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云
第一节 讨论交流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板书: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
生:什么样的桥?
生:哪里的桥?
师:今天咱们也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学习第16课《桥》(在桥前面板书:16)。课前大家已经自己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围绕“探究目标”进入小组讨论学习。(出示PPT1)
PPT1:
一、积累运用:你发现了哪些难记难写的字词呢?文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短语,你积累了吗?
二、领悟写法:你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吗?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呢?
三、个性品读: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呢?
四、小小创作:学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汉,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1)读文;(2)讨论每一个目标,分享预习收获;(3)质疑解疑,思想碰撞)。老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相机点拨,发现学习亮点。(20分钟)
讨论进行中:
生:我觉得题目“桥”与课文主题不是很配。课文写人的,题目却是写事物的,用“老汉”做题目更好理解些。
生:是啊,我一开始看题目,想到的是天桥、独木桥、石孔桥……根本没与人联系起来。
师:你们都很会动脑筋。写人的文章用与人物有密切關系或共同地方的事物命题是可以的。只是我们还小,大多是写人就用人命题。
生:我觉得老汉很伟大,为别人竟然连命都可以不要。
生:其实作者写老汉这样做,就更突出他的无私,让人读了更加敬佩他。
师: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
……
师:讨论结束,现在我们开始分配展示任务。请各学习组长上台抽取任务。
任务1:词语积累与运用。
任务2:领悟写法。
任务3:个性品读:请从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感受老汉的精神。
任务4:个性品读:请站在老党员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品质。
任务5:个性品读:请站在父亲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务6:小小创作。
学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有的还显得有些神秘,在展示前不让其他组知道他们的展示形式。
(下课休息)
第二节 展示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交流讨论了《桥》这篇课文,我想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故事去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板书)的老共产党员。
大家看学习目标,(出示PPT1)有请第一个任务的小组上来。
任务一:词语积累与运用
组长:大家好!我们与大家分享词语积累运用。投影:
生:请大家跟我读……
师:这一小组准备得很充分,把一些难记的字词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帮助大家巩固掌握,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理解。哪一小组呢?有请小组上台!
任务二:领悟写法
生:课文写发洪水的时候,一位老汉在生死关头让人们先逃生,把自己的儿子拉到一旁,最后父子一起牺牲了的故事。
生:全文二十七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生: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突遇山洪;第二部分(5~134自然段)……
……
生:我们小组展示完毕。
(台下)生:我有补充——课文运用了许多拟人、比喻的句子,读起来比较形象,感受到当时的危急。
(台下)生1:我想请教你们——课文运用了许多短句,可我记得老师平时要求我们写作文时要写完整的话,在这作者只用4个字就构成两句话,而且没有主语。是不是课文出错呢?
师:你是会学习、爱思考的孩子!
(台下)生:我觉得应该不是出错吧,这样写更可以突出雨势之大。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作者为给后文的“危急”做铺垫,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应该是可以的。而对于我们,老师觉得还是要先学会把一句话表达完整,不要随意模仿作者这种表达方式。
任务三:个性品读(请从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感受老汉的精神。)
组长:大家好!我们找出了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大家跟我们读一读。(投影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从中我体会到雨大的超出人们的想象,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从这句话中我知道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来势之凶猛,不可阻挡。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山洪爆发,生命有危险,人们纷纷逃命。
师:我想知道:逃命的人群中有没有“老汉”呢?
生:我认为没有。
师:为什么?难道老汉还待在家中?
生:他肯定也跑出来,准备逃命的。
师:对!任何一个人在生命有危险的时候,都会努力保护自己,这是人的本能。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着。而老汉,他也是如此,也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板书:爱生命)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怎么能在生死关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呢?我们一起了解“老汉”——一位老共产党员。请下一个小组。
师: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创作,老师感到很欣慰,一篇课文能赋予大家那么深刻的、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读题:桥,一座生命桥;桥,一座民心桥!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辛苦了!
编辑 李琴芳