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如蜜+洪萍
摘 要 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科学文化传播已经从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科普,进一步转变成支撑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单向地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新发现和新技术到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互动。网絡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的出现,为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方式和平台。本文以科学文化传播为例,从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与新媒体的特点切入,实例探究新媒体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群众文化工作;科学传播;新媒体;互动平台;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75-02
在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上举办的圆桌会“将科学研究进行到底”中,有人提出“中国的科普教育和外国相比存在怎样的差距”,回复评论里有一条非常有趣:“看看父母的微信朋友圈”[ 1 ]。从这一问一答可看出,一方面,国内目前科普工作影响力不够、认知度不广。另一方面,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科学传播工作其实可以从这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事实中寻求突破。
1 以科学传播为例探讨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与困境
1.1 群众文化工作与科学传播的概念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文化的有关部门、专门机构和工作者所从事的领导、指导、管理、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化活动
的社会化行为[ 2 ]。
2008年,在《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8)》的首发式上,科学传播界的学者以及科技决策部门领导,给出了目前“科学传播”的涵义。科学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1.2 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
1.2.1 政府起主导作用
从群众文化工作和科学传播的概念中可看出,在国家层面,政府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比如,科学技术协会就是科学传播工作的主要提供者。群众文化工作是一对多的,政府作为管理者,承担着绝大部分的推进工作。
1.2.2 面向全社会
群众性是群众文化在其主体方面所固有的显著特征,群众性表明群众文化是群众所应拥有和享受的精神文化,要求社会的群众文化供给、服务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社会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社会的一切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符合群众的意愿[3]。
1.2.3 需要固定载体
群众文化工作既由政府主导,那就有与之对应的传播单位,比如科学传播主要由科学技术协会承担。传播单位必须具备固定的场所以及必要的传播渠道和手段,比如利用科技馆举办展览、讲座与科普活动等,承载着向大众宣传科学文化的重任。
1.3 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困境
群众文化工作现在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群众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因为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断发展的,也是多样的,而群众文化产品的新形势、新内容不多,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陈旧单一,相关部门主观倾向严重,群众文化的产品供给脱离群众文化需求。
目前科学文化传播主要依托于各级科协及下属科技馆,主要组织形式为讲座、展览,科普进学校、社区,科技下乡等,尽管已经从多角度出发,涵盖多种途径,但仍然存在着受众面太窄、传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亟需寻求新的突破点与传播手段。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经逐渐通过手机终端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普及率也包括了各年龄层,不乏是一种新的科学文化传播手段。
2 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
2.1 新媒体的定义
如何定义新媒体,从法国学者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到美国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再到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字等等,各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式答案。究其一点,“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的、不断更新的概念,因此无法给出完全不变的定义。正如广播之于印刷媒介是一种新媒体,微信公众号之于广播又是一种新媒体。新媒体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与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在于传播技术的革命,即以多媒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多种传播手段所创造的全新的媒体形态,如博客、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并在原有的媒体传播方式基础上产生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与传播风格的媒体,如交互电视、楼宇电视等,这些媒体媒介的特征是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媒体[ 4 ]。
2.2 新媒体的特点
2.2.1 网络化与交互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明颠覆了传统的纸媒传播,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扁平化。信息的传递不再单向、固定、中心化,而呈现出网络结构,没有单一固定的信源,而是分布式的,主要表现为互动与融合。
2.2.2 数字化与即时性
网络化使得所有信息均可数字化,一条新闻,只要通过编辑上传,就能通过点击、转发等迅速传播与发酵。经过移动终端,很多信息资源能够即时共享,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使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便捷。
2.2.3 多媒体与超文本
因为信息的数字化,所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整合在一个文本中进行传播,甚至可以扩展开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多元化、全方位,同时也保证源信息的完整性。
3 新媒体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政府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困境,扩大受众面,通过加强社会影响力来加强传播效果。
3.1 打造正规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
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可利用新媒体拓展群众文化传播范围:建立群众文化信息传输网络,搭建群众文化信息沟通交流平台;进行群众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建立群众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群众文化服务网站、官方博客(微博),及时发布和传播群众文化动态信息;拓宽群众文化服务范围,开设网上展览、网上辅导、网上授课等服务。同时,因为新媒体公众认证机制,并有政府公信力背书,可以确保信息的输出渠道的正规性。
以科协的科普工作为例,科技馆作为科普宣传实体,可以利用场馆开设展览、讲座等活动,但是正因为场馆空间的固定性,使得科学传播僅限于小范围,如果想要扩大受影响人数,就只能在时间上无限延长并不断重复展览与讲座内容,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倘若建设一个网上平台,将每期展览、讲座内容数字化存放,开设虚拟展览馆、虚拟讲台,并打通各类网络终端,既可以保证展览内容线下线上的一致性,实体展览按时布展撤展,同时也可以保证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参加活动的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科普内容,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仍能根据需要追溯回看。这样,科普宣传实体的内容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降低宣传成本并提高宣传力度。
3.2 提供和谐互动平台,实现服务社会化
因为群众文化服务机构通常并不设立一线窗口单位,因而缺少了很多与群众直面交流的机会,但工作的性质又要求群文工作深入群众,依照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迫于人员的匮乏,群文工作无法完全实现社会化。但是新媒体的使用就可以打破这一僵局,利用网络的扁平化特征设立虚拟的一线窗口,通过官方账号、互动平台将服务机构与文化受众对接,真正实现群众文化服务社会化。
科协经常举办科学讲座、科技培训等活动,但如何选题始终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很难在保证活动即时性的同时迎合所有受众的意愿。但是开设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账号后,可以通过发起问卷调查、筛选回复数据等手段,罗列出公众倾向的话题,并及时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受众解决问题,让科学传播、科技推广真正落地。
3.3 整合信息资源碎片,确保传播一致性
不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往往都是以多点碎片状态存在的,如果不能尽可能将所有碎片拼接在一起,就有可能造成盲人摸象的后果,这个问题在科学文化传播中尤其明显。新媒体的网络特点使得任何信息都有可追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将有关的链接、图片、视频、文字都整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还原被传播对象,甚至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评论不同介绍都可保留,让公众有对比有选择。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之后杭州科协开展了一系列与青蒿素相关的科学讲座与展览普及,在活动中面对“是否意味着中医获得肯定”“青蒿素的萃取争议”等问题,受邀的科学家都一一作了回答,尽管参与活动的记者作了详尽的报道,但也不能完全把所有内容都放进报纸进行传播,那么在取舍中就会有一部分信息丢失。而在科协网站上共享的活动视频,就能完全重现科学家的讲座与回答。可见,新媒体在保证科学传播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上,具备更加严谨的特征。
4 结论
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的特征,结合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前者的作用,对于打破群文工作的限制、拓展受众面、扩大影响力上都有极大的创新意义,但是同时也必须注意随之产生的问题:1)新媒体是把双刃剑,使用者必须保持客观与中立,不能因为个人倾向制造不实的传播信息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各式谣言;2)不能忽视传统的线下传播,群文工作本质上还是要深入群众传播文化,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产生的作用仍远大于单纯的数据交换,比如送科普下乡、送科技培训等等,都需要现场的指导。将传统与新式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参考文献
[1]知乎.[2016-10-13]http://www.zhihu.com/ question/27853929.
[2]石振怀.群众文化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1.
[3]于群,冯守仁.群众文化和群众文化需求.文化馆(站)业务培训指导纲要.2014,9(4):4.
[4]陈锦宣.“新媒体”的定义及其内涵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