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主题 创新的运作

2017-03-01 16:34范国强
新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老师教师

范国强

十月榕城,既有艷阳的高照,又有秋风的送爽,既有满树的绿荫,又有丰硕的成果。在这美好时节的10月29~30日,第四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小学语文专场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行。活动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台北教育大学联合举办,《新教师》编辑部、福州市仓山小学承办。海峡两岸的专家、名师以及1300多位一线语文教师欢聚一堂,围绕“把握语文核心素养,注重学习策略指导”的主题,进行了“一次敞开心扉的交流研讨”,共享了这场“跨越海峡的教学盛宴”。三位著名教授做了精彩的讲座,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师》杂志顾问叶澜的“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主题演讲;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湾十二年语文教育纲领研修委员杨裕贸的“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富有想象力的教育学会副会长潘庆玉的“聚焦想象力: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改革”主题演讲。这些讲座既有高端的前沿理论,又有新颖的教学案例;既关注教师的发展状态,又切入当下的核心素养;既有教育原理的分析,又有语文教学的辅导。这些精彩讲座给与会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方向的导引。来自海峡两岸7位名师、新秀演绎了精彩的教学。既有大陆本土的创新课堂,又有海峡对岸的清新教学。真可谓大腕出场、名师云集,主题集中、异彩纷呈。下面就活动中名师、新秀的教学,做扫描与观感。

一、台湾同仁的教学:吹送海峡对岸的清新“海风”

海峡两岸交流研讨的重要特征和独特价值,就在“海峡两岸”四个字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的语文教学显示出较大差异。台湾小学语文是怎么教的,这对大部分无法“漂洋过海”的普通教师来说,是神秘而新奇的,以致有“窥窃”的欲望。这也是每次活动,总会一呼“千”应、观者如潮的原因之一。“差异是一种资源”。海峡两岸语文教学上的差异,成了两岸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资源。本次活动中来自宝岛台湾的两位教师展示的两节公开课,向我们吹送了海峡对岸的清新“海风”,带给我们如何凸显语文本体、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诸多启迪。

1. 陈彦冲老师执教的《耶诞礼物》:阅读策略的精准定位与精确落实。

陈彦冲老师是新北市板桥区莒光小学教师,他执教的台湾南一版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作家风华”第十课欧·亨利短篇小说《耶诞礼物》,有以下突出特点。

(1)语文核心目标定位精准。

陈彦冲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核心目标定位为阅读理解的重要策略之一——“预测”,“引领孩子们运用其背景知识与文本讯息间的协调性,评估文章内容后,试着找出文本中可能埋下的伏笔,提出多重假设并逐一检核”。“使其能在阅读中证实自己的预测,进而产生成就感或是未能预测正确时所收惊喜”,从而“唤起大脑主动阅读,激起阅读兴趣”。这种目标定位,对于小说文本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精确、具体而合适的。执教者所作的说明中,已经蕴含着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策略,也指出了这种阅读策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长效作用——“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2)教学实施过程精确集中。

陈老师的整个教学,几乎是心无旁骛地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层层剥笋地揭开“预测”的面纱。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陈老师都分别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处停下来,让学生说出自己此时的预测,并追问是在什么地方、根据什么做出的,再相应小结预测的类别:或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平时的社会见闻,或是课文的内容情境。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学生预测的结果与文本内容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关联。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要如何对待自己的预测结果:如果与预测相吻合,表明自己线索掌握正确并与作者想法一致;如果与预测不符,则有改写故事的可能,带来自己的创造。在学习“预测”的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课堂总结时,不但梳理了语文学习收获,也进行了人文教育,做到在语文技能学习的同时,进行灵魂的打造。就这样,“预测”这一小说阅读理解的策略,融进学生的个体语文经验,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周理慧执教的《寻隐者不遇》:诗情诗境的建构解构与诗心唤醒。

周理慧老师也是新北市板桥区莒光小学教师,她执教的是台湾南一版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作家风华”第八课《漫游诗情》“三首五言绝句”中的最后一首《寻隐者不遇》。资料显示,这首诗“编入习作的阅读指导”,同时还纳入洛夫和余光中以对贾岛原作的同名解构新作。本课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这首古诗和现代诗人同名诗作的深入阅读,“对作品再解构,重新定义,联结经验,形成一种新的创造性文字”。正是这样,使周老师的这节古诗教学课别具一格。

