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涵
【摘 要】介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通过对中英两国用人单位职业教育参与程度的比较,阐述并分析目前国内职业院校产教结合的主要模式及特点,提出由职业院校牵头,组织集约式订单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用人单位;产教结合;订单班
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转化和管理工作,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产教结合特性。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应该把企业和职业院校各自的优势集中在一起,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从用人单位的参与程度看中英职业教育的差异
调研表明:相对于外貌、社交能力、学习成绩和技能证书而言,国内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到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方面,参与调查的多数企业只表示有参与愿望,但真正介入的却不多。当前,闭门造车是国内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最大弊病。
英国政府于1986年设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专门负责研发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新的国家资格框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1992年,英国政府实施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以提高职业资格体系的合理性;1995年,政府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统一于一个的框架之内,形成相互衔接,以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规格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在英国,部分企业全程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培养、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制定及教学条件建设等,甚至能够在合作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英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是根据当地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的,设置哪些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要通过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有的专业每年招生,有的隔年招生,有的隔两年招生。一旦发现劳动市场上某类人员过剩,则立即停招。在英国,用人单位可以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可以直接参与职业学校管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参与对学校的评估。为了得到理想的学生,英国企业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帮助,包括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及场地,接纳到企业熟悉环境的教师和前来参观的学生等。与此同时,学校会严格按照企业或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教学,把职业资格纳入学校课程,开设“工作经验课程”等。
三、加强产教结合,提高办学水平
提高国内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必须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面的配合下,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机制。
产教结合是生产与教育的结合,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办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效果、实习基地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行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 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相结合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立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基础上进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使其在设备先进性、部门划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尽量与企业接轨。在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相互交替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大家学以致用、求实创新。
(二) 理论教学与校办企业相结合
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职业院校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创建校办企业,该企业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只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刀真枪”的实训环境。达到将单纯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实训,达到部分减轻学校负担的目的即可。
(三) 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
目前,有些职业院校虽然设有实训基地,但由于条件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校外基地的生产性实习,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企业气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作为回报,承担校外实训基地任务的企业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及优先录用毕业生等优惠条件。
(四)理论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既是育人場所,也可以成为合法创收的经营场所。为了将理论教学与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职业院校可以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成为集育人、创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实体。这里不但有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经营目的,还有真正的校企员工。通过在这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还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带薪实习等方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通过公司的经营管理,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案,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保持更高的主动性,还可以加深产教结合的紧密度,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英国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我得到了新的启示。目前,国内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最为成功的案例是“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企业规模或扩编计划等制约,多数企业无法与学校共建“订单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职业院校可以在每年招生前牵头组织具有同类人员需求的企业共建“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多”的集约订单班,创造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与非订单班的学生相比,集约订单班的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强的动力。在这样的班级里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人员的有机流动。这样的学生成材后,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甚至使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所有发达国家都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成熟的模式。充分消化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捷径之一。作为教育利益的相关者,用人单位不应该仅仅以接收者的角色出现在招聘会上,而是应该深入进去,从入学教育开始做起!
参考文献:
[1]吕利平.论产学合作的战略目标[C].导向就业 服务社会——第八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7-84.
[2]牛立军,晁晓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C].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