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晨
先模仿中央电视台戏剧大赛的出题模式出一道选择题,不过这道题不是戏剧方面的,而是教育方面的:1946年,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当校长。艺术专科学校分三个年级。请问,当时兼任教师的徐悲鸿教几年级?有三个答案供选择:1.一年级;2.二年级,3.三年级。你一定会选择三年级。因为三年级是毕业班。
这种选择是有一定依据的。哪个学校的校长不把最强的师资放到高年级、放到毕业班?再说了,时下的大学乃至中学,哪一所学校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不是把最强的安排在毕业班,次之的安排在二年级,最差的放在一年级?依照经验,从现今追朔以往,也会选择第三个答案呀!
可是很遗憾,这一选择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一年级。
实际情况是,作为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一校之长,又是全国知名国画大师的徐悲鸿选择的是亲授一年级课程。一年级的课程是最简单也最基础的。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由徐悲鸿大师一一亲手教授。这还不算,他还要时不时地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则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的基础打好、好习惯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可能有人会说:国画大师教一年级新生,岂不是大材小用了?可徐悲鸿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而绘画教育更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要遵循它的规律才行。新生学画的初始阶段,如果由名师执教,把基础打正打牢,那么新生的起点一定会更高更稳,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大师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反观今日之学校教育,“升学率”简直成为了教学考评的唯一标准,开蒙启智呢?则只能排在后头了。在这种思路之下,名师带高年级、毕业班,向高升学率发起冲击,才是正经,才算是“用其所当”“好钢用在刀刃上”,至于一年级的新生嘛,忙什么,他们离着毕业还早着那,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带着慢慢地糊弄着再说吧!待到了三年级,才由名教师上马带班。当然了,此时名师走马上任,已不再是传技艺、打基础,而只能是临阵磨枪——练练往届的试题,再教教学生猜题、赌题、押题的技巧,也就快到“大考”了。也是,一年不到的时间,还能教些什么呢?!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想当年,那些新生得由徐悲鸿大师亲自启智授业,该是多大的福分啊!而今日之学子,也就只有羡慕、感叹的份儿了。
羡慕、感叹之余,更多的应该是反思:与其让我们的名师挂名任教毕业班去做应试教育“临阵磨枪”的无用功,还真不如像昔日徐悲鸿大师那样,让名师多做做给学生打基础、练基本功的术业专攻,把学生培养成富学、实用的人才,以不枉名师的名头,也不至于名师的名下反酿出误人子弟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