(1)原诗教学:在场景还原中体会诗歌意境与语言张力。

在学生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句诗中的人物,在诗句中填上主词”。又引入学生熟悉的古诗《清明》互文补充,在学生作答后,用多媒体课件系统呈现“问答”的具体内容;接着让学生思考:“找不到隐者,想象一下他到底去哪里、做了什么?童子为什么说不出师父去哪儿?猜猜寻访不遇的心情。”并抓诗中的“苍松”和“白云”,感悟“隐者”的风骨与高洁;抓住“深”,领悟“隐者”的神秘。这些,不但使学生感悟了这首诗“对话场景”的特征,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悟隐者的神秘和高深,感受本诗的语言张力,为下文“解构”教学打下基础,提供想象的空间。

(2)新诗教学:在对比阅读中融入个人经验与读者创造。

通过洛夫和余光中两首同体现代诗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他们在同题诗歌中表现的不同情感,再思考:他们分别抓住原诗中的哪些地方来想象和描述?并补充他们的生平资料,体悟这些描述与诗人个人经验之间的联系。这些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对大陆的学生也许有点陌生,但是,教师总是循循善诱地让学生有所领悟与思考。最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自己进行再创作,还出示台湾学生的同题诗作,激发学生抒写的信心。

从以上两节课可以看出,台湾教师的教学学科本体更加凸显,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教学更加大胆、到位和有体系,课型和教学风格更加多样;教师的教风也更朴实,与学生之间的心态和对话更平等;课堂氛围也更自由和轻松。这些,无疑是当下大陆语文教学应该吸纳和借鉴的。

二、大陆名师的实践:语文教学思想的创意展示

通过观摩,研习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活动的又一目的。本次登台展示的两位省外语文名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体系和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他们都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风格在新时期的发展。

1. 管建刚老师执教的《陶校长的演讲》:揭示“演讲”和“文本”的言语秘妙。

(1)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框架。

管建刚老师阅读教学的主张是“指向写作”。《陶校长的演讲》是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编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属于实用性文本。这类文本的特征和价值,不在情感的抒写而在实际的效用。而且从“语用”的角度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领悟“对谁演讲”“演讲什么”和“怎样演讲”,其中“怎样演讲”是重点,涉及“篇章结构、句段连接和遣词造句”等。管老师当然深谙此道。因为这篇文本的独特之处是以“问”为主要形式来引发学生思想省醒和行为改进,所以,管老师就以“问”作为教学的总体抓手和框架。

(2)采用多种手法,揣摩表达精妙,渗透人文教育。

一是抓住“问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4个问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弄懂作者所问的4个方面。又从问句的相似中,领悟作者问法的“故意”精心。二是抓住“为什么问”,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首尾的句子,领悟首尾呼应的篇章结构。三是抓住“问”后“怎样办”,精读重点语段,随文理解“自觉持久、“科学合理”“公德”“私德”“‘真人”等重点词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段落结构特点:“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四是进行“问”的选择和排序,感悟段间结构的精妙;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引入中央首长接见外宾的顺序安排,减缓学习的坡度,突破教学的难点。

(3)創设角色氛围,进行“演讲”练习,促进语言内化。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很注重朗读的。但是,这节课中管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朗读或指导朗读,只是在理解有关句段后,要求学生来当校长,用校长的语调和神情来“演讲”。这其实是朗读的极致——让朗读恢复生活本来面目,让语言体现生活的原生形态。而学生也在说得像模像样的“演讲”中积累内化了语言。

2.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夸父追日》:实现“语用”和“文化”的交相辉映。

(1)教学内容确定:兼顾“语用”和“文化”。

周益民老师是诗化语文的首创者之一,后来成为儿童阅读的推广者,他很注重语文教学及儿童阅读中的文化融入。《夸父追日》是个神话故事。作为神话,它有神奇的想象;作为故事,它易于讲述;它从悠远的古代走来,又带上了神圣的色彩;它在靠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必然依附上各种语言载体,产生各种“版本”。周老师深刻理解神话的这些独特之处,确定出“语用学习”和“文化熏陶”相互兼顾的教学目标:运用“理清大结构”与“说清小细节”的方法,讲述这个神话古诗;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与神圣,初步领略中国神话的崇高和壮阔。整节课按照“讲述+拓展”的思路展开教学。

