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二)

2017-03-01 16:36郑金洲
新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师生评价课堂教学

郑金洲

五、教学对象:个性契合

一般来说,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三个层次:(1)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2)每个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独特性,(3)每个人的独立主张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从理想转变为现实。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家的共识。未来的教育应该呈现哪些特征,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人都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应学生需要、满足学生成长为基本的价值追求。这种教育价值观会引导课堂教学向关注学生个性的方向迈进。二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以往的传统教育总体上是重共性轻个性,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机器一样批量生产学生,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张扬;而当前世界正加快向多极化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不同于以往的要求。三是国家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期盼。我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国家的转型发展。未来的教育需要为创新提供动力,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土壤。创新总是和个性结合在一起的,总是与刻板、一统、僵化无缘的。关注个性,就是在关注创新;重视个性,也就是在重视创新。四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张扬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年轻一代的学生生活在网络世界,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个性特征鲜明,自主性强,对外在变化敏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物质条件对他们的制约越来越少,精神自由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育对象的这种变化,要求教育行为作出相应的重大调整。五是现代教育手段的普遍应用为个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知识经验,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六是已有的教育改革试验探索为个性化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基础教育、主体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所有这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生命力的激发、生命价值的实现上,都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予以高度关注。这些改革探索的延续和深化,势必为探寻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教学提供路径和方法。

六、教学氛围:宽松适合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的。氛围和谐宽松,则学生学习欲望强,互动深入,学习深刻,效果明显;氛围对抗或者过于紧张,则学生学习动机弱,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学氛围可以分为环境氛围、人文氛围和心理氛围。环境氛围是由教室空间的设计、装饰等营造出来的感受,人文氛围是课堂上师生言行举止的传播影响,心理氛围是课堂上所呈现的一种综合心理反映。

从未来课堂教学氛围发展的趋势来看,宽松适合是其主要的特征。在环境氛围上,更多的是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人性化设计。比如灵活易拼装的活动桌椅,主要方便学习者根据学习的需求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形状,利于学生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教室中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会成为教学中必备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直接借助于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书写,师生间达到同步互动。在人文氛围上,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教师单独进行知识授受的过程,更多地呈现为师生交往、多维互动的过程;不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多地是以一种学生立场的角度进行的,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心理氛围上,消极的课堂气氛变弱,对抗的课堂气氛减少,积极的课堂氛围越来越普遍。这种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以下明显特征: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七、师生关系:共生和合

华夏文化中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皆由阴阳或者五行之气和合而成。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共生和合,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结伴成长、共同发展,并因此而形成和谐、融合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教师角色定位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变革等,中小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呈日益增强之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由传统的依附关系开始趋向平等,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显现为教育与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共生共融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对话和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共同成长,强调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注重师生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相互依存,师生就是教师与学生所结成的共生体,彼此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师生共同关注作为人之根本的存在意义,共同指向积极的生活。教师从学生的生存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学生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生活。师生之间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彼此面对,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坦诚相见。师生在发展健全人格和丰富知识能力的过程中共同经历、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师生在共历共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八、教学评价:“质”“量”结合

近年来,教学评价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探索上,都有了较大进展。理论研究中,研究者注重探索教育教学评价的规律,并从方法论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上对教育教学评价进行探讨,推进了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关于教学评价的标准,大概有三点已经成为共识,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是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在实践中,广大教师也逐渐认识到,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全面评判教学行为。每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质性的评价和量化的评价都进入教研人员和教师的视野,都成为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方法,“质”“量”结合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形态。比如,在教学评价中,既会有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也会有不直接进入课堂,借助于摄像设备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同时还会有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感受进行回答。“质”探寻意义,“量”分析现象,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反映教学的整体状况和成效。

以上课堂教学发展趋势的判定,主要是基于笔者本人的感受以及对一些数据材料的分析,虽然不见得精确,但大体能反映出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趋势的端倪。

(完)

(责任编辑:林彦 黄哲斌)

猜你喜欢
师生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