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阳
2007年趙迎光到韩国的一个展览会上做翻译,其间参观了一个卖女装的网站,被它的巨大销售额惊呆了。对方老板用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告诉他做电子商务的三个秘诀:第一,要做就做女装;第二,要做就做自己的品牌;第三,做女装就是款式要多,更新要快,性价比要高。
这个秘诀对2001年就开始尝试在淘宝上卖货但毫无起色的赵迎光来说,如醍醐灌顶。回来后他就商量如何在没有本钱的条件下做到女装款式超级丰富,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韩国网站上代购。韩国有3000多个女装品牌,其中比较好的有1000个,如果能够代购这1000个网站的产品,不就解决款式丰富的问题了吗?但是这样一来至少需要三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个是懂韩语的,一个是会做图写文案的,一个是管代购的,这就是买手小组的雏形。以后几年,这样的买手小组就翻倍发展起来,微妙的变化也随着体量变化油然而生。
小组制是公司的发动机
以小组制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是韩都衣舍平台化运营模式的关键。关于这个体系,2008年创业的时候,韩都内部做了大量的讨论:这个体系建立的基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这个体系?
在做韩都的过程中,赵迎光发现了一个问题,互联网其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符合“精益创业”的原则。在传统商业里,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品牌,在全国开了5000家实体店,其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可以见到这个商品,进而做出购买的决定。但是在互联网上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互联网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快速试错的可能性”。低成本,指的是可以按照工厂的最小起订量来采购,这个最小起订量可以是50件,也可以是100件。快速,指的是今天有多少人看了,多少人买了,马上就可以拿到即时的数据进行决策。我一看卖得不好马上降价,这个销售策略转换得非常快,这是互联网的特点。改一改就是几秒钟的事。
既然有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可以基于互联网这种特点,来改变企业的组织?
韩都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设计师、页面制作专员和货品管理专员。设计师就是产品开发人员和选款师,页面制作专员等于是销售导购和视觉人员,货品管理专员就是运营人员。这三个人编为最小的小组,这个小组通过制度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第一是责任。韩都衣舍现有260多个小组,假如2016年要完成10亿元的销售额,是由200个小组来完成的,每个小组理论上要完成500万元。企划中心会跟每个产品小组谈增长率,根据任务额来配备资源额度。比如完成400万元,是200万元的资金额度,因为韩都要求的平均毛利是50%。小组可以用200万元的资金来干这个事情,这是责任。当然责任里面不仅仅是销售额,还有对毛利率的要求,对库存周转率的要求,如果小组毛利率或周转率太低,小组也可能拿不到奖金。小组要把这200万元用好,在符合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让它尽可能产生400万元的销售,这是小组的责任。
第二是小组的权力。小组有什么权力?权力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首先,小组要开发什么款式自己说了算;其次,每个款几个码,每个尺码多少件,小组三人商量;再次,小组自己决定参加哪些活动,公司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甚至“双11”,参加不参加都是自己定;最后,小组还可以自己确定打折的节奏和深度。基本上一个网店老板的权力都在这儿了。
第三是小组的利益。其实奖励公式很简单,销售额减去费用,乘毛利率,乘提成系数,再乘库存周转系数。公司鼓励大家提升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快的,提成的比例就会多一些。毛利和库存成了每个小组都最关心的两个指标。因此韩都衣舍的库存周转率每年都在提高。
此外,小组制还可以实现产品小组更新自动化。小组中间一定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那么韩都的小组是怎么淘汰的?