(2)教学过程实施:整合“语用”和“文化”。

一是在掌握故事讲述方法中渗透语言文化。在听教师生动讲述、学生初步把握文本主题后,周老师马上转入本课核心内容的教学,而且不惜花费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大结构”,把故事讲得富有条理;引导学生理解细节内容,把故事讲得丰富生动;同桌练习后上台讲述,在互动评价中提高讲述的技能。接着,周老师用江苏话讲述故事片段,在学生产生新奇感后,要求学生也用福州话讲述。当学生大部分不会说时,周老师适时地告诉学生:方言也是一种文化,保护方言也是保护地方文化。最后出示文言版《夸父追日》,让学生理解诵读,感知故事的又一语言载体和源远流长,感受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二是在故事的解构拓展中感受神话文化。首先出示夸父逐日的4种不同原因资料让学生比较,思考选择“哪种原因更有意思”。这种选择的意义不在答案本身,而在于选择过程中感悟神话的丰富和壮阔;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夸父形象,实现学生对神话文本的解构和创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创造。

课改以来,“语言文字就是一种文化”的口号不绝于耳,但是,实施起来往往空泛和虚无。周老师这节课,把“语言是一种文化”理解得这么具体,落实得这么到位,引导得这么深入浅出,实在难能可贵。

三、福建新秀的课堂:追寻“语文素养”的落地生根

作为在福建举行的观摩研讨活动,举办者当然不会忘记给福建的名师新秀提供平台、展示风采。

1. 陈智文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经典老课的学习中凸显“语文核心”。

(1)内容定位:明确“反复叙述”为核心。

陈智文是福建一位比较成熟的优秀教师。他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也有相应的教学运作和理论构建。本次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被无数公开课演绎过的经典课文,如何在“培育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出的新特色,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新定位。陈老师确定的三点教学目标中,大致对应近年来得到倡导的目标制订的三个方面。一是“语文普通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二是“人文教化目标”:“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三是“语文核心目标”:“感受童话想象的魅力,体会反复叙事的作用”。而且,最后这一点,是课文教学是否凸显学科本体,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学习语文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以“核心目标”为统领,来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

(2)布置自学,理解“反复叙事”的语段。

在这篇文章中,“语文核心目标”所依赖的语段,显然是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语段。陈老师布置的“课中共学单”中,要求学生完成三个操作:一是填表,概括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想象;二是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三是朗读,选择最感动的一次幻想描写,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感知课文(教材)重点的语用方式。

(3)组织交流,感悟“反复叙事”的奥秘。

全班交流时,陈老师通过共学单中“问题二”的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反复叙事讲究排列的顺序;通过每次擦燃火柴异同之处的比较,理解小女孩的越发寒冷和孤独,感悟反复叙事对主题的深化和描写的详略;通过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精读品味,体会小女孩犹豫的心情,进而理解她的“极度贫困”而又“极度寒冷”,感悟段落的结构特征。至此,在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系统学习了反复叙事的“语用”奥秘。

2. 两位后起新秀的课堂:在体现“核心素养”的路上探索前行。

(1)赵舒妮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抓住关键词句表达读书感受。

這节课,力求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首先,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找出自己认为的关键词句,再引导他们从各自找到的众多句子中,进一步关注其中更重要的语句。接着,教师抓住课文中的疑惑点组织学生讨论,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评判学生的理解结果,发挥了关键词句在课文解读中的作用。对课文疑惑点的讨论,教师能够做到“尊重文章基本价值取向前提下的多元”,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也深化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打造,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个体苦学的状态,使他们随时能得到同伴的帮助和鼓励,享受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和人际关系的形成,使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成为优质心理的打造过程,值得倡导和仿效。

(2)钟健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人物特征把握和语言智慧感悟相互交融。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被确定为: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师采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来组织课文主体部分——“细读课文,思考领悟”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精读第一个故事,通过思考、讨论“晏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晏子语言的巧妙及其思维逻辑。再迁移学习其他两个故事中,进一步感悟晏子话语中的言语智慧。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了“此时此刻、此种身份”的晏子,为了保护国家和个人尊严,所说话语的逻辑特征、语式选择和用词分寸,实现了“言语智慧”的感悟和人物特征的把握的同构共生。

活动只有短短两天,研讨却将长久进行。随着海峡两岸教学交流的不断深入,“同根同源同文化”的心理认同也不断地加深,语文教学上的各种“差异”,将不断转化为优质资源,生发长久性的互补。海峡两岸的教师,也将不断地革新语文教学思想、创新语文教学运作,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语文老师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