有个远房亲戚,在县城里开一家酱牛肉店,已传了五代人,有了百年历史。门脸不大,只有三间平房,一间是厨房制作间,一间是营业室,一间是仓库,典型的方寸之地。但因他家的牛肉味道独特,色泽漂亮,价钱公道,而且从不缺斤短两,也从没人吃坏过肚子,因而名声在外,生意好得出奇,顾客每天都排成长队,供不应求。他家就靠卖牛肉养活了几代人,而且活得很滋润。我回老家时,他送我十多斤酱牛肉,我无以回报,给他写了几句打油诗:“种好方寸地,不辞四季忙;虽非膏腴田,犹得一年粮。”
现如今,世界人口呈爆炸态势,发展地盘却注定越来越少,人均面积在日益下降,这就要求人们与时俱进,适者生存,若占据不了丰田沃野,就得学会在方寸之地上大作文章。给一块泥巴,你就得像泥人张那样,捏啥像啥,惟妙惟肖;给一支秃笔,你就得像鲁迅那样,笔走龙蛇,写出锦绣文章;给三尺龙泉,你就得像刘邦那样,无所畏惧,力斩白蛇;给七尺讲台,你就得像那些名师一样,口灿莲花,滔滔不绝;给个听诊器,你就应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给个方向盘,你就应开稳开好,为乘客负责……努力经营好这方寸之地,小则可养家糊口,衣食无忧,大则可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君不见,讲台虽小,却走出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华罗庚等一干大师泰斗,谁说方寸之地不可有为?
种好方寸地,自有回报日,需要的是信心、恒心、耐心、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