两个方向:第一,韩都的小组每天都有业绩的排名。如果你排第一,你会怎么办?你会更加努力。如果你是第二呢?你会想超过第一。如果你是最后一名呢?最后一名的压力也很大,你要努力往前赶,赶一名是一名。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铆足劲地工作。
第二,奖金分配制度。韩都每月的奖金分配权是给到组长的,比如上个月拿了2万元奖金,组长会怎么分配这笔奖金呢?通常情况下,组长会自己留一半,另外两人各5000元。两年后如果继续这么分配,拿5000元的两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想,我也是设计专业出身,我也干两年了,因为你是组长你就拿1万元,不行,我要独立,我要当组长。还有就是最后几名,如果一个小组经营得不好,奖金就非常少,小组成员就想跟着好的小组长干。韩都是允许自由组合的。比如,最好的小组组员出来当组长了,最差的那个出来跟着他干,自由结合。不过韩都有一个规定,组员走了之后,走的人在新的小组拿到奖金后要将10%交给老组长,时间是一年,算是培养费,这样老组长也不会对新走的很讨厌。
这就是小组的基本架构,与传统部门制模式相比,韩都小组制模式下的导购是有温度的。韩都衣舍的每个产品都是“妈妈”和“保姆”照顾的结果:韩都衣舍的小组是“妈妈”,是她养育了产品这个孩子;而每款产品又都有“保姆”照顾,“保姆”是公司的公共服务部门。
小组制使得韩都衣舍在最小的业务单元上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其实不仅仅限于服装,大多数消费品或者是服务行业,都可以这样考虑。小组制可以做到大的共性和小的个性结合,所有非标准化的环节,如产品的选款、页面制作、打折促销,全部由小组来做;所有的标准化环节,如客服、市场推广、物流、市场、摄影等,统称公务部门,由公司来做;再加上人资、财务、行政部门等,就完成了韩都的组织架构三级管理。
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并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规模,而是为了实现单品结算。如果这个单品做成了,你想做再大的品牌,韩都都可以帮你做。因为1款和1000款是一样的,单品可以结算,就都是一款的事情。
多品牌:突破天花板的必选项
“打造时尚品牌孵化平台”的提法由赵迎光在2014年正式对外宣布,但深层的基本战略——韩都衣舍要走多品牌经营的道路,早已深植于他的心中。因大学毕业后被派到韩国工作,赵迎光多次与韩国知名服装企业衣恋集团打交道,多次交流后他得出结论:一个服装企业要做到较大规模并保持持续增长,多品牌是必经之路,毕竟一个品牌不可能占据所有的人群定位。2007年赵迎光回国创业,一口气注册了20多个商标,为日后的多品牌发展早早做起了储备。
多品牌战略之下,亦有不同的打法。回国后,赵迎光经历了国内服装电商的两次大讨论:一是互联网上能不能出品牌。这一争论伴随2008年淘宝商城成立并大力扶持“淘品牌”而渐渐平息。二是一个互联网服装品牌的天花板有多高。业内的共识是,由于存在极多个性化定位,单一线上品牌要做到百亿元几乎不可能,其天花板远远低于线下,因而品牌的数量会大幅增加。
两种思路的背后是对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一个线上服装品牌要做到百亿元,究竟需要多少子品牌?四五个还是四五十个,赵迎光的判断是后者。最初几年,赵迎光很少提及多品牌之事,只带领团队埋头耕耘主品牌韩都衣舍。2011年韩都衣舍的销售额在赢利的前提下做到近3亿元,以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也日益完善。2012年4月,韩都衣舍推出第一个内部子品牌——韩风快时尚男装品牌AMH,当年销售额便做到4000多万元,2013年冲到1.8亿元;2012年5月,韩都衣舍从外部收购了设计师品牌素缕,销售额亦从其独立发展时的年均200多万元,增至2013年的6000多万元。截至2015年3月,韩都衣舍在线上正式运营的子品牌已有18个,加上正式立项的共有22个,平台已初步成型。
在多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韩都做出了一系列的策略支持:
1.从抓大放小到抓小放大。在2014年明确做品牌孵化平台之前,韩都衣舍秉持的都是“抓大放小”策略,并未对子品牌投入太多的精力。赵迎光承认,这尤其不利于外部子品牌的成长:“如果你不明确告诉公共部门扶植小品牌,它們肯定会更加重视大品牌,毕竟大品牌投入产出比高,对公司的现实贡献也大。”
