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扬
摘 要:赏识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赏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势在必行, 它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高校改革教育方法中的积极因素之一。
关键词: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人人都希望被赏识与肯定,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的心智正处在快速成长、成熟的发展时期,同时自我评价能力较低,相比较社会普通人群,他们更需要得到父母、同学、朋友特别是老师的赏识。[1]
一、赏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95 后”大学生正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95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绝大多数的“95后”大学生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祖辈和父辈所创造的条件使得这一批新生代没有经历任何苦难和磨砺,家庭给予他们的总是“有求必应”,导致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小小的失败都有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创伤。其次,由于教育方式的转变,大部分“95后”学生的成长都是伴随着鼓励与赞扬。在进入大学之后,“95后”在新环境中更加渴望被称赞、被认同。[2]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决定了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赏识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其一,赏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不断地增强积极方面,抑制其消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善恶观、是非观及荣辱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其二,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很有效的德育方法。赏识教育顺应了当前注重情感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的趋势,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改变教育者硬性灌输的现象。[3]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中国处在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是做“人心”的工作,以往我们过度强调“理”而弱化了“情”,其结果使教育者无法走进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多以“我讲你听,你令我行”的行为模式,总是以说教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久而久之,其后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也会使受教育者失去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满足不了受教育者的多层次需求。[4]
三、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为了更好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好赏识教育,我们提出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和“六个学会”,从而对赏识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原则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赏识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首先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和交往中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知道他们的心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要以真情实感帮助学生,以诚心爱心温暖学生,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深度挖掘受教育者的特点,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赏识”,有的放矢地讲明道理,针对实际释疑解惑,就能让受教育者真正地信服。
原则二:信任学生——学会挖掘
没有信任就没有赏识,也就谈不上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要求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学生信任,只有在爱和信任的熏陶下,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才能用伯乐般的眼光有意识、耐心地寻找、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赏识学生。
原则三:理解學生——学会沟通
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和学生交谈沟通思想,能够加深师生间的关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赏识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的交谈,细心观察学生,对学生的长处、不足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从而实现有针对的赏识教育。
原则四:包容学生——学会反思
要真心实意的去赏识学生,就必须要学会宽容。有些学生常常会犯错误,甚至有意无意地损害老师的尊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宽容对待学生。宽容并不是忍耐,而是用长者气度、师者胸怀谅解学生。然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消除误解,让学生与老师真诚友好的相处。[5]
原则五:激励学生——学会自信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以正激励为主,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赏识教育就是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论学生成绩的优劣,平等地对待,看到学生自身点滴的进步,给予激励表扬,通过心理暗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他们学习中的强劲动力。
原则六:提醒学生——学会批评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既有赏识又有批评的教育,赏识与批评就像鱼儿和水一样缺一不可,受教育者不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同样也需要得到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告诫。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发自内心的自觉改正。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赏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势在必行,它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改革教育方法中的积极因素之一。它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体现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目的。它在高校的实施应用,无疑是高校教育方法的革命,定能推动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丽.浅谈赏识教育[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5) .
[2]尹凯丰,高军.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
[3]翟 羽,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4]李 艳,大学生赏识教育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 .
[5]钟 晖,高校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自议[J].韶关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20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