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洁
【编者按】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加古诗词与文言文篇目是各版本新教材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古诗词与文言文的教学与测评研究很有必要。本专辑围绕对古诗词与文言文教学质量测评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刊发了几篇文章,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专题研究的兴趣,促进这个专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当前其教学测评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测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默写型的。单一的形式无法多维、立体地检测出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更难以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改进,同时,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目标的随意性。怎么才能多元和立体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测试?本文就如何丰富古诗文的测评形式作一些阐述。
一、诵读型
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第一学段“阅读”第5条: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诵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它本身是一种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過诵读可以促进对诗意的理解、诗情的感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但实际上,我们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测评是忽略的,甚至可以说诵读是古诗文测评的盲区。所以,到了高年段,部分学生拿到一首诗后依然读不出停顿和节奏,更不用说能大大方方、字正腔圆地诵读出来。那么,每个学段测评的点在哪里?
1. 第一学段,能大声地、有节奏地诵读,读出古诗文的停顿。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测评要求?第一,应该给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信心,所以要把“大声”作为测评要求认真落实下去,这样能大大减少学生诵读时不敢出声的现象,还能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之美。第二,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实际上已经会读一些浅显的诗文,但是很多学生诵读时有拖调的习惯,不注意停顿和节奏,所以把“读出停顿”作为第一学段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要求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充分把握古诗文停顿的特点。
2. 第二学段,能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做到音断气连,读出古诗文的味道。为什么要做到自然地、有感情地诵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年段学生的阅读目标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在诵读时喜欢拿腔拿调,不那么自然,而真正的诵读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为什么要做到音断气连?这个要求是在低年级能读出停顿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更是对读出古诗文独特味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3. 第三学段,能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字正腔圆地读出语调、韵律、节奏,表情自然、动作大方。第一,这样的要求,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第7条的阐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二,表情和动作是诵读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诵读的时候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大方,这个要求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如果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能把诵读作为古诗文的一种测评形式,那么就会让学生浸润在古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中,促进学生把握古诗文诵读的语感,在提高诵读水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二、“语用”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以,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这也是古诗文测评需要达到的一个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去测评。
1. 书面运用。
这一种测评,可以创设情境或相关场景,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古诗文。比如,“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说:‘?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孩子,你可要珍惜啊!”这里学生可以填写学过的《锄禾》中的千古名句。又如,“当我们独自在外地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或许还会吟出唐代诗人王维在《?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中的‘?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摇。”再如,“看,那火红的枫叶好像一团团火焰,富有生机,怪不得杜牧会吟出这样的诗句:‘?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运用,才是真正的学会。运用这种方式测评,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领会诗句的意思,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古诗文,还能让学生知道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说了一个最普遍的道理,传递了一份亘古不变的真情。
2. 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就是给学生提供诗句,让学生来创设情境,并用上诗句说一说。这种测评形式用在中高年级比较合适。比如,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外面礼花绽放,爆竹噼里啪啦乱响,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开始了!有的学生说: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让人不由得低声吟诵起王安石的那句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有的学生说:爆竹一声大地春,家家户户喜洋洋。人们满面笑容,喝着小酒,在春风中沉醉了,这不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吗?
这样测评,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他们要根据诗意创设合适的情境,并把诗文放入句子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 想象交流。
古诗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所以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段情,非常适合用来想象描述画面和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想象画面,并且用语言描述出来。有学生这样描述:看,荷叶一眼望不到边,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微风拂过,像绿色的波浪一样起起伏伏。再看那荷花,分外娇美,特别是那红色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变得更加红艳,让人看了舍不得离开。有学生这样描述:荷叶密密的,绿绿的,一层又一层地伸向远方,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荷花呢,亭亭玉立。在太阳的照耀下,红色的荷花就分外娇艳,像害羞的少女的脸庞。
这样的测评,难道不比单纯地翻译要有意义得多吗?在想象与交流中,诗文的意思明了,意境凸显,极具审美价值,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积累型
背诵、默写、比赛等积累性测评形式,平时教师或多或少也用过,但大多没有在班级中形成氛围,或者说让学生养成习惯。就像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古诗文的积累性测评也应该是定期的,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仪式感,大大增强古诗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當然具体应由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来定。
1. 不拘一格来背诵。
背诵是很多教师一直都用的形式。一般的背诵都是学生到组长那里去背,然后在墙上的背诵一栏中加个五角星之类的标记,表示已经背过了。但是,这样的背诵测评大多是短时性的、应付性的,过后学生未必就能真正记住。怎样打破学生这种背诵过后就一劳永逸的任务观念?可以不断丰富背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致,最终养成功在平时的积累习惯。比如,小组捆绑式背诵,让学生先在组长那里背诵,人人过关以后的那个小组才有资格获得“背诵优胜组”的称号,然后参加全班优胜小组之间的随机性背诵展示。背诵展示可以利用晨会、课前三分钟等时间来进行。这样的背诵测评,温故而知新,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文的内涵,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2. 打破常规来默写。
除了平时常用的全班默写以外,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采用如下几种形式:一是每周一次学生自己默写并校对,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二是同桌互相默写并批阅,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学;第三是期中和期末的全班统一默写测试,教师批阅后作为平时测评成绩记载入册。这几种形式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自主学习意识。
3. 独辟蹊径来比赛。
比赛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可以作为测评的一种辅助形式。比如书写比赛,把每个学生写的诗文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从书写正确、行款整齐等几方面去衡量,赛出优秀作品。再如,小组专题手抄古诗文小报比赛,吟诵春天的《春之诗》,思乡念家的《乡音与亲情》,爱国情怀的《丹心一片》等。还有诗句对对碰比赛、关键词解释比赛等等。
诵读型、“语用”型、积累型的测评形式,是丰富的、多元的、立体的,能不断刺激和激励学生,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充分感受古诗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音韵之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