从2014年开始,韩都衣舍将战略从“抓大放小”调整为“抓小放大”,更加重视对新品牌的扶植。韩都衣舍在总经理办公室下面设立品牌规划组,专门为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品牌服务,为其提供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商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各种支持。此后,公司又成立了以小品牌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掌门大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子品牌负责人轮流做值班主席,会上可提出各种诉求,平日有任何问题也可向担任大会秘书长的总经办主任随时反映。
2.派驻老人加速磨合。对于加入平台的外部子品牌创始人来说,他们只需要专心做设计、营销,基础服务由平台提供,在新品牌进入之初,韩都会派对企业了解深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老人进驻,帮助新品牌迅速与平台的各个公共资源端口对接,也可为其出谋划策。
3.设置战略亏损期。韩都衣舍专门为新品牌设置了战略亏损期。按照为子品牌制订的“三年计划”,第一年允许亏损10%,第二年实现收支平衡,第三年开始赢利,在这个基本框架下,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赵迎光大批孵化子品牌的做法已十分大胆,但他还有更疯狂的计划:搭建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设计制作衣服的低成本创业平台,他将之称为“云平台”,这个平台的背后是韩都衣舍的柔性供应链在支撑。正如淘宝上能够出现“淘品牌”,韩都衣舍的平台也可以出现“韩都品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没有停留在纸上,韩都衣舍的IT部门和供应链部门已经在为此做准备。
核心是经营人,而不是经营事
人的成功是有很多招数的,三十六招、七十二招,但在赵迎光看来,韩都这么快速地、超常规地发展,最核心的一招是建团队,韩都衣舍能走到今天,最主要的就是合伙人制。
赵迎光坦言:“我真的不觉得自己厉害,但我最厉害的就是知道自己不厉害,合伙人都比我优秀,名利上我会尽可能给他们尊重,我只在乎能不能做成事儿。”包括赵迎光在内的6人核心管理团队,其中两人曾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的高考状元,两人是他的山东大学校友,还有一位是山东资深的媒体人。尽管学历不代表全部,但这些合伙人的素质之高,却是令许多其他网商羡慕的。赵迎光说,他的核心工作就是找人,先找核心团队,然后再找第二代中层干部,“我们6个人一块儿看,从各自不同角度,基本上挑出来的人不会太差”。
韩都的员工入股是2009年4月,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有谣传说公司倒闭了。为什么?没钱了,开始问员工要钱了,所以大家都勉为其难地投了点钱。后来韩都经历了四次员工入股,一次比一次好。员工只要入了股,他对公司的关注度就开始提高。2009年公司估值是1200万元,2010年是8700万元,越往后员工的积极性越高,越有信心。
作为创始人,赵迎光整天就在出各种各样的创意和点子,但基本上5个合伙人一开会,90%就被否掉了,另外10%也都变样了。合作人做决策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必须内部全体通过,如果这个事情有一个人不同意就不干,这样虽然很累,但只要韩都内部通过的方案,成功率就非常高,所以弯路走得少。
在公司当老大,赵迎光的感悟是两个字“守弱”——人多的时候,在公司里很多时间要退到背后去。“老大已经得了名了,利也少不了,你还要面子干什么?还要权力干什么?私下里回家自己算一个账,自己在企业得到了什么,其实背后的感受更重要。你要尽最大的力来体会合伙人心里的感受,把最大的面子给他们,能给的都给。”包括开会的时候,坐会议桌,惯例是老大坐中间,但是韩都有规矩,谁的专题会谁是老大,谁坐中间,赵迎光在旁边旁听。老大如何平衡,让每个人的感情和利益达到平衡,让他尽心尽力去做,这是最重要的。
赵迎光常说,“我是在电子商务的染缸里泡大的”,他从2001年在易趣上开韩国化妆品店,之后转战淘宝,卖过化妆品、汽车用品、母婴用品,一直到2007年,生意始终没有太大起色,团队只从1人做到7人,以至于他后来感慨,“太多的事情想不到,想到的事情想不透,想透的事情是错的”。然而从2008年3月,韩都衣舍开启了老兵新传,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突破了15亿元年销售规模,真的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作为创始人,赵迎光不是女装行业出身,这反倒让他自然而然地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总是在思考战略和组织问题,倾听客户成长的脚步,然后通过关键人解决关键问题,结果让企业处在一个较为健康的管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