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探索“精准科普”之路

2017-03-01 13:31耿倩
科技传播 2016年23期
关键词:融媒体探索

耿倩

摘 要 科普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传媒,因此,传媒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科普工作的成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也逐渐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在融媒体背景下,社会公众的阅读方式也呈现碎片化的现象,人们不再依靠简单的报纸、网站、活动来吸收科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条新“精准科普”之路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 融媒体;精准科普;探索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15-01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的重要平台,当人们遇到问题后,首先会想到利用互联网寻求帮助,对于科普知识也是如此。据《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通过网络搜索科普知识的人群从251万人增加到700多万人[ 1 ],可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科普知识的传播,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科普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1 从垂直灌输转移到跨界沟通

1)授人以渔。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科普,从字面上看,是普及科学知识,但是对于科普的本质,并不是向大众传授科学知识,而是培养大众良好的科学精神,因为在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大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结构有所差异,如果将科学真理强硬的传播给大众,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科学精神传授给大众,让大众自行领悟科学知识,积极探索科学真理,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构建相应的圈子。在融媒体时代,为确保科普的精准,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相应的圈子,利用精准的圈子来实现精准科普。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圈子说话,即相同兴趣的人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圈子,在这个圈子中相互讨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 2 ]。在探索精准科普之路中,也可以构建一个相应的精准科普圈子,先对圈子内的公众传播精准的科学精神,然后让圈子内的公众向其他公众传播科学精神,最后将科学精神传播给更多的大众。

3)发挥全媒体的作用。在全媒体下,有很多信息的传播都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的,由于这些新媒体手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因此,更能引起大众的注意力。与之相比较,科学知识的传播往往会依赖于广播、电视、报纸等手段,这些手段虽然语言表述比较严禁、规范,但是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相比较,这些手段仍缺少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科普知识传播方法——“垂直灌输”法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下科普传播的需求。对此,应该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作用,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图像、文字、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突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采集技术,实现权威专家和广大网友的直接联系,这样才能促进科普精神的更好传播。

2 从单兵作战转移到矩阵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科普知识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需求,也就说传统的单兵作战方式需要改进成矩阵传播,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以融媒体科目栏目《i科学》为例,从节目推出至今已经有了多期内容,这些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社会关注的二甲苯工厂、打击邪教等内容,还包括冰桶挑战、埃博拉疫情等新闻,该节目刚推出,很多网友对此并不了解,但是随着节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熟知《i科学》,并且在《i科学》平台上学到了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对人体的影响、功能水乱象等知识。对于《i科学》的采写,不仅有《光明日报》的记者,也有光明网的记者,而对于稿件的发布,不仅仅在光明网上面,还会通过《光明日报》摘登实现,此外,还会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段进行节目传播,对于节目的报道形式,不仅有文字报道,还有视频报道、图片、新闻等多种手段,《i科学》有时还会与中国科协主办的活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同步进行,实现线上线下共同策应,以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3 ]。从《i科学》节目推出至今可以看出,节目的每一期都邀请了具有权威性的嘉宾或者专业机构进行支撑,在节目过程中,会通过光明网的论坛,与网友进行互动,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单兵作战已经不能满足精准科普发展需求,在精准科普发展中,需要从单兵作战转移到矩阵传播中,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 利用融媒体实现精准科普的措施

对于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个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对科普工作带来的影响很大,在科普传播过程中,如果不能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那么科普创作就难以更好的发挥其解释疑惑的作用,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到精准科普,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在笔者看来,在新时期,精准科普必须充分借助融媒体的优势开展,以《i科学》为例,在话题“国人为何抗拒PX项目”中,节目推出的问题征集阶段中,有超过35 000网友参与进来,为了详细探究在公众日常生活中,PX(二甲苯)产生的影响,《i科学》节目策划出“没有PX的一天”科普体验活动,而活动中的图解新闻转发过4 000多次,单条微博的留言达到500多条[ 4 ]。此外在《i科学》的“新元素鎶、鉝、鈇,君知否?”话题中,栏目通过综合应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以微信、微博、网络、报纸等为矩阵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公众熟悉、了解这些新化学元素,同时光明网还促使“鎶、鉝、鈇”等新词进入方正输入法中,保证这些新词能更加方便的被媒体报道及使用[ 5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网络、智能手机等手段来获取科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提高科普的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使得科普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单向传输科普情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信息时代下,科普是在全体参与、平等互动的情况下实现传播的,其内容较之以往,也更加豐富生动,此外,在传播科普过程中,还应该对科普受众进行划分,实现科普信息的精准传播[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群喜欢上移动阅读这一信息获取方式,而对于科普阅读方式,也从深阅读、宏阅读、完整阅读转变为浅阅读、微阅读、碎片阅读,这就导致科普的写作方式也发生相应改变,在科普创作过程中,应该多创作一些接地气、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以此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4 结论

科普对于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在融媒体时代,为确保精准科普的实现,要将传统的垂直灌输转变为跨界沟通,从单兵作战转移到矩阵传播,并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促进精准科普的全面实施,这样才能将科普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受众,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战钊.在融媒体时代探索“精准科普”之路——来自融媒体科普栏目《i科学》的启示[J].博览群书,2015(3):32-33.

[2]白亚峰.从受众体验谈科普活动传播[J].科技资讯,2015,13(11):122-123.

[3]赵谊伶,曾铁.重视完善科普细部 保证大牌晚报文化品质——兼说2013年8月、7月《新民晚报》科普小疵[J].科技传播,2014(2):97-98.

[4]石志媛,李欣雁.融媒体时代科普资源建设不掉队[J].科技与创新,2015(5):23-24.

[5]李立波.媒介融合 建设科技多媒体传播平台[J].科技传播,2010(4):199-201.

[6]白理.新媒体视野下的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7):131-133.

猜你喜欢
融媒体